文/張愛華
談激發學生興趣,改造傳統政治課堂教學
文/張愛華
新課程理念給傳統的高中政治教學帶來了新的活力,如何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解決傳統高中政治課堂教學的弊端和實踐中遇到的新問題,以順利實現課堂教學目標,是本文所要探討的。
傳統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學存在著諸多的弊端,特別是課堂教學中學生興趣不高,主動參與意識不強的問題一直困擾著我們政治教師,而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新標準的試行為我們解決這一弊端提供了機遇。當然,隨著高中思想政治教學改革的深入,我們教師在課堂教學實踐中又會遇到新的問題。那么,我們如何才能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解決傳統高中政治課堂教學的弊端和實踐中遇到的新問題呢?政治教學要培養和造就適應未來時代需要的創新型人才,關鍵是構筑新的政治教育理念,突破舊的教育模式,在教學環境和教學方式上進行革新。
政治課相比其他學科還是較為抽象枯燥的,為了激發學習興趣,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興趣。教育家陶行知說過:“先生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在教學生學。”為此,教師首先要讓學生懂得所學知識的重要性,用各種方式介紹情境,恰到好處地觸動、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利用多種教學手段提供素材讓學生進行評講、表演等,渲染教學氣氛,使學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中,引起學生的心理共鳴。制造懸念,利用層層設問方式,在本教學內容的重點難點處,教師一環扣一環地設置相關問題,板書在黑板上,調動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著名教育家奧尼舒說:“教師要把實踐活動的方法教給學生,讓他們獨立地把知識運用于實踐,獨立去獲取知識,并補充和擴大自己的知識、技能和技巧。”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的思維方法,才能獲得更多更深的知識,才能實現由知識向能力的轉化。蘇聯教育家贊可夫說過:“教學法一旦觸及學生的情緒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便能發揮其高度有效的作用。“良好的情境,對學生認識的發展、品德的升華、情感的陶冶、智力的開發都有重要意義。教學中,教師有創造良好的情境,以撥動學生的心弦,把學生帶入預定的情景中,讓他們的心靈深處受到強烈的震撼而產生共鳴,從一個靜止狀態竟如一個情感涌動的世界,使之“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從而達到如饑似渴、如癡如醉的狀態,形成“箭在弦上”的最佳時機。
在政治教學活動中為了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發揮學生的創造性,教師應讓每個學生都有均等的機會參與交流,使其思維都活躍起來,生生互動起來。學生在交流中大膽嘗試新方法,發表自己的見解,表現自己,幫助他人。適當引導學生討論對自然、對社會和對人生的感悟,啟發學生正確理解和判斷事物,能培養學生的交流合作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學生辯論式,為了培養學生的辯證思維,激發學生積極性,教師要在學生容易誤解處、每課的重點和難點處及貼近學生實際的內容處,設置一些辯論題;學生情境表演式。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推動學生主動學習,讓學生動起來、唱起來、跳起來,課堂教學可以采用學生情境表演的方式進行。一般采用模擬劇場、模擬法庭、實話實說等形式。這些情境表演不但使學生深刻地理解了書本知識,而且提高了學生的分析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學生討論交流式。為了啟發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用知識去洞察現實問題,提高綜合能力,教師可以采用學生討論交流式進行教學。教師可以在導入環節就設置一些討論題,讓學生自己準備發言稿,在課堂上大膽發言,各抒己見,學生之間互相評價。教學中,教師要尊重學生,要適時肯定,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教師與學生的關系應當充分體現平等與和諧,誘發學生進行創新性思維。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既要扮演指導者、促進者的角色,更要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參與者、合作者,在言傳身教中使每個學生感受到教師對自己人格、權利的尊重和對自己靈感、積極性的肯定。在這種和諧的環境中,學生會調動起自己的所有積極因素,迸發出創造的火花。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學生通過傳媒接觸大量的信息,往往會在某一方面超過教師的知識貯備,提出教師無法回答的問題。教師要切實把教學活動看成是一個不斷面臨新問題的過程,是一個知識擴展的過程,是一個與學生共同學習的過程,是一個共同發展探究能力的過程,努力創造出一個有利于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創新精神,有利于發展學生創新思維、創新能力的優良教學環境。其次,要創造各種鼓勵學生主動參與,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式。要從他們的特點出發,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這樣的教學方式,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每個學生的特長得以發揮,更重要的是能讓學生真正了解政治教學內容,加深對所學知識的印象。
先進的理念只有在實踐中才能得到落實和發展,我們高中政治教師要更新觀念,轉變思想,勇于做政治教學改革的實踐者,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在實踐中總結經驗教訓,學會解決課堂教學中遇到的各種問題,不斷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的效果,促進教與學的和諧發展。
張愛華,女,湖南省桃源縣人,湖南省常德市桃源縣第八中學一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