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治河
(海軍大連艦艇學院 科研部,遼寧大連 116018)
美軍航空母艦技術保障人員的培養及啟示
沈治河
(海軍大連艦艇學院 科研部,遼寧大連 116018)
美軍航空母艦技術保障人員多、專業復雜,在長期的實踐中建立了先進的培養和晉升體系,在成長路線、培訓、晉升、考評等方面對我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本文詳細研究分析美軍航空母艦技術保障人員培養和選拔晉升的方法,為我航空母艦技術保障人員的培養和選拔晉升提供參考借鑒。
航空母艦;保障人員;培養
美軍航空母艦技術保障人員多、專業復雜,人員培養要求高,航空母艦技術保障人員的培養是美國海軍人員培養的重要組成部分,經過近百年的發展建設,形成了完備的培養教育體系,有很多值得我們借鑒的地方。
1.1 美軍航空母艦技術保障人員的組成
美國海軍航空母艦技術保障人員的主體是技術士官,技術士官是士兵的重要組成部分。美國海軍的士兵分三等兵、二等兵、一等兵、下士、中士、上士、三級軍士長、二級軍士長及一級軍士長 9 個等級,三等兵為 1 級,一級軍士長為 9 級,9 級最高。美軍航空母艦一般編有 5 000 人左右(包括航空聯隊人員),其中軍官不到 1/10,90%以上為技術保障人員。
以“肯尼迪”號航空母艦航空部門為例,共有人員 536 人,其中軍官僅有 16 人,占 3%,包括:中校 2 人、少校 7 人、上尉 3 人、少尉 1 人、三級準尉 1 人、二級準尉 2 人;士兵 520 人,占 97%,包括:三等兵 34 人、二等兵 74 人、一等兵 187 人、下士 102 人、中士 59 人、上士 43 人、三級軍士長 14 人、二級軍士長 5 人、一級軍士長 2 人。軍官主要負責指揮,士官主要負責技術保障,顯然技術保障人員的主體是一等兵和下士,軍士長數量很少,僅 21 人,和軍官數量差不多。航空部門技術保障人員主要從事艦載機彈射、回收、調度、加油等相關專業,其中下士以上人員劃分了具體專業,一等兵以下大部分未細分專業。
1.2 美軍航空母艦技術保障人員的成長路線
美國國會和海軍對士官的數量有明確的規定,下士(含下士)以上各級士官與崗位一一對應,嚴格按編制執行,只有高等級士官出缺,下級人員才有機會順次遞補。美國海軍低級士兵的晉級比較簡單,三等兵、二等兵、一等兵只要達到規定的服役年限,服役期間沒有出現較大的失誤,即可晉級。從一等兵向下士晉級開始,晉級變得嚴格和困難。候選者必須在滿足一定的基本資質條件的基礎上,接受考試、平時表現審查等一系列考核,取得士官晉級的綜合得分,然后根據綜合得分排序,排名靠前者晉級。這種方式適用于一等兵向下士、下士向中士、中士向上士的晉級。上士向三級軍市長的晉級難度進一步加大,除了基本資質條件、士官晉級綜合得分排名外,入選人員還必須接受美國海軍士官晉級委員會的篩選,由委員會最終決定晉級者。三級軍士長向二級軍士長、二級軍士長向一級軍士長晉級,不需計算士官的晉級綜合得分,滿足基本資質條件的候選者直接由士官晉級委員會篩選,決定晉級者。根據 2006 年的統計,從加入美國海軍起,士兵各次晉級的平均服役時間為:下士為3.1 年、中士為5.2 年、上士為11.3 年、三級軍士長為14.4 年、二級軍士長為17.1 年、一級軍士長為20.3 年。
1.3 美軍航空母艦技術保障人員的培訓
美國海軍從三等兵成長為一級軍士長一般需 20 多年時間,在此期間要經過一系列的培訓,在戰士階段(入伍頭 3 年),主要是軍人基本素質訓練,完成由民到兵的轉變;士官階段(入伍后 3~14 年),主要是技術技能訓練;軍士長階段(入伍后 14 年以上),除了專業技術技能培訓之外,還突出領導能力的培養。不同的專業培訓的類別和內容各不相同,以艦載機彈射與回收人員的培訓為例,其培訓課程主要分為4 大類:基本培訓課程、晉級培訓課程、高級技能或管理人員培訓課程、維修人員培訓課程。
基本培訓課程由 2 部分組成:一部分是基本技能培訓課程,需39天,針對三等兵、二等兵和一等兵,主要學習海軍航空指南、航空基礎知識、飛機上的危險物質、飛行甲板上的各種設備等,通過學習使他們可以成為艦上彈射器和阻攔裝置操作和維修方面的助手;另一部分是初學者基礎課程,在海軍航空技術訓練中心赫斯特湖分部進行,需 44 天(阻攔裝置人員需24 天),針對下士、中士和上士,主要對口學習各型彈射器和阻攔裝置的操作使用方法。
