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培成
我上一次的個展是十年前在上海美術館舉辦的,前幾年在程十發藝術館也做過一個小型展覽,連朋友也都未叫上,悄然而過。這次受海上藝術館鮑總之邀做個小型的展覽。我也想借此良機,拿一些近年的隨心小品,聽聽同道們的批評,聚會言歡也不失為一件雅事,于是欣然應邀。本來展覽就是畫家與觀眾之間的事,與領導名流也無多大關系,何況我也沒有此類能力,拿幾張畫掛掛,做一本有趣一些的小書,也就可以了。
現今的展覽時興要有個題目,于是讓我這個對題材不太專一的畫者有點難弄。雖然于題材不專一,可是對藝術總還是忠心不二的,那就是我總想畫一幅好看的畫。其實在今天的藝壇上講好看是有點俗的。可是沒辦法,天生一個俗人,喜歡吃花生而不愛美國開心果,喜歡苔菜餅而對當今時尚的點心(恕我無知寫不出名稱)總不熱衷。當然好看各人有各人的標準,但是要讓人感知總該是基本的原則。就如音樂,或許你可以沒旋律但不可失卻節奏,打擊樂沒有旋律但有節奏,要不然一切聲音就都變成音樂了。可是這樣的情景美術圈正在出現,于是我把這個展覽稱作為:視覺的音樂。
我喜歡畫畫是因線條色彩在畫筆智慧的操弄下會呈現千姿百態的樣式,而并非是其背后或許還蘊涵的哲理。否則我完全可以去學哲學,何必曲徑。原本作品是觀念的物質性存在,而今的許多當代主義已將藝術創作脫離于物質的本體之外,而將僅限于以個人的意識來構筑所謂的觀念世界,云里霧里非經闡述而不解其意。于是本來作為審美本質的物質技性被一堆莫名的觀念所替換,藝術家的作品只不過成為一些文論的注釋。

張培成《乙未戲人 ?01》。
所以在當今各種主義叢生的年代,不必太顧念這些條條,平心靜氣,耳聰目明,心中有追求,畫好自己的畫,總有一個主義在等著你。
審美會有疲勞,追求新異是人的本性使然。我喜歡在畫室里用毛筆顏料在宣紙上作各種實驗,對著我們熟悉的世界尋找著陌生。史前人類的藝術讓我領略拙樸的力量,孩童的涂鴉讓我看到天真的可愛,前輩大師的作品讓我感知創造的魅力。而今閑適的生活容我有更多的時間沉湎于這樣愉快的實驗中,企圖打破刻意的嚴肅而追尋藝術本該有的率性與輕快。這個展覽中的許多小品正是這是這些實驗中的產物。所以我的畫中無多宏大的主題,純粹是什么G大調,什么的作品幾號一類的無標題音樂,為了交流與講述的方便才起了個標題。其實真要做到率性,天真自然真是不易。我自己的體會是在看到先民們的那些杰作時,清楚原始質樸的魅力,然而搦管扶紙之機,那種站在黃土高坡引吭高歌一曲信天游的淳厚樸素都飄然而逝。這或許是吾輩學院出身畫家的悲哀,可是有這根弦相信總會離真情更近一些吧!隨著年歲的增大,我將努力地返老還童,追求純樸,即是延伸藝術生命的滋補品。
展覽中還選了一些照片。這些大多是我這幾年四處周游的影像,它是我藝術生活的重要組成。還挑了一些與美術有關的圖及幾個博物館的記錄,因為世界大博物館大家已經爛熟于胸,我就挑了些一般不引人關注的小博物館,一些有趣的圖片與觀眾分享。書中還有一些是我創作進行中的圖片,那就讓一些沒機會來我畫室的朋友窺視作畫中的亂服粗頭,蓬頭垢面,然卻亦是一道風景。但愿我的這些拙作能給諸位帶來快樂,并能聽到朋友們批評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