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偉業
摘要:本文以后現代主義為切入點,探討電視劇與電腦游戲“跨界混搭”新局面下的“后現代元素”。《仙劍奇俠傳3》《軒轅劍之天之痕》《古劍奇譚》三部經典游戲改編電視劇在敘事、劇情、視聽三方面都展示出了典型的后現代風格,這一風格使游戲改編作品擴大了受眾范圍,優化了觀影體驗,同時也使此類作品有同質化、三俗化的危機。
關鍵詞:游戲改編電視劇 后現代主義 敘事策略 《仙劍奇俠傳》 《古劍奇譚》
隨著社會進入了后工業時代和消費時代,后現代文化應運而生,影響了文藝創作的方方面面。不同于西方業已成熟的游戲改編影視作品體系,中國的游戲改編電視劇尚處于方興未艾的階段。中國目前改編為電視劇的游戲共有六部,分別為《仙劍奇俠傳》系列兩部、《軒轅劍之天之痕》《古劍奇譚》《仙劍云之凡》《軒轅劍之漢之云》。這類作品的題材相似,風格相近,盡管作品不多,但從其收視率、話題度、影響力來看,無疑是值得關注的一個重要電視劇流派。本文選取《仙劍奇俠傳3》《古劍奇譚》《軒轅劍之天之痕》三部最廣為人知的改編之作作為研究對象,從敘事、內容、視聽三方面入手,梳理劇中所體現的后現代元素。同時,通過研究,本文也將著力探討后現代文化對該類電視劇的帶來的利弊。
游戲改編電視劇的后現代特征
杰姆遜在《后現代文化與文化理論》一書中概括關于后現代文化文藝的四個基本審美特征,概括而言,即主體消失、深度消失、歷史感消失和距離消失。基于這一理論,本文將探討游戲改編電視劇如何從敘事、內容、視聽三個層面展現后現代特征。
敘事策略:非線性敘事與二元對立的消解。通過梳理三部電視劇的劇情線索發現,該系列作品中劇情的推進不再是沿著固定的時間線進行。這種非線性敘事方法,在游戲改編電視劇這類超現實題材中普遍存在。編劇通過使主人公穿越時空、不斷產生幻覺和心理想象,以及倒敘前情等方式,使整個故事時間線索被打亂,不再沿著線形發展,而成為迂回不斷的環形。
在早期宏大敘事的影視作品中,正與邪、善與惡的界限涇渭分明,但游戲改編電視中,二元對立崩塌了?!盾庌@劍之天之痕》《古劍奇譚》等劇中反面角色開始成為主角。在《古劍奇譚》中,反面角色歐陽少恭成為第二男主角,戲份十足。這一流派中的反面角色不再是臉譜化的奸角,而是成為一個有血有肉的真實人物。在《軒轅劍之天之痕》中,自詡正義的男主角陳靖仇一方的行為,卻造成了最終悲劇的發生。而一直被視為反面角色的宇文拓和獨孤寧珂,則能獲得諒解,和正義方并肩作戰。這一轉變固然有為劇情賦予變化的因素,另一方面也體現了在后現代主義工業社會的背景下,創作者對于非黑即白的敘事思維有了新的思考,影視作品不再執著于道德批判,而是全心全意承擔起娛樂的作用。
故事內容:傳統的背叛與風格的雜燴。除了敘事策略外,游戲改編電視劇的內容也展現出了典型的后現代化風格。首先,故事背景對于傳統進行了一場解構。女媧、三界等傳統神話元素雖然出現在劇情中,但已經完全不再按照傳統神話的走向而演繹。編劇通過對情節的重新編碼,打造出一個不一樣的神話世界。以《仙劍奇俠傳3》為例,鬼界之王火鬼王被安排成一個嬌媚的女子,女媧的后人不再以蒼生為重,也開始耽溺于男女私情等等。此外,具有文化內涵的游戲道具、人物設定、臺詞等也朝著娛樂化、大眾化的方向改變。因為缺少受眾,游戲中大量使用的古詩詞,因不能適應大眾媒介的要求而被后現代風格的電視劇拋棄。傳統文化以儒家倫理為根基,但在后現代文化的改編電視劇中,迎合受眾的愛情才是主旋律,其他傳統元素只不過是點綴品。
其次,人物塑造一反現代主義對英雄人物的歌頌,塑造出大量的非典型人物。在改編作品中傳統英雄消失了,主角不再是英雄人物,不再擁有超越蕓蕓眾生的力量,而是平凡的普通人,甚至于主角身上的缺點比平凡人物更甚。
