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繼永
改善對華關系意圖明顯
文在寅就任伊始,在外交上的作為就令人印象深刻。在不到一周時間內,韓國新政府的外交舉動就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的重要議題。細看目前的“文在寅式外交”,大致可歸納出以下幾個特征:
一、“通話外交”。文在寅在上任兩日內,就分別與美、中、俄、日、英、德、澳等多國首腦通話,之后稱“與周邊大國的關系已修復”。二、“特使外交”。通話之后,文在寅政府又宣布,除向中國“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派代表團,還將向中、美、日、俄等國派遣特使,以圖迅速“平定”周邊外交。三、“對話外交”。文在寅在選舉時就稱“要在當選六個月內訪問平壤”,當選后也表態“將在適當時機訪問平壤”。來華參加“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的韓方代表樸炳錫,還與朝鮮代表金英才進行了短暫會晤。四、“情分外交”。文在寅的選戰團隊與目前任命的外交安全官員,以學者型、專家型居多,不僅深諳外交安全業務,在相關領域或對象國也多有較深的人脈關系。
在這一系列外交方向上,對華外交無疑是文在寅政府的重點之一。競選時,文在寅就指責樸槿惠“將韓中關系搞得一團糟”,要求停止部署“薩德”,交由下屆政府處理。上臺后,他在第一時間宣布暫停“薩德”部署,不僅向中國派出“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的代表團,還宣布擬派前總理李海瓚作為特使訪問中國。
從特使的任命看,文在寅緩和中韓關系的意圖明顯。李海瓚在盧武鉉時期就做過特使訪問中國,可謂韓國國內親盧武鉉系的領頭人。作為執政黨共同民主黨及新政府的超級元老,李海瓚被任命為赴華特使,足見文在寅政府把對華外交放在了何等重要的位置,也表明其打破中韓關系堅冰的決心。除了李海瓚,特使團中的民主黨議員沈載權是著名“知華派”,前韓中日合作事務局事務總長申奉吉也曾擔任韓國駐華使館公使,國防研究院首席研究員徐周碩則是軍事專家。由是觀之,李海瓚特使訪華時,將把重點放在打開中韓關系突破口和“薩德”問題上。
推動中韓關系破冰的內外動因
推動中韓關系破冰,文在寅政府有著深刻的內外動因。首先,“薩德”部署問題已累加成韓國外交的高危“堰塞湖”。在該問題的催化下,中韓關系遇冷、韓美關系生變、韓朝關系生危,而韓國完全束手無策。在中美元首會晤后,朝鮮半島形勢一日三變,但韓國卻因總統換屆而幾無入手之機。韓國的被忽略成為文在寅政府一上臺就面臨的外交“大山”,若不疏解“薩德”問題導致的“堰塞湖”,韓國外交將始終危機難解。
其次,打通“不通”外交才能開創韓國主導朝鮮半島事務的新時代。樸槿惠時期極端無視中國利益的做法,使中韓關系頓生梗塞。文在寅就任后發現,不但中韓關系受阻,韓美關系也因此波折不斷,另外韓日關系因釜山“慰安婦”少女像一事如鯁在喉,韓朝關系更是切斷已久。韓國外交面臨四方“不通”的難堪境地,如何打通對華外交,無疑將成為文在寅外交首秀的一大看點。
第三,對華外交也是文在寅政府亟需的經濟后盾。文在寅勝選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其解決社會經濟亂象的承諾給韓國民眾帶來希望。因此,盡快打通對華外交,搭上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順風車,成為韓國新政府轉危為機、重新實現經濟起飛的基礎工作,這也是文在寅就任后立即派代表團參加“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的目的之一。
第四,加速改善對華外交,也是服務于文在寅政府國內政治目的的重要手段之一。如果新政府一開始就能順利重啟中韓外交關系,則將對樸槿惠時期保守勢力的“極端外交”形成重手反擊,不僅能顯示新政府實力,為文在寅接下來的執政鋪路,也有利于奠定韓國在東亞國際政治安排中的地位。
阻力與挑戰
改善中韓關系意愿雖好,但新生的文在寅政府無論在國內還是國際層面都將面臨阻力。
從國內看,遭受挫敗的在野黨為“馴服”文在寅、給共同民主黨以顏色,定會在閣僚任命、法案通過等問題上,對文在寅政府和共同民主黨形成嚴重擎肘,新政府改善對華關系的努力,也會成為受影響的領域之一。這種政治上的反對將會廣泛而長期存在,文在寅面臨的政治局面短期內難平靜。從國際看,朝鮮半島的國際政治走向已出現新局面,文在寅政府的新動作會否擾動中美有關半島問題的溝通或讓朝鮮產生不現實的幻想,還要觀察。
經歷25年的發展,中韓關系在經濟、安全、外交、文化等多方面深度融合的態勢已然初現,但它還牽涉到中朝、中美、朝韓等多個雙邊和多邊關系。不斷成熟的中韓關系,要求文在寅新政府做好以下平衡。
其一就是中韓關系中安全與戰略的平衡。安全關系是中韓關系的短板,尤其是兩國在半島問題上的戰略疑慮,決定著中韓關系的深度,“薩德”問題就是最突出的表現之一。
其二是韓國在中美兩國競合中的定位與平衡。至少未來5到10年內,中美競合仍將是東亞地區的大趨勢,如何順應這一趨勢將成為文在寅政府的重要抉擇。樸槿惠時期的極端“一邊倒”搖擺,已經證明是韓國外交的災難,這應成為文在寅政府的鏡鑒。
其三是對朝關系的平衡。樸槿惠政府中后期,朝核問題嚴重激化,這里有朝鮮以擁核追求極度安全的因素,但更有韓美對朝外交、經濟與軍事圍攻的原因。如何不以極端手段又能使半島局勢穩定向好,也需文在寅政府在新局勢下做出正確判斷與平衡,進而通過與大國合作從根本上解決這一跨世紀難題。▲
(作者是復旦大學朝韓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