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莉莉
一、夯實學生基礎,優化起音訓練
在農村,由于條件的落后性,音樂課在以往都是形式大于內容,沒有什么實質性的舉動,學生的音樂基礎也是相對滯后,為此要想提升發聲教學的質量,首先就要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確保基礎知識的掌握,另外,為了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還需要給予相應的發聲訓練。在發聲教學中,起音策略的掌握是非常重要的,這是發聲教學的基礎工作。為了提升學生的起音能力,教師要讓學生調整呼吸,掌握聲帶閉合的技巧等。為了實現有效教學,教師可以嘗試讓學生用ɑ母音做好訓練,利用它音域空間大,比較飽滿的優勢。當然,面對不同的學生,我們還要做到因材施教,確保教育的個性化和統一性。起音練習最好以中聲區為開端,用單音二度或三度的連音逐步向上練習。在具體的練習中,氣息要平穩均勻、集中柔和,要防止用過多的氣息去沖擊聲帶。
二、突出方法的創新,完善呼吸技巧
對于小學生來說,在進行歌唱的時候需要運用一定的技巧,尤其是要掌握正確的呼吸方法。完美和正確的呼吸方式是正確唱歌的基礎,也是提升歌唱質量的重要保證。歌唱時候的呼吸無論是呼吸方法還是呼吸頻率都與一般性的呼吸活動是不同的。在歌唱時,呼吸需要人為的調控,需要意識的控制。在教學中發現,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胸腹式呼吸方法。這種呼吸方法,在吸氣的狀態下,練習者的臉部呈半打哈欠的狀態,而下巴自然松下,此刻喉咽腔同時打開,喉頭也隨之放下來,這樣的聲音質量就會很好的。
三、構建輕松課堂,革新教學方式
有效的發聲教學除了需要一些教學技巧之外,還需要給學生留足一定的時間和空間,構建輕松的課堂。在以往的小學音樂教學中,音樂課一般都是教師的主戰場,課堂被老師全部占有,而學生的主體地位卻被忽視掉了。為此,學生的學習興趣較淡,學習的質量也就較差了。為了改變這種教學現狀,教師一定要革新教學方法,敢于探究新的教學模式。比如,探究式教學、合作式教學、游戲教學、賽程教學、體驗式教學等。這些教學方法都能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可以把音樂知識化繁為簡,化難為易,從而提高教學效率,實現優化教學。比如,我們在學習歌曲《歌唱祖國》的時候,我就先讓學生嘗試著唱歌,因為這些歌曲他們在日常生活中或者學習過,或者聽到過,這樣做的目的一來可以讓學生展示自我,激發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學習效率;二來還可以幫助老師了解學情,開展針對性的教學,針對錯誤或者學生存在的問題做到有的放矢,提升教學質量。
四、追求卓越,強調咬文嚼字
在小學音樂發聲教學過程中,音樂教師一定要引導學生重視口咽,強調口咽的重要性,并引導學生掌握相應的技巧。這里所說的口咽就是小學生在歌唱表演的過程中能夠將歌曲的情感表現出來,一切歌唱中的母音一定要讓學生由咽腔做型唱出來,表達出來,這樣才能提升音色的質量,讓學生在歌唱中發出優美和諧婉轉的聲音旋律,進而提高歌唱的質量。在我們的日常交往和生活中,對每個人來說聲音都很重要,而對于歌唱的小學生來說,聲音和語言都很重要,都是他們進行歌唱和音樂藝術表達的重要方式。也就是說,在發聲教學中,教師一定要讓學生掌握語言的精確性,確保發音的正確性,做到咬文嚼字。這些所說的咬文嚼字不同于語文學習中的咬文嚼字,這些強調的咬文嚼字是要求學生把個人氣息、音色和詞曲音調進行有效的整合,實現整體美,實現發聲的完美效果。要做到咬文嚼字,教師就必須要求小學生在日常的音樂課堂和日常生活中,突出咬文嚼字的正確練習,強調歌詞句子中的主語和謂語,行腔要咬在標漢拼音四聲音調的那一個韻母上。“功夫不負有心人”,只要學生能堅持這樣的訓練,做到長久化、常態化和科學化,那學生的發聲質量一定會得到提升,他們的歌唱一定會更加動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