晉級培訓課程根據不同類別和不同級別開設不同的課程。晉級艦載機彈射與回收設備下士需通過機械基礎和工業安全課程的初級培訓;晉級艦載機彈射與回收設備中士需通過質保導論和計算機應用課程的初級培訓;晉級艦載機彈射與回收設備上士需通過維修管理、組織行為學課程的初級培訓,以及領導準則和供應鏈管理課程的高級培訓;晉級艦載機彈射與回收設備三級軍士長需通過質保導論和工業安全課程的初級培訓,以及人際交流和項目管理課程的高級培訓;晉級艦載機彈射與回收設備二級軍士長需通過預算管理和組織發展課程的高級培訓;晉級航空勤務一級軍士長需通過商業法、工業化組織心理學、管理人員領導力、戰略規劃課程的高級培訓。
高級技能或管理人員培訓課程在海軍航空技術訓練中心赫斯特湖分部進行,此課程是針對有潛質成為艦載機彈射與回收設備維修軍官及軍士長開設的,培訓時間 38 天。主要包括:艦載機彈射與回收設備維修管理、飛機彈射與回收記錄匯報與日志、供應規程、彈射系統、阻攔裝置系統、目視助降系統等。
維修人員培訓課程在各海航站進行,時間 5~9 天,針對從事維修工作的軍士和軍士長,主要課程包括:彈射與回收設備質量保障規劃評估、質量保障說明與指導、質量保障記錄維護、質量保障匯報、管理規程等。
其他各類人員的培訓課程各不相同,但大都可以分為基本培訓、晉級培訓和維修培訓等幾大類。
2.1 美軍航空母艦士官的選拔晉升
三等兵向二等兵和二等兵向一等兵的晉級一般是自動的,不具有競爭性,只要滿足以下 4 個條件即可:一是在本級服役時間滿 9 個月;二是已完成新兵訓練中心的培訓;三是工作過程中沒有出現較大的失誤;四是領導推薦。
一等兵向下士、下士向中士、中士向上士則相對較復雜,美國海軍基本上采用全程量化的方法評估選拔。以一等兵向下士晉級為例:
基本資質要求有 5 條:一是領導推薦;二是在一等兵等級服役滿 6 個月;三是某些崗位需要完成基本技能學習;四是某些崗位需要海軍人事局批準;五是完成領導能力培養的初級課程。
滿足基本資質條件后,按晉級綜合得分排序,依次晉升。晉級綜合得分有 6 部分組成:一是理論考試得分,共 200 道試題,包括 150 道專業試題,50 到軍事知識題。考試安排在 3 月的第 3 個星期四和 9 月的第 3 個星期四。二是平時表現得分,美國海軍每年都會對士兵的表現進行若干次打分,取最近一年的得分記入晉級得分。三是服役經驗得分,此得分主要體現服役年限的影響,軍齡長得分高,軍齡短得分低。四是通過但未晉級得分,此得分反映的是排隊等待時間對分數的影響,如果過去 5 年內參加了晉級考核,晉級分數較高,且排名靠前,但由于名額有限未能晉級,則可以在本次晉級考核中獲得此分數。五是獲獎分數,士兵獲得的各種獎勵或表彰對應不同的分數,如國家榮譽獎章為 10 分、海軍十字勛章為 5 分、銀星獎章為 4 分。六是教育背景得分,從海軍認可的院校畢業,獲得大專畢業證書可以得到 2 分,獲得學士以上學位可以得到 4 分。
下士向中士、中士向上士晉級方法大同小異,沒有本質區別。
2.2 美軍航空母艦軍士長的選拔晉升
相對于士官的選拔晉升而言,軍士長的選拔晉升要嚴格很多,一般采用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方式選拔晉升。上士向軍士長晉級,除了推薦考核之外還要通過晉級委員會篩選。上士向軍士長晉級考評主要由 3 個環節:
第 1 個環節是達到基本資質要求:一是領導推薦,二是總服役時間滿 11 年,在上士等級服役時間滿36 個月,三是完成軍階特定資格鑒定和函授學習,四是完成美國海軍領導能力訓練系列課程,五是承諾晉升為三級軍士長之后至少服役 2 年才退役。
第 2 個環節是計算晉級綜合得分:一是晉級考核標準分數,共 200 道試題,包括 100 道專業試題、100道軍事知識題,考試安排在 1 月的第 3 個星期四。二是平時表現得分,一般取近 3 年的得分平均值。
第 3 個環節是晉級委員會篩選。將候選者按綜合得分排序,前 60% 進入美國海軍士官晉級委員會篩選,由委員會做出最終決定。晉級委員會考察的主要因素包括:候選者艦上服役的綜合表現,教育水平、身體條件、考試分數等。2008 年,美國海軍三級軍士長候選者為 19 713 名,最終晉級人數為 4 173 名,晉級率 21.17%。
三級軍士長向二級軍士長晉級、二級軍士長向一級軍士長晉級,相對要簡單一些,不需計算士官晉級綜合得分,滿足基本資質條件的候選者直接由士官晉級委員會篩選,決定晉級者。2008 年,美國二級軍士長的適選者為 11 984 名,最終晉級人數為 1 465 名,晉級率 12.22%;一級軍士長適選者為 2 989 名,最總晉級人數為 396 名,晉級率 13.24%。從數量上不難看出,這些人顯然是技術精英。
3.1 突出量化管理
