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式培訓 提高實效
——關于少先隊輔導員校本培訓有效策略的思考與實踐
浙江省平湖市百花小學 謝穎超

“點贊節”活動課例的團隊研析現場

“分享節”頒章課示范
少先隊輔導員是少先隊活動的策劃者、組織者,是紅領巾事業蓬勃發展的生力軍。隨著少先隊活動課程進入中小學課表,少先隊工作對輔導員的專業素養要求越來越高。然而,中隊輔導員大多由班主任或其他學科教師兼任,他們的少先隊工作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薄弱,專業素養缺乏。鑒于教師“培訓熱”中鮮有針對中隊輔導員工作培訓的現狀,我們立足學校少先隊工作實際,開展了中隊輔導員校本培訓的探索。我們通過“需要+”梳理培訓起點,“角色+”突出培訓主體,“形式+”創新培訓模式,促進了輔導員的專業發展,提升了學校的少先隊工作水平。
作為一個心理學名詞,“需要”總是和“動機”緊密聯系在一起。教師有了培訓“需要”就會產生培訓“動機”,誘發培訓的內驅力,培訓也會由被動轉化成主動參與。少先隊輔導員隊伍由不同年齡、任教不同學科的教師組成,從輔導員專業成長角度來看,呈現出新手輔導員、經驗輔導員、名優輔導員三個層次。不同層次的輔導員處在不同的專業發展階段,對培訓的需求也不一樣。所以在培訓前,我們針對全體輔導員進行了“我的少先隊輔導員工作現狀”“我的少先隊工作規劃”問卷調查,疏理出輔導員團隊三個不同層次的需要。
★角色適應的需要
新手輔導員雖然經驗欠缺,但工作熱情高,可塑性較強。他們希望能在理論和實踐上得到更多的指導,使他們勝任輔導員工作。
★特色形成的需要
經驗型輔導員在中隊組織建設和開展實踐活動方面已游刃有余,積累了很多寶貴的經驗,但常遭遇瓶頸,他們希望自己能實現突破,并形成自己的特色。
★專業發展的需要
學校中的優秀少先隊輔導員工作有理念、有特色,勇于超越。他們需要更寬闊的舞臺,實現內心更高的專業追求,朝專家型輔導員方向發展。
此外,我們還通過調查問卷、座談、課余聊天等多種途徑了解到輔導員當前在工作中最迫切需要解決的難題和困惑,最關注、關心的熱點,以及對校本培訓本身的一些要求和期望。比如,對于以聽講座為主要內容的培訓,最好把培訓活動設計得活潑、輕松一些;也有輔導員建議培訓的時間不要占用老師們的休息時間,不要超過兩個小時等。我們將這些調研內容進行整理、匯總、歸納,以之為輔導員校本培訓的起點。

“對特殊隊員的關懷”校本研訓現場

“挖掘潛力,挑戰自我”輔導員團隊拓展活動
“以生為本”是每個教育者最基本的教育理念,它要求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挖掘學生的潛能和創造力,促進學生自主、全面的發展。同理,在輔導員校本培訓中,培訓主體也應該是作為培訓對象的輔導員。怎樣“一切從輔導員的需要出發,一切為了輔導員的專業發展”,凸顯輔導員的主體角色?
★培訓內容,自主確定
我們在確定校本培訓內容前,設計了如下培訓主題菜單,供輔導員自選。
××小學輔導員校本培訓調查表
姓名
輔導員年限:5年以內( ) 5年—10年( ) 10年以上( )