江湖仍然是江湖,神話依然是神話,但是故事的內核卻已經悄然改變。蕩氣回腸的故事里,仗劍江湖的不再是傳統故事里的道德楷模,而是成為受眾一樣的平凡人。劇中擁有絕對力量的英雄角色不再是道德的制高點,如在《仙劍奇俠傳3》,蜀山派的五位長老是德隆輩尊的前輩,但故事的悲劇確是由于他們的貪念而產生。同樣在《仙劍奇俠傳3》的世界觀中,六界的至高統治者天帝也成了與凡間平庸帝王無二的角色。與此同時,小人物、販夫走卒、市井商人卻往往能展現閃光點,成為令人感動的、受人追捧的角色?!断蓜ζ鎮b傳3》中,茂茂唯男主角馬首是瞻、毫無主見,是作為一個“諧星”形象出現的,但在故事的結局中,茂茂這個角色卻能夠以舍生取義而打動觀眾。英雄人物的消失是后現代文化崛起的重要指向標。后現代文化不在需要傳統的倫理觀價值觀,而呈現出一種自由、無序化的狀態。
第三,整體風格呈現出明顯的拼貼、雜糅化。游戲改編電視劇的表象是古典神話風格,但究其根本,卻充斥著后現代的無厘頭風格。首先在服裝造型上,游戲改編電視劇顯得十分的前衛大膽,各種奇裝異服充斥熒屏。盡管游戲改編電視劇的時間背景設置在古代,但實際上卻是“穿著古裝的時裝劇”。其次,在語言風格上十分的后現代。每一部改編作品中都會出現一些稀奇古怪的稱呼,如《仙劍奇俠傳》系列中出現的“臭蛋”“惡女”“豬婆”“菜牙”等等。
視聽風格:視覺奇觀與音效雜糅。由于游戲改編電視劇大量借助于特效制作,通過電腦技術營造出超現實的視覺奇觀,使觀眾沉溺于一個有別于現實世界的虛化場景。在《古劍奇譚》中,天墉城、蓬萊等遠景都通過3D特效展現,給觀眾以感官上的享受,而近景如秦始皇陵等也通過增加光學特效,營造出如夢如幻的美感。視覺奇觀使得觀眾模糊了時間感,沉浸在虛擬所帶來的“麻醉式”效果之中。暴力美學也是此類改編作品的一大特征?!氨┝γ缹W”是后現代文化四個審美特征中的“主體消失”在影視創作中的體現,這兩個矛盾的詞組合在一起,成為一個具有全新含義的詞語。它將傳統的主體意識弱化了,注重對暴力的細節及場面處理,呈現出反對權威、反對經典、反對主體創作意識、反對精英主義的特征。游戲改編電視劇的戰斗場景眾多,通過刀光劍影比拼營造出的暴力美學,使得觀眾在觀看時注意力得到集中。在游戲改編電視劇中,有大量的打斗場景,這些打斗場景時間長、次數多,雖然對故事情節的推進影響不大,卻能使觀眾從簡單的人物對話中掙脫出來,調動起觀眾的收看欲望。
音樂元素的雜糅也是游戲影視化過程中后現代文化的重要體現。不同時代有不同時代的音樂元素,但是后現代化的影視作品一般忽略真實的時代音樂,而以當下的流行歌曲雜糅其中。以《仙劍奇俠傳3》為例,出品人運用古典風格的音樂使音樂與角色巧妙地融為一體。而改編電視劇后的原聲音樂風格,則呈現出百花齊放、各流派雜糅的狀態。通過現代嘻哈、搖滾、Rap等多種演唱風格結合,游戲改編電視劇制作了一套更為當代受眾所接受的原聲音樂。這種風格的音樂導致了“歷史感消失”的后現代風格的出現。
后現代改編對游戲影視化的影響
后現代文化的傳入在中國一度激起廣泛的爭議,有的學者完全否定后現代文化,有的學者否定中國存在后現代文化。即使中國仍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不具備后現代文化的土壤,但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國的藝術文化無疑已經受到了后現代文化的影響。就游戲改編電視劇來說,后現代化的影響是喜憂參半的。