美國海軍技術保障人員的選拔、晉升和評估十分重視量化管理,凡是能量化打分的都有具體的量化標準,每個人都很清楚自己的經歷、業績、成績、學歷、年限所對應的評分,清楚自己在等待晉升隊列中的所處的位置,切實做到公開透明、公平競爭。比如對平時表現情況這樣的軟性指標,美國海軍同樣進行量化,每年進行若干次平時表現的打分,晉下士和中士打分的分值為 2.0~4.0 分,分 5 檔進行量化:第 1檔“優秀”得 4.0 分、第 2 檔“良好”得 3.8 分、第 3檔“合格”得 3.6 分、第 4 檔“進步中”得 3.4 分、第5 檔“存在問題”得 2.0 分。晉升前取最近一年各次評估的平均分進行計算,得分換算方法為:(平均分 × 80)- 230,滿分 90 分。最后將各項得分根據重要程度進行加權量化匯總,得出晉升總分。依據總分排序、依次晉升,量化管理為公平公正晉升選拔奠定了重要基礎。
3.2 強調綜合素質評價
美國海軍對技術保障人員的評價十分重視綜合素質的評價,綜合考慮理論考試、平時表現、任職年限、排隊時間、獲獎和教育背景等情況對保障人員進行全面評價。但各項指標的權重是不同的,依據各項指標對崗位任職的不同重要程度賦以不同的權重,如表 1 所示。

表1 向下士和中士晉級的綜合評價權值分配Tab. 1 The weight distribution of promoting to petty officer third class and second class
從表 1 可看出,權值分配不是平均的,平時表現和理論考試權重最大,分別占 42.1% 和 37.4%,合計近 80%,起主導作用,其他 4 項指標僅占 20%,反映的是技術人員的素質的全面性。比如教育背景僅占1.9%,顯然美國技術保障人員的考評絕不維學歷,考慮到學歷不同對綜合素質的影響,但僅占很小的比重,重點看工作業績和考試成績。
另外,不同的晉級環節,考慮的指標體系和權值分配不同,比如,向上士晉級的綜合評價權值分配為:
顯然增加了平時表現平均得分權重,適當降低了晉級考試得分和排隊時間分數的權重。
而向三級軍士長晉級的綜合評價權值分配為:
此時只關注晉級考試得分和平時表現得分,而不再關注任職年限、排隊時間、教育背景等分數。
顯然,不同的晉級環節,需根據新的崗位任職需要,重新構建綜合評價的指標體系和權值分配,充分體現不同崗位對技術保障人員綜合素質的不同需求。

表2 向上士晉級的綜合評價權值分配Tab. 2 The weight distribution of promoting to petty officer first class

表3 向三級軍士長晉級的綜合評價權值分配Tab. 3 The weight distribution of promoting to chief officer
3.3 重視民主決策
重大的晉升選拔活動,完全依靠量化分析是做不到的,需要人為因素來決策,這種情況下美國海軍十分重視民主決策,避免權力過于集中,這是保證晉升選拔活動公開、公平、公正的重要途徑。美國海軍的民主決策主要通過海軍士官晉級委員會實現。海軍士官晉級委員會由一名上校擔任主席,由海軍人事局的一名基層軍官擔任記錄員,由若干名軍官和一級軍士長擔任委員,另有若干名助理記錄員協助工作。委員會的規模不固定,總人數一般為 78 名。委員會在華盛頓市工作,軍官成員通常來自華盛頓市,部分成員來自市外。海軍部人事局長每年召集晉級委員會,擬定工作規范,給出指導原則,制定篩選辦法。委員會依此建立內部章程和篩選標準。在委員會主席的主持下,記錄員將委員會成員分成若干小組,每個小組至少包括一名軍官和一名一級軍士長,負責審查一個專業領域(如甲板、輪機等)的候選人檔案。海軍部人事局主管士官晉級規劃的軍官和海軍一級軍士長參與討論。每個專業領域晉級名額由海軍部人事局提供給委員會,該數字為晉級人數的上限,本著寧缺勿濫的原則,如果委員會認為沒有足夠的合格人選,則某些崗位可暫時空缺。
3.4 領導沒有絕對薦用權,但有否決權
從三等兵到一級軍士長,每級晉升都需要領導推薦,這是一個必要條件,但不是一個充分條件,換句話說想晉升必須要領導推薦,但僅有領導推薦是遠遠不夠的,領導對部屬的晉升有否決權,但沒有絕對薦用權。領導的否決權是軍隊執行力的重要保證,任何一名部署想晉升必須執行領導的指示,取得領導的信任;領導沒有絕對薦用權是發揚民主、避免吏治腐敗的重要機制保證。這一點不僅對我軍技術保障人員的培養晉升有參考價值,更對我軍改革后的干部培養使用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比如改革后軍種主要負責領導管理,戰區負責作戰指揮,但是作戰部隊的各級干部使用應有軍種負責還是有戰區負責是一個必須處理好的問題,應設法建立有效的機制,保證軍種和戰區都有否決權,但都不應有絕對薦用權,確保各級部隊平時服從軍種領導,搞好訓練建設,戰時服從戰區指揮,完成首長賦予的各項任務。把絕對的權力交給規則和法規,通過對每名干部在訓練和執行任務過程中各個環節的業績表現、量化評分、分類排序、依次晉升,做到公開、公平、公正。讓每一個人明白想晉升只有出色的干好工作,沒有任何捷徑可走,這是軍隊改革后部隊執行力、戰斗力的重要保證。
