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過在圖書館勤工儉學,大學生不僅能夠緩解自己的經濟壓力,還能得到多方面的鍛煉。但不少高校圖書館的勤工儉學都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因此必須從制度規范、人員培養、技術等層面完善對勤工儉學大學生的管理,同時采取人性化的方式對待勤工儉學學生,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
關鍵詞:圖書館;勤工儉學;大學生;管理
一、圖書館勤工儉學是大學生實踐鍛煉的重要途徑
目前,隨著高校圖書館現代化建設步伐的加快,借書和還書都已經采用自動化機器操作。但很多工作比如揀書、分類、上架等,還必須通過人力手動完成,流通部工作尤其繁重,這就需要聘用一部分學生來幫助老師完成任務。因此,在高校中,圖書館是學生勤工儉學的重要場所,大學生通過勤工儉學,不僅可以減輕自己的經濟壓力,還可以通過圖書館工作掌握圖書管理與分類技能,并有效培養自己的溝通能力、創新能力等[1],是大學生參加實踐鍛煉的重要途徑。不僅如此,勤工儉學學生是讀者與圖書館溝通的橋梁和紐帶,通過他們獲取需求信息,圖書館能夠更好地為讀者提供有針對性的服務[2]。但在具體操作中,不少高校圖書館的學生勤工儉學工作往往不夠完善,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導致學生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也沒有達到應有的鍛煉效果,因此有必要對該問題進行一定的探討。
二、圖書館勤工儉學中存在的問題
1.招聘過程不夠規范
據統計,南陽師范學院圖書館現有勤工儉學學生近200人。我所在的文學書庫就有十多個勤工儉學學生。根據我所了解的情況,勤工儉學的招聘流程是這樣的:首先是圖書館主管部門通知各部門招聘勤工學生的人數,由各部或各書庫的老師自主招聘學生。其次是各部或書庫的老師通知自己熟悉的學生或在自己的工作場所發布招聘啟事,與報名的學生交談以決定是否錄用。最后是通知已錄用學生上崗,給學生分配具體工作。
這種流程看似很合理,其實存在不少問題。如主管部門在通知各部門招聘學生的時候,往往只下達數量指標,沒有對學生的素質提出明確要求。老師在招聘學生的時候,一般情況下是誰先報名,先跟老師溝通,誰就會被錄用。而后報名的學生即使很優秀也未必被錄用。在一個部門,工作人員都是同事關系,招聘的事往往是由某個老師負責,而他們中的一些人在招聘學生時甚至不與同事商量,往往擅自做主。這樣做的結果是所錄用的學生未必真正適合圖書館工作,工作能力和工作態度差別很大,部分學生存在混日子的情況,且有的學生只聽招聘自己老師的安排,對其他老師安排的工作在執行過程中存在很多問題。
2.人員變動過于頻繁
由于招聘過程不夠規范,加之有些學生對圖書館工作了解少,或者并不是真的喜歡圖書館工作,導致一些學生被錄用以后,干一段時間或者領了幾次工資后就不再來了。有些學生并非貧困生,到圖書館勤工儉學僅是出于掙些外快或談戀愛的目的,他們總覺得待遇低,一旦達不到自己的預期目的,就會隨時退出。如果這樣的學生比例比較高,就導致勤工儉學學生頻繁變動,一方面不便于管理,另一方面也會增加老師的工作量。
3.部分學生不夠敬業
有些學生上崗以后發現工資低,就對工作應付一下。如老師在的時候多干些,老師不在的時候就少干或不干。還有些學生,即便老師在場——如果不是招進自己的老師,也不認真工作。更有甚者,干脆坐在那里玩手機,還有的學生把自己的男(女)朋友帶過去聊天。還有些學生因為不用心,對老師傳授的分類、上架等圖書管理方法不認真學習,很久了還上不了手,結果老師還得自己干。此外,遲到早退、擅自讓別人代班,以及無故缺崗等情況也時有發生。老師若想辭退這些學生,還需要顧及招聘老師的感受。同時,老師也無權獎先罰后,學生干好干壞一個樣,導致一些真正實干的學生心理不平衡。
三、完善圖書館勤工儉學大學生管理對策
大學生勤工儉學,看似不重要,但它能反映一個圖書館制度是否健全,管理是否高效,也體現了各個學校圖書館服務能力的高下。為了更好地推進圖書館工作,有必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勤工儉學大學生管理。
1.從制度上規范大學生勤工儉學的聘用流程
高校圖書館必須有一個勤工儉學學生招聘和錄用的完善制度,規范聘用流程。建立勤工儉學學生管理中心或聘用小組,對應聘學生采取集體面試方式,擇優錄用。在學生錄用之后必須有專人管理,給學生至少一周的試用期進行考察,對學生的表現做好記錄存檔,以作為對學生進行用退獎懲的依據。
2.做好勤工儉學大學生的獎懲與差別對待工作
勤工儉學的工資比較低,但勞動量并不大,勞動時間也比較短,一般一周只有一天工作時間。有必要結合學生表現采取獎懲方式,并在待遇方面區別對待。如把學生的工資分為兩塊——基本工資與績效工資,績效工資體現差別,鼓勵敬業愛崗、能力突出的學生做好本職工作。
3.做好勤工儉學大學生教育工作
大學生本身就是被教育者,在圖書館勤工儉學過程中,教師仍需對其進行相應的培訓和教育,讓學生以主人翁的精神參與圖書館工作,不僅能培養學生的能力,還可以提高圖書館的服務水平[3]。勤工助學大學生教育工作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工作技能教育,一般學生只要用心,都能掌握;二是敬業態度教育,凡是在勤工儉學中敬業守規矩的學生,走上社會也一定會敬業愛崗,這其實是一種入職前教育;三是協調能力教育,學生既然參加勞動,難免要與老師和同學打交道,老師要教育勤工儉學的學生掌握服務同學、解決與讀者的糾紛等技能。這就需要圖書館抽調專門人員不定時對勤工儉學學生進行培訓。
4.從技術上實現管理的便捷化。
利用電子計算機技術,能夠大幅度提高勤工助學工作的管理效率。如某高校建立了勤工助學管理信息系統,具有信息傳遞與挖掘、數據處理與統計、信息報表與查詢、計劃控制與優化等功能,這樣不僅能提高勤工助學學生和管理人員的工作效率,還創造了一個良好的知識交流平臺[4]。通過計算機技術,將學生的基本信息和工作情況匯總建立電子檔案,作為對學生進行考核與管理的工具。同時還可以利用電子檔案對勤工助學的大學生進行信用分級。如果某學生信用等級高,那么該學生在申請其他勤工助學崗位時應優先考慮。若某學生信用等級很低,則予以辭退,同時把該學生列入黑名單,避免在校內其他勤工助學崗位上錄用。
除采取以上措施,還有必要增進人性化管理,工作人員不要一味地把勤工儉學學生當勞動力使用,雙方要加強溝通,增進感情,互相尊重,發揮勤工助學學生的潛力。通過采取以上措施,相信圖書館的工作效率和服務質量都相應提高,同時勤工儉學學生也能得到更好的鍛煉,有效提高自身的能力與素質。
參考文獻:
[1]楊 梅.圖書館勤工儉學工作對于大學生素質的影響[J].圖書館學刊,2010(9).
[2]劉云惠.淺析對高校圖書館大學生勤工儉學工作的管理[J].河南圖書館學刊,2013(9).
[3]王繼征.淺談高校圖書館大學生勤工儉學的科學管理[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9(10).
[4]沈曉梅,鐘遠薪.高校圖書館勤工助學管理信息系統的實踐與思考[J].圖書館論壇,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