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了改變目前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嚴峻的局面,文章在調研分析承德市地方本科院校就業指導工作現狀的基礎上,探討如何提升承德地方本科院校高校學生就業能力,以促進地方本科院校形成特色就業機制,改變承德地方高校畢業生就業現狀。
關鍵詞:地方本科院校;畢業生;就業能力
1.承德市地方本科院校就業情況調查
承德市目前僅有的兩所本科院校均為地方本科院校:河北民族師范學院共設有本科專業34個(該校2016年有畢業生的本科專業17個),涵蓋法學、工學等8大學科;承德醫學院設有臨床醫學、麻醉學等12個本科專業,涉及醫學和理學2大學科。
截止到2016年9月30日,2016屆本科畢業生中河北民族師范學院的1494人,就業率為92.10%;承德醫學院的1378人,就業率為89.99%。但兩所學校均存在各專業就業率差距較大的現象。例如,河北民族師范學院英語專業等7大專業,就業率為100%,同校同屆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就業率僅為65.22%。
2.承德市地方本科院校畢業生和用人單位情況調查
為更加全面和客觀地完成本次課題調查任務,2016年4月至2017年1月,課題組分別就兩所學校的畢業生和用人單位情況開展相關調查。
大學生就業能力結構維度測評調查顯示,目前畢業生關注的就業能力主要包括基本能力、專業能力、個人特質和社會適應能力。同時大部分學生認為個人特質和社會適應能力是自身亟待提高的方面。
用人單位調查中,單位最看重的個人品質為“有責任感”(29%),“敬業”(22%)和“誠實守信”(20%),最注重的個人能力包括“學習能力”(25%)、“人際溝通能力”(25%)和“團隊協作能力”(27%)。
3.承德市本科畢業生培養對策分析
(1)大學生是就業的主體,應苦練內功。大學生只有練好基本功,才具備成功就業的先決條件。練好內功,學生也需要到真實的環境中去錘煉自己。在真實的就業環境中,學生不僅能夠補充專業知識方面的不足,也能夠進一步磨煉自己,同時增強適應社會的能力。
(2 )學校是學生就業的主陣地。承德市兩所地方本科院校因院校性質和辦學定位的不同,決定了在學校就業工作和思路方面會存在差異,但在發揮學校就業主陣地作用方面,兩所學校的目標是一致的。
河北民族師范學院明確錯位發展和多元化培養定位,堅持教師教育錯位發展,主要培養初中、小學和幼兒園教師,適度控制中小學教師培養進度。非師范類培養與需求零距離對接,專業群對接產業鏈引入產業(行業)元素加強課程改造,實現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的高度融合,嘗試走訂單式培養就業之路。
作為河北省內的知名醫科大學,承德醫學院積極開展畢業生就業指導與服務工作,重視學生的全面發展。學校建立了穩定的且適應就業形勢需要的大學生就業指導服務體系。
調查顯示,兩所學校均設有就業創業指導課,其中河北民族師范學院針對該課程做了如下嘗試:①聘請政府職能部門、成功企業家組建“創業導師團”,指導學生創業實踐。②持續做好大學生創業項目征集、遴選和孵化工作。目前該校大學生創業團隊進入實體運營階段。③組建創業聯盟。落實創業培訓、稅收減免等各項優惠政策。
(3)政府是學生就業的促進力量。地方政府應為地方高校在專業配置、就業機會、就業政策等方面提供更多優惠。同時政府還要進一步落實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的政策,鼓勵引導畢業生服務基層,大力實施“大學生創業計劃”,設立“創業扶持基金”,扶持大學生創業,實現就業創業相互支撐,資源共享,營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良好氛圍。
參考文獻:
[1]段姣雯.大學生就業指導過程中結合創業教育的四個關鍵點分析[J].繼續教育研究,2016(2).
[2]李 樂.基于職業性格特點開展大學生專業教育及職業指導的探索[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