[1]WILLIAM D. An analysis of naval officer accession programs [J]. Naval Postgraduate School, 2008(3).
[2]The Navy·s revolution in training update[J]. Naval Personnel Development Command, 2004(2).
[3]王兵, 文蓋雄, 等. 美軍航母人員培訓研究[R]. 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714研究所, 2015. WANG Bing, WEN Gai-xiong, et al. The research on training of US aircraft carrier[R]. Shipbuilding Information Center of China, 2015.
[4]沈治河. 美國海軍在指揮體制改革中的紛爭及啟示[J]. 海軍學術研究, 2016(6). SHEN Zhi-he. Dispute and messages of US navy in the innovation of command system[J]. Naval Academic Research, 2016(6).
[5]鄭寶華, 孫緒業, 等. 美國海軍院校教育研究[M]. 北京: 海潮出版社, 2003.
[6]劉永輝, 林平, 等. 國外航空母艦作戰指揮[M]. 北京: 軍事科學出版社, 2012年
[7]王瑋, 顏世偉. 美國航母艦載機出動回收能力評估方法[J]. 艦船科學技術, 2016, 38(4). WANG Wei, YAN Shi-wei. Analysis on evaluation method of SGR of US aircraft carrier[J]. Ship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6, 38(4).
[8]程子君, 王海洋. 美國艦艇陸上模式堆發展歷程及啟示[J]. 艦船科學技術, 2013, 35(11). CHENG Zi-jun, WANG Hai-yang.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and indication of the land-based prototype of nuclear reactor for US naval ship[J]. Ship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3, 35(11).
The training method and indication of the technicians of aircraft carrier of US navy
SHEN Zhi-he
(Dalian Navy Academy, Dalian 116018, China)
The quantity of the technicians of aircraft carrier of US navy is very huge, and its speciality is complex. Advanced training and promoting system was established in long term process of practice. The experiences of growing course, training, promoting and evaluating is very useful for us. In this paper, training and promoting system of the technicians of aircraft carrier of US navy was studied. The indication and references were put forward for training and promoting of the technicians of our aircraft carrier.
aircraft carrier;technicians;training
TP302
A
1672 - 7619(2017)04 - 0154 - 04
10.3404/j.issn.1672 - 7619.2017.04.031
2016 - 09 - 05;
2016 - 09 - 26
沈治河(1963 - ),男,教授,研究方向為海軍戰術和作戰仿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