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憲剛
(布爾津縣人民醫院外一科,新疆阿勒泰地區836600)
三種不同手術方法治療大隱靜脈曲張的療效分析
宋憲剛
(布爾津縣人民醫院外一科,新疆阿勒泰地區836600)
目的總結分析三種不同手術治療大隱靜脈曲張的臨床效果。方法選擇165例(205條患肢)大隱靜脈曲張的患者為研究對象,根據手術方式不同分為剝脫術組55例(68條患肢)、高位結扎聯合皮內縫扎術組52例(65條患肢)、根治術組58例(72條患肢),觀察三種不同手術下的單肢手術時間及出血量、住院時間、費用、1年內復發率等。結果高位結扎聯合皮內縫扎術組患者單側手術時間(50.2±1.3)min、出血量(35.6±1.2)mL、住院時間(5.2±0.3)d均明顯低于根治術組及剝脫術組,而根治術組單側手術時間、出血量、住院時間又明顯低于剝脫術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三種術式中高位結扎聯合皮內縫扎術治療效果較好,是理想的大隱靜脈曲張治療術式,而高位結扎術效果優于傳統的剝脫術,適合在基層醫院推廣。
高位結扎聯合皮內縫扎術;根治術;大隱靜脈曲張;臨床療效
大隱靜脈是位于下肢內側的淺表靜脈,自足部至大腿根部,再到下肢深靜脈中。女性大隱靜脈曲張發生率明顯高于男性。患病年齡多在30~70歲,病變的淺靜脈表現為伸長、擴張和蜿蜒屈曲,多發生于持久從事站立工作和體力勞動的人群[1]。對于有臨床癥狀的大隱靜脈曲張患者主張手術治療,治療術式也較多,不同術式的操作難度及效果有一定差異。國外多選擇微創治療,我國傳統多選擇大隱靜脈高位結扎與剝脫術治療。現將165例大隱靜脈曲張患者的不同手術治療方法的詳細資料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選擇2013年1月~2015年6月期間本院收治的165例(205條患肢)大隱靜脈曲張的患者為研究對象,根據手術方式不同分為剝脫術組55例(68條患肢)、高位結扎聯合皮內縫扎術組52例(65條患肢)、根治術縫扎組58例(72條患肢),其中剝脫術組:男18例,女37例;年齡25~78歲,平均(46.8±1.2)歲;病程1~15年,平均(5.2±0.5)年。微創刨吸組:男19例,女33例;年齡25~70歲,平均(45.8±1.1)歲;病程1~13年,平均(5.5±0.3)年。縫扎組:男21例,女37例;年齡25~65歲,平均(46.6±1.4)歲;病程1~14年,平均(5.7±0.2)年。3組患者的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手術方法剝脫術組:對大隱靜脈主干及其屬支常規高位結扎,以剝脫其將大隱靜脈剝脫至內踝上方,并壓迫止血。下段曲張血管作切口剝脫曲張血管,完成操作和縫合切口,以彈性繃帶對患肢進行加壓包扎。高位結扎聯合皮內縫扎術組:硬膜外麻醉、消毒后,高位結扎,以小皮針1號絲線沿術前標記的靜脈曲張縱軸一側邊緣進針,避開靜脈深面,從對側邊緣出針,再經原出針孔進展、穿過靜脈淺面而從對側穿出,確保縫合線繞靜脈一周,打結后剪斷,輕提皮膚線結讓其嵌入皮下。各段曲張靜脈均進行次法直至內踝部。根治術組:連續硬膜外麻醉、消毒后,在腹股溝韌帶下切開皮下脂肪層,找到大隱靜脈主干,分離近端各個分支,逐一結扎切斷,緊靠股靜脈結扎隱靜脈,進行貫穿縫合結扎,在其遠端剪斷大隱靜脈,并將其遠心端嵌入靜脈剝離器,以絲線暫時性控制出血,緩慢向消退方向推進,進入內踝上方后開始做1個小切口,再在遠心端結扎大隱靜脈,近端結扎在剝離器上,抽除大隱靜脈。3組患者術后應用抗生素及低分子右旋糖酐等治療、抗凝治療。術后盡早下床活動,預防血栓形成,促進靜脈回流。
1.3 觀察指標觀察三種不同手術下的單肢手術時間及出血量、住院時間、費用、1年內復發率等。
