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萬芬


[摘要] 目的 該文就小兒糖尿病采用二甲雙胍和胰島素治療的臨床價值及可行性進行了淺顯的分析與研究。方法 選擇該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間收治糖尿病患兒120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患兒均60例,觀察組予以二甲雙胍治療,對照組予以胰島素治療,對兩組患兒治療前后體重及血脂指標改善情況,用藥后血糖水平改善情況,相關監測指標結果以及用藥后不良反應發生情況進行觀察和對比。結果 觀察組患兒治療前后血脂指標改善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患兒(P<0.05);觀察組患兒用藥后血糖水平改善程度明顯優于對照組患兒(P<0.05);觀察組患兒相關監測結果明顯優于對照組患兒(P<0.05);觀察組患兒用藥后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患兒(P<0.05)。結論 二甲雙胍治療小兒糖尿病的臨床效果顯著,有效改善了患兒的血糖、血脂指標,提高了藥物治療的安全性,值得推廣。
[關鍵詞] 小兒糖尿病;二甲雙胍;胰島素;血糖;血脂
[中圖分類號] R5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7)01(b)-0096-02
糖尿病是人體血液中所含的葡萄糖過多,致使機體無法形成足量的胰島素時產生的一種慢性疾病[1]。目前,我國糖尿病逐漸向低齡化發展,對兒童的生長發育均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響。該院對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間收治的糖尿病患兒分別予以二甲雙胍治療和胰島素治療,取得了不同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該院內分泌科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間收治的小兒糖尿病患兒120例,所有患兒經血液和尿液檢查后均確診為小兒糖尿病[2]。均伴有不同程度的惡心、腹痛、嗜睡、食欲不振及脫水等臨床癥狀和體征。按照患兒入院的先后順序,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患兒共60例,其中男性患兒和女性患兒的人數比例為37:23,最低年齡為7歲,最高年齡為13歲,中位年齡為(10.53±1.14)歲。對照組患兒共60例,其中男性患兒和女性患兒的人數比例為39:21,最低最低年齡為8歲,最高年齡為13歲,中位年齡為(11.73±1.54)歲。兩組患兒的臨床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采用二甲雙胍(商品名:君力達;國藥準字 H1098 0064)對60例觀察組糖尿病患兒予以治療。用法用量如下:餐前30 min口服,年齡≤8歲以下患兒,0.25g/次,3次/d。年齡>8歲以上患兒,0.5g/次,3次/d。連續12周。采用胰島素(商品名:來得時;國藥準字J20090113)對60例對照組糖尿病患兒予以治療。用法用量如下:餐前15~30 min皮下靜脈給藥,0.7 U/kg,1次/d。連續12周[3]。
1.3 觀察指標
對該組120例小兒糖尿病患兒治療前后體重和血脂指標(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改善情況進行監測和對比。對患兒用藥后血糖水平,空腹血糖,餐后2血糖等各項監測結果以及用藥后低血糖、胃腸道反應等不良反應發生情況進行觀察和統計。
1.4 統計方法
數據均采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體重,血脂指標,血糖指標,各項監測指標均采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不良反應發生率采用[n(%)]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治療前后體重及血脂指標改善情況對比
據統計,觀察組60例小兒糖尿病患兒接受二甲雙胍治療后在體重,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方面的改善效果明顯優于60例接受胰島素治療的對照組患兒的相關指標改善效果(P<0.05),見表1。
2.2 用藥后血糖水平改善情況對比
據統計,60例觀察組患兒采用二甲雙胍治療后2、7、21 d血糖降低水平明顯優于60例對照組患兒接受胰島素治療后的血糖降低水平(P<0.05),見表2。
2.3 相關監測指標對比
據統計,60例觀察組患兒接受二甲雙胍治療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等監測指標的所得數據均明顯優于60例接受胰島素治療的對照組患兒相關監測指標(P<0.05),見表3。
2.4 用藥后不良反應發生率對比
據統計,兩組糖尿病患兒在接受藥物治療后并發癥發生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3 討論
小兒糖尿病屬于一種長期性疾病,需要長期的接受治療。目前,小兒糖尿病的臨床治療仍以藥物治療為主。胰島素是糖尿病藥物治療中應用率較高的藥物,采用胰島素治療小兒糖尿病期間,需要結合患兒的生理特點適時調整胰島素注射劑量[4],長時間的胰島素注射治療容易出現皮下硬結和凹陷等癥狀和體征[5],從而阻礙和影響胰島素的正常吸收,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藥效的發揮。二甲雙胍屬于雙胍類口服降血糖藥[6],大量的臨床研究表明[7],二甲雙胍治療糖尿病,可以有效的降低患兒的血糖水平和甘油三酯水平,從而改善和控制糖尿病患兒的臨床癥狀和體征。該院對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間收治的120例小兒糖尿病患兒分別予以二甲雙胍治療和胰島素治療,結合所得數據,與60例接受胰島素注射治療的對照組患兒相比,采用二甲雙胍治療的觀察組患兒治療前后體重,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等血脂指標方面的改善效果明顯為理想(P<0.05);用藥后血糖水平降低效果明顯更優(P<0.05);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紅蛋白和空腹血糖達標時間等監測指標所得結果更接近于正常范圍,用藥后腹痛、腹瀉及低血糖等不良反應的發生幾率明顯更低(P<0.05)。從中,不難看出,與胰島素注射液治療相比,二甲雙胍應用于小兒糖尿病臨床治療中的效果更具有優越性。有效調節和改善了患兒的血糖、血脂指標,降低了用藥不良反應的發生率。
綜上所述,二甲雙胍為臨床治療小兒糖尿病損害提供了有效的治療方法和手段,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姚莉敏,陳超.門冬胰島素30聯合二甲雙胍緩釋片治療糖尿病的臨床療效[J].包頭醫學院學報,2016,32(5):67-68.
[2] 王少蓉,劉文莉,帖麗麗,等.甘精胰島素聯合瑞格列奈治療糖尿病的臨床觀察[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5(21):3199-3201.
[3] 歐紅梅,吳敏燕.動態血糖監測聯合胰島素泵治療糖尿病的臨床效果評價[J].吉林醫學,2015(14):2982-2983.
[4] 孔麗萍.聯合使用益氣化痰活血湯與羅格列酮治療糖尿病的臨床效果分析[J].當代醫藥論叢,2015(20):175-176.
[5] 王文蕓,吳凌云.門冬胰島素單用或聯合二甲雙胍治療糖尿病的臨床效果比較[J].中國基層醫藥,2016,23(12):1888-1891.
[6] 傅瓊,儲蘇平.不同劑量氨溴索口服液治療糖尿病合并社區獲得性肺炎效果觀察[J].中國全科醫學,2013,16(9):1033-1035.
[7] 劉桂林,劉麗莉,吳曉,等.胰島素泵在治療小兒糖尿病合并肺炎中的應用價值[J].糖尿病新世界,2015(10):36,38.
(收稿日期:2016-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