積極影響:擴大受眾與優化觀影。后現代文化首先實現了游戲影視化作品的大眾化。游戲改編電視劇實際上是同一題材在后現代文化思想指導下重新編碼的一個過程。后現代化的游戲改編電視劇,實現了題材、受眾群體的大眾化。相對于電視而言,游戲始終是處于一個受眾相對狹窄(年齡、階級、教育水平)的封閉空間,社會大眾群體很少有機會接觸到游戲。除此之外,此類古典仙俠類游戲古典風格濃郁,很多游戲玩家更傾向于格斗類、競技類能快速釋放情緒的游戲。但通過改編這個行為,首先擴大了受眾群體中不玩游戲的群體,如尚且無法直接理解游戲情節的小學生、或者已經走向社會對游戲不感興趣的青年人,也能夠通過電視劇很好地了解到原本通過游戲展現出的題材。而游戲改編電視劇的過程中由于介質的轉化,使得受眾對于游戲的認知有了新的轉變。這種轉變往往發生在中年人群(他們同時扮演著學生家長的角色)中。由于年齡局限,中年人對電腦游戲往往存在偏見。但通過電視劇的宣傳,中年受眾對于電腦游戲往往會產生改觀,會認為電腦游戲和其他電影電視劇并無不同。而對于電腦玩家來說,部分玩家在玩游戲的過程中會忽略游戲的情節,而追逐練級等格斗競技。通過電視劇的重新渲染,他們可能會更多的關注格斗競技以外的感情戲,這實際上也是對電腦游戲的一次再升華。
后現代風格下的游戲改編電視劇,明顯存在著娛樂性、觀賞性增強的優勢。游戲原作往往以“宿命”“輪回”等沉重而抽象的概念為主題,風格壓抑。但在改編過程中,這種壓抑感與悲劇感被沖淡中和了。盡管該類作品大多仍以悲劇收場,但通過很多情節的改造、重新演繹,打造出了極強的娛樂性。比如各種現代化的物品、非主流的語言“不合時宜”地出現在電視劇中,盡管這使電視劇的風格不能統一,卻帶給觀眾極強的娛樂效果。從游戲到電視,即在后現代思維指導下的重新編碼的過程。游戲的主題“宿命”“輪回”被淡化,而愛情、娛樂則被高高拎起。現代社會的受眾在高壓的工作、學習環境中,需要的是能釋放壓力的娛樂。在游戲的過程中,情節往往需要玩家的自我感悟,但電視劇則不需要,它明明白白地展現了情節和內涵,使得觀眾一目了然。觀賞性的強化是此類作品的重要特點。
消極影響:同質化與三俗化。“同質化”是此類作品首先要面對的嚴重問題?!巴|化”是影視作品常見的問題,表現為同類題材的高度相似。由于后現代文化逐利的本質,在此類題材獲得成功之后市場蜂擁模仿,導致同質化嚴重、題材固化。如目前國產游戲改編電視劇全部集中在古典仙俠類題材,演員集中為當紅小生花旦,風格集中為嬉笑怒罵,核心集中為三角戀情。這種千人一面的負面影響,會造成受眾和投資者對游戲改編電視劇形成刻板印象,認為游戲改編電視劇即類型片。這不利于此類作品的良性發展,可能會使游戲影視劇題材重蹈西部片的覆轍。同時,過于類似的節目如果同時出現,必定加劇影視劇市場的惡性競爭,導致有限資源的浪費。
庸俗、媚俗、低俗化也是后現代文化下游戲改編電視劇一個不能回避的問題。受眾需要娛樂、需要發泄,因而制作方在電視劇的制作上刻意雜糅、拼貼搞笑元素,甚至為了炒作無所不用其極。故事情節的設置安排已經不再像現代主義、古典主義、英雄主義那樣,希冀起到凈化道德,教化社會的作用,娛樂成為了唯一的目的。盡管娛樂效果達成了,卻也使得游戲改編電視劇整體呈現庸俗化的趨勢。同時為了擴大影響力、吸引注意力,惡意通過明星私生活進行炒作,明星的緋聞、負面新聞使游戲改編電視劇長期為人所關注。電視劇的黃金時間段如果被收視率高卻格調不高的作品所占據,長此以往,高藝術價值的作品就因喪失陣地、缺少受眾而逐漸枯萎,受眾也就缺少了接受高雅格調熏陶的機會。
(作者單位:墨爾本大學)
欄目責編:曾 鳴
參考文獻:
1.王岳川:《后現代主義文化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1992年版。
2.[美]杰姆遜:《后現代文化與文化理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3.馬晶晶:《電視劇笑傲江湖的后現代文化特征——從與《大話西游》對比談起》,《青春歲月》,2013(17)。
4.閆曉偉:《后現代視域下的國產游戲改編電視劇》,《今傳媒》,2015(10)。
5.周 憲:《論奇觀電影與視覺文化》,《文藝研究》,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