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道健

【摘要】隨著世界各國經濟相互關聯日趨緊密和我國市場的經濟的快速騰飛,中小企業力量不容小覷,中小企業在經濟運行中發揮了助力區域經濟發展、填補產業產能空缺、提供就業崗位的積極作用。但在市場經濟發展歷程中,一些問題始終困擾著中小企業,其中融資問題是阻礙中小企業尋求新的創新發展機遇的一大障礙。對“新三板”政策的完善,勢必會改善中小企業的融資難問題同時也會帶來相應的問題。本文首先介紹中小企業以及新三板的基本概念。其次,分析闡述了中小企業在經營過程中面臨的融資問題,同時對中小企業參與“新三板”市場實現融資的預期效果進行分析,并提出總結與展望。
【關鍵詞】新三板 中小企業 融資渠道
2016年,國信證券以及興業證券數據顯示,新三板掛牌企業目前約為10163家,年融資額達到了1477.82億元,總市值40588.11億元,市場交易額1912.28億元。如今的新三板市場已經取得了不俗的成績,雖然正值產能轉型升級的過渡期,但未來我國將逐步完善市場行業政策,健全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
一、簡述中小企業與“新三板”
(一)簡述中小企業
2003年,國家發布了相關文件,給予中小企業一個初步的判別標準??墒?,在市場經濟不斷發展,經濟實力不斷提升的情況下,當時的標準已經不再適用于現在。運用這套標準,一些新興企業很難明確自己的定位。2011年,新的規定頒布,中小企業以“中、小、微”三種標準區分,這套劃分標準的劃分指標更加詳盡,包含了企業資產總額等定量指標,并結合了各行業實情,促進了對中小企業界定更為精確,推動了國家政策更加符合實際,并且使得更多的中小企業參與進市場經濟發展的紅利中,從而促進自身的不斷發展。
(二)簡述“新三板”
“新三板”是當前我國資本市場體系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2013年2月8日,新三板全套行業規則發布,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的主體結構以此為標志,基本搭建完畢。同時,以主板(中小板)、創業板、新三板、地方柜臺交易、地方產權交易所為主體共同構建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正式形成(如圖一)。
“新三板”市場是指為幫助中關村科技園區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融資,以轉讓試點的狀態構建的代辦股份系統,而掛牌企業主要為高科技企業,與原轉讓系統內的原STAQ、NET系統掛牌公司及退市企業性質不同,“新三板”的“新”字由此而得。企業的發展需要資本的支持,沒有穩固而充足的資本來源渠道,微觀上制約了中小企業的發展,宏觀上阻礙了中國市場經濟活力的發揮。在這種現實背景下,“新三板”應運而生。
二、中小企業在融資現狀及原因
總結當前中小企業融資不足的表現,主要體現在企業融資渠道單一,自身融資能力薄弱,融資手段不合規,交易成本過高等。但綜合起來,可以分為兩大因素:企業因素和外部因素。
自身因素:(1)中小企業自身的管理和財務管理不規范。首先,中小企業發展規模不大,資本積累較少,流動資金欠缺。其次,中小企業生產線科技含量不高,產出效益低下,并且缺乏懂技術、善管理的高素質人力資本。
(2)部分中小企業面對信用危機。部分中小企業由于市場運作經驗不足等多種原因,信用度不高,出現了很多逃避債務、違背行業制度的行為,使得商貸行業對于中小企業持有不佳的觀念。同時,當前社會上缺乏對中小企業運營的監督渠道,中小企業披露自身信息不主動;這也給中小企業尋求商業融資帶來的困難。
外部環境:(1)銀行等金融機構的不支持。銀行是商業化的,是以營利為目的的金融機構,是否對中小企業進行資金支持也是出于自身利益的綜合考慮。面對當前中小企業整體運營能力低下的局面,如果銀行所制定的信貸標準不高,中小企業的運營風險實質上是由銀行來承擔的。
(2)監管和支持中小企業融資的制度機制不健全。政策不完善,欠缺針對性,是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的誘因之一。目前,我國中小企業貸款的政策支持力度還有所欠缺,國家層面上對于中小企業支持的政策導向是好的,但交由地方政府落實時,往往會因為本地的財政收入考慮,資源傾向于大企業的現象依舊普遍。這種現象誘使中小企業獲得商業融資的難度居高不下,企業發展依舊欠缺動力。
(3)信用評級和信用擔保系統不健全。授權授信制度是當下國內商業銀行的普遍做法,對于中小企業來說,這種制度執行無疑要付出很高的交易成本;為了減少內部風險,信貸人員責任制和審批責任制在國有商業銀行實行,這在某種程度上使得企業取得貸款的門檻更高了。
三、“新三板”帶來的預期效果