1.4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7.0計量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數資料以百分數和例數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高位結扎聯合皮內縫扎術組患者單側手術時間(50.2± 1.3)min、出血量(35.6±1.2)mL、住院時間(5.2±0.3)d均明顯低于根治術組及剝脫術組,而根治術組單側手術時間、出血量、住院時間又明顯低于剝脫術組,組間比較差異顯著(P<0.05);另外,高位結扎聯合皮內縫扎術組1年內復發率(1.92%)高于根治術組(6.89%)及剝脫術組(10.91%),但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3組患者的觀察指標比較(s)

表1 3組患者的觀察指標比較(s)
項目單側手術時間(min)出血量(mL)住院時間(d)剝脫術組70.5±1.5ab89.5±3.5ab10.8±0.7ab根治術組56.9±1.9a40.8±2.8a7.5±0.5a高位結扎聯合皮內縫扎術組50.2±1.3 35.6±1.2 5.2±0.3
注:與高位結扎聯合皮內縫扎術術組相比,t1=15.423,t1= 19.895,t3=10.345,aP<0.05;與縫扎組相比,t1=13.342,t2=17.675, t3=8.283,bP<0.05
大隱靜脈曲張是周圍血管疾病中的一種,其發病率相對較高,我國發病率在8.6%。大部分大隱靜脈曲張患者的患者的主要癥狀及體征都只局限在大腿中下段及小腿部分,下肢淺靜脈表現為蚯蚓狀迂曲擴張,患者站立時感覺疼痛、酸脹等,行走是時癥狀消失,疾病后期下肢皮膚在長期血液循環障礙及營養障礙下還會出現瘙癢、拖鞋、萎縮、黑色素沉著等,一般五大靜脈分支并不會曲張[2]。有人提出保留五大靜脈分支下次高位結扎術治療大隱靜脈曲張后復發的原因中并不包括五大分支的遺留[3]。靜脈曲張的主要發病原因在于先天性的靜脈壁薄弱、靜脈壓力增加、靜脈內壓增高以及靜脈瓣功能不全等。靜脈瓣膜及靜脈壁離心臟越遠,強度越差,而大隱靜脈內壓離心越遠強度越高。旋髂淺靜脈及腹壁淺靜脈血流自上向下,陰部外靜脈血流接近水平,在大隱靜脈曲張嚴重時,上述三支也幾乎不會曲張[4]。股內外靜脈血流自下而上,若股段靜脈支瓣膜存在功能障礙,深靜脈血會經交通支逆流到大隱靜脈主干及外側靜脈,導致股內外靜脈內壓增加,表現為靜脈曲張。
大隱靜脈高位結扎后剝脫術是大隱靜脈曲張的傳統治療術式,也是標準手術治療方式,其臨床效果肯定,大隱靜脈本身迂曲怒張,手術剝離器難以通過,手術對患者損傷大、出血量多、術后恢復慢、復發率也高[5]。高位結扎聯合皮內縫扎術是在傳統的曲張靜脈根治術的基礎上進行改進的一種方法,操作簡單,感染、血腫等手術并發癥少,不影響美觀,大大縮短了手術時間及住院時間[6]。高位結扎聯合縫扎術治療大隱靜脈曲張的原理是剝脫結扎主干后,血管內無血流而塌陷,但這種處理方法因血管閉死而極易發生血栓或炎性反應[7],在小腿曲張的靜脈治療中不僅可治療曲張,還可減少切口、出血、皮下血瘀等,整個手術只需2~3個切口,美學效果更佳[8]。本組的研究結果表明,在三種手術方式中,高位結扎聯合皮內縫扎術在手術時間、出血量、住院時間及復發率等方面有明顯優勢,其次為根治術。綜上所述,在多種術式治療大隱靜脈曲張時,高位結扎聯合皮內縫扎術是首選,具有微創、療效確切、手術時間及住院時間短、出血量少、復發率低等優勢,值得推廣使用。
[1]張賢坤,劉宏斌,蘇琳,等.透光旋切系統治療大隱靜脈曲張337例臨床分析[J].臨床軍醫雜志,2012,40(3):621-623.
[2]符永斌.三種不同術式治療大隱靜脈曲張的臨床分析[J].河南外科學雜志,2012,18(5):34-36.
[3]龍運志,徐勇士,劉義武,等.三種術式治療大隱靜脈曲張臨床療效對比分析[J].中國普通外科雜志,2012,21(12):1581-1582.
[4]周東權.用不同手術方法治療大隱靜脈曲張的療效對比[J].求醫問藥,2013,11(8):58-59.
[5]包澄宇.大隱靜脈曲張手術方法的探討[J].中外健康文摘,2012,