我們的工作話題 我們的困惑(困難) 我的分享中隊組織建設特色中隊品牌建設隊活動課的設計與組織“爭星奪章”評價的指導育人智慧:我和隊員之間的故事我還關注的話題:
我們把輔導員關注的各種問題進行整理、分類,然后將問題關注度較高的2-3個話題選取出來作為一學期培訓的主題內容。對于個別在調研中沒有選擇到這類問題的輔導員,則請他們在已經確定的培訓內容中再次選擇,培養輔導員們的自主意識。
★培訓過程,自主實施
輔導員在培訓中主體地位的凸顯,還表現在他們在培訓過程中的主動參與。我們把選擇同一培訓內容的輔導員組成一個研究小組,形成學習共同體。然后,由共同體成員推選研修組長,再由研修組長負責開展主題性研修活動的設計,并對各成員進行培訓任務的分配。這一做法改變了校本培訓一貫由學校校級或中層領導負責的組織形式,讓輔導員參與到了培訓過程的設計、組織與實施中。
比如,在培訓調研中我們發現,有66.7%的輔導員關注了“對特殊隊員的關懷”這一話題,于是,校本培訓中先依此主題邀請中隊輔導員參加“育人智慧:我和隊員之間的故事”征文活動,并進行了校級評比,然后把在評比中獲得一等獎的育人故事進行分享,再由新手輔導員提供工作中的真實案例,名優輔導員和有經驗輔導員進行智慧分享,支招解決方案。輔導員團隊群策群力,還通過角色扮演來演繹育人方法,通過師徒結對組建了特殊隊員的育人共同體。
這樣的“+”式培訓改變了以灌輸式為主的培訓方式,讓輔導員從被動地接受培訓轉變為培訓的組織參與者,讓他們參與到培訓的整個過程中,包括培訓內容的確定、培訓過程的參與與實施等。培訓角色的轉變激發了輔導員的參與熱情,也充分挖掘了輔導員的智慧,促進了他們個人的成長和專業的發展。
校本培訓的形式有很多,如理論文本閱讀式、專題講座式、案例式、訪談式、情景式、沙龍式、體驗式等。在調研中我們發現,在進入“+”時代的今天,以教授為主的單邊培訓和單一培訓形式已經不能滿足輔導員的多樣需求,這就要求我們以開放的心態突破常規,創新校本培訓模式,嘗試以多形式相“+”及跨界的形式來開展培訓。
★傳統培訓的多形式相“+”
我們進行“基于兒童立場的少先隊活動課程設計與組織”輔導員校本培訓時,采用“微講座+課例示范+課程導引+現場研析+專家指引”的模式。闡述觀點的微講座是對少先隊活動課程構建理念上的通識培訓;“分享節”頒章課的示范為輔導員們提供了課程評價的范例;課程導引讓輔導員對活動課程的開發與實施方法更加明確;團隊對“點贊節”課例的現場分析、觀點碰撞、智慧共享,更加完善了活動課例;專家從“思想、智慧、文化”三個層面的點評,對我們的校本課程構建和校本培訓模式給予肯定,也為我們指明了方向。
★跨界的團隊拓展
近年來團隊拓展活動在城市人群中興起,它是一種幫助參與者改變態度及心智模式以期完善行為、達到追求美好生活愿望的訓練方式,能挖掘參與者的潛能,激發他們的積極心理,凝聚團隊力量。所以,我們嘗試進行了這種跨界培訓,力圖讓輔導員對教育工作有新的認知。
比如,我們組織中隊輔導員開展“挖掘潛力,挑戰自我”團隊拓展活動,通過“挖掘潛力,挑戰自我”環節,讓輔導員充分激發并認識自身潛能,感受面對困難時應有的積極心態;培養創新、應變、溝通、合作及進取等素質,樹立多贏理念;建立彼此信任、相互寬容、同舟共濟、緊密協作的團隊意識,奉獻愛心,增強責任意識。拓展活動使全體輔導員認識到:挑戰自我,沒有不可能的事;不要因不可知而畏懼,不要因從未嘗試而放棄;要重新認識自我。輔導員們紛紛表示要努力把團隊精神發揮得淋漓盡致。通過熱身游戲網橋、獨木橋、背摔、盲陣、逃生墻、攀巖、燒烤篝火晚會等環節,我們讓輔導員們回顧一天的感受,結合工作實際說出自己的感悟。
由此看來,校本培訓是輔導員專業成長中最直接、最靈活、最有效的主陣地,是輔導員學中做、做中學的最佳學習場。它不僅能提升輔導員的工作理念,更能提高他們經驗的獲得和方法的提升,堅定他們對紅領巾事業的理想追求。實踐證明,高度重視輔導員校本培訓,以人本化理念,準確把握輔導員的培訓需要,創新培訓模式,激發輔導員的參與熱情,能有效提高他們的少先隊工作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促進其專業化發展,有利于實現少先隊教育的育人目標,也能讓輔導員們享受到輔導員工作的快樂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