新三板從在一定意義上是通過優化外部環境幫助中小企業緩解融資壓力。相比較于其他資本市場,進入新三板較為便捷,企業所要達到的標準是主營業務占比高、持續經營具有公開記錄且至少2年、具備完善的公司治理結構等。
設立新三板市場,其主要目標就是在于為中小企業搭建更多獲取資金的橋梁,這一目標也吸引了很多那些企業資本積累較少、產業產出能力不高、發展潛力需要挖掘的中小型企業在新三板掛牌,經過掛牌新三板后,這些企業就可以在該市場的運作中進行股權交易、增資融資。基于新三板的預期構想,企業在利用現有融資條件的基礎上,結合新三板的市場規則與典型借鑒,最直接的效果就是增加資本積累,并可以從中不斷學習,完善企業發展規劃、優化資本結構、建立良好的企業制度,有機會甚至可以進一步尋求機遇,進軍IPO。
新三板設立對中小企業的正向效應:
(1)幫助企業迅速打開融資渠道,同時帶來了廣告效應。一般而言,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是企業獲取資本的方式。直接融資指企業為實現融資目標,采取加大企業定向增發的形式。加入新三板后,結合股票本身所具備的靈活性與市場定價模式這兩大優勢,企業勢必會獲得相關風投公司及商業基金的關注。間接融資則是指企業在新三板掛牌之后,自身的信用等級會提升,增加了自身獲得信用貸款的額度。參與新三板以后,中小企業也必須依照行業規定,保證自身的財務信息透明度處于合規水平,并且處于證券業協會持續監管,這種監督機制在某種意義上激勵了企業努力提高自身信用。廣告效應是指中小企業將以新三板市場參與者的身份參與市場經濟運行,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企業自身獲得了一定資質的認可,良好的企業形象得以建立,品牌的含金量取得提升。
(2)發現企業真實價值。企業的價值不是僅憑自身的估算或者第三方機構的核定,而是將企業放置于市場,通過市場化定價機制核定,如果企業股份化并掛牌,股東價值轉為按公司股票價格計算,不再像以前按照賬面凈資產計算。
(3)轉板上市。2012年年底到2013年十二月,我國停止IPO將近一年,在這種市場情況下,先在新三板掛牌,再通過定向發行融資和公開轉讓,達到上市的標準,最后申請轉板上市,不失為一個新渠道。
新三板設立對中小企業的負向效應:
(1)信息公開對商業合作方對企業的信任度有負向效應。進入新三板市場后,企業的運營行為對于外界的影響將更加深入,企業的資金財務動向、商業運作行為等相關商業信息必須如實向社會公開。但是這些中小企業參與市場經營的周期普遍較短,處于成長階段,這一時期企業的資金主要流向生產能力積累上,成本高于回報是普遍現象,因而披露的信息會容易對商業合作方造成不佳的印象,繼而影響到社會對企業的信心。
(2)增加了企業相關的籌資費用支出。企業在新三板市場掛牌,主辦券商和中介機構會向企業收取一定的服務費、信息費。不僅如此,企業每年還需要向深圳證券交易所繳納一定的費用。
(3)實行股權激勵后,企業需要承擔優秀人才賣出股票后離開企業的風險。掛牌新三板市場,對于股東而言,意味著另一個交易股票的方式提供給自己,出于關乎自身利益的考慮,股票持有者有可能賣出股票,而一旦這種事情發生在企業的管理和技術核心人才身上,會向外界發出該企業無法滿足高素質人才需要的信號。
(4)股票交易的便利意味著股權結構的不穩定,這對于日后有發行股票目標的企業來說,增加了實現目標的不確定性。
(5)增大了企業未來上市的壓力。掛牌新三板期間,企業的各項經營信息需要向社會透明,因而這些信息會永久被記錄。這在某種意義上減少了企業在未來上市的靈活性,增大了企業未來上市的壓力。
參考文獻
[1]付玉慧.關于新三板擴容的思考.BUSINESS.2012(13).
[2]陸泱.中小企業在新三板的融資效果分析.上海交通大學.2013.
[3]姚雙.緩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的新途徑.中國財政.2012(20).
[4]湯蕙.“新三板”與中小企業融資.經營管理.2012(總279期).
[5]周茂清,尹中立.“新三板“市場的形成,功能及其發展趨勢.當代經濟管理.2011(03).
[6]張璟,史明.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的思考——關于新三板市場的發展探討.企業經濟.2011(10).
[7]陳國飛.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需多管齊下.中國證券報.2005(11).
[8]馬興華.完善新三板促進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現代商業.2010(14).
[9]http://henan.china.com.cn/finance/news/201312/O72916G6G 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