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紅霖
摘要:在促進孩子德、智、體、美的全面發展教育中,創設適宜的德育環境,進行適時適度的品德教育,對德育工作常抓不懈。從五個方面闡述了如何創設德育環境、循循善誘、家園配合,培養幼兒良好品德的一些具體做法,從而使孩子們能更健康和諧地成長。
關鍵詞:德育 幼兒 環境
《綱要》中指出:“幼兒園品德教育應以情感教育和培養良好行為習慣為主,注重潛移默化的影響,并貫穿于幼兒生活及各項活動之中?!彼晕覀円e極地為幼兒創設良好的環境,并合理而有效地利用環境進行德育的隱性滲透,讓幼兒積極地與德育環境交互作用,萌發良好的道德情感。
一、創物質德育環境
馬克思曾指出:“人創造環境,同樣環境也創造人。”環境對人的影響力可見一斑。根據這樣的觀念,我們充分利用幼兒園的環境,來滲透德育養成教育的內容:在教學樓的墻壁上,走廊里,張貼著中國的著名建筑物,旅游勝地,孩子們一個個成為了小小旅行家;具有中國特色的藍印花布、扇子、剪紙、勵志故事的圖片等,加深了幼兒對祖國的認識,感受到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和堅強勇敢、吃苦耐勞的品格……處處都有禮貌交流的環境,時刻提醒著孩子們。環境作為一種工具,輔助教師進行道德情感和道德認知的教育,使孩子們在環境中不知不覺地受到啟發。
二、創以身示范德育環境
教師要注重自己的行為,首先使用普通話,學禮儀,日常生活中互相督促,讓自己先做一個有禮貌的人,講文明的人,懂禮儀的人。比如,早上主動和孩子打招呼;不隨意打斷孩子的講話;用標準規范的手勢、語言與孩子交流。同時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在班里不能做一些不恰當的比較,以免促進孩子的攀比心理。教師的言傳身教就會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三、創日常各環節德育環境
幼兒園中“時時有德育,處處有德育”,所以要充分利用一日生活的各環節,抓住時機對幼兒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從幼兒早晨進園開始,教幼兒使用禮貌用語問好;晨間活動時,各班都對幼兒進行德育十分鐘教育;在組織喝水時,教育幼兒排隊接水,不推擠,不浪費水;區域活動時,讓幼兒懂得團結友愛、互相幫助、相互謙讓、與人合作;戶外活動前,帶領孩子們撿起操場上飄落的樹葉、紙屑等,增強幼兒文明意識。在日常生活各環節中,老師要做有心人,時刻注意文明、禮貌等良好品德習慣的培養,要及時發現、及時鼓勵,時常提醒,經常運用。久而久之,“請、謝謝、對不起、不用謝”等文明用語已被幼兒常掛嘴邊,打架、罵人的現象少了,樂于助人的現象卻隨處可見。
四、創集中教育活動德育環境
按照幼兒園《新規程》,幼兒園教育工作的原則是:德、智、體、美諸方面的教育互相滲透,有機結合。在各科教學活動中,我們要尊重幼兒的個性需要,發揮幼兒的潛能,調動他們自我認識,自我評價,自我控制以及自我教育的積極性,通過主題教學活動的開展,讓幼兒通過各種感官獲得不同的學習經驗,從而完成主題活動的目標。比如,結合關愛他人的教育開展“誰對誰不對”“我們都是好朋友”等主題活動。通過不同的主題,培養幼兒關愛他人的不同情感達到各項目標。并且在每一個主題中都運用了動手、動腦、動眼等多種感官手段使幼兒從思想上到情感上再到行動上都有了不同的轉變。通過教學活動調動幼兒的積極性、主動性及興趣,把愛集體、愛家鄉、愛祖國等優良品質轉化為他們自覺主動的需要。
五、創家園共育德育環境
幼兒期是人生的啟蒙期,是塑造健康人格和形成良好道德素質的重要時期,而家長的品德個性、習慣、愛好特長,為人處世的態度及對子女的教育方法,對幼兒品德的形成和發展,具有特殊的潛移默化的作用。如何加強與家長的溝通,形成教育的共識呢?首先,利用《家園園地》向家長宣傳關于家庭對幼兒品德形成的重要性,保持教育的一致性。針對具體問題具體宣傳,如關于培養幼兒愛勞動,有的家長認為,孩子小,只要吃飽穿暖就行了,勞動是大人的事兒。而作為幼兒教育工作者,我們都知道培養幼兒的愛勞動習慣是幼兒本身發展的需要。因此,我們向家長宣傳德育教育的必要性,對幼兒的可行性,使家長從內心贊同我們的觀點并進而支持我們的工作。
其次,我們針對幼兒品德發展過程中發現的問題,通過家園聯系及時與家長“通氣”。如有的孩子在幼兒園表現得很愛勞動,可在家里連幫大人拿拖鞋都不愿意。教師知曉這個情況以后,很個性化地一個個提醒,就能讓孩子明白在家里也要做個懂禮貌、愛勞動的好孩子。
幼兒德育教育是終身教育的基礎,也是培養年輕一代的思想品德而奠定的初步基礎。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優良的品德非一日形成的,只有在漫長的時間中去學習、積累。因此,我們老師要創設適宜的德育環境,進行適時適度的品德教育,對德育工作要常抓不懈、循循善誘,使孩子們能更健康和諧成長。
參考文獻:
[1]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
[2]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
[3]黃人頌.學前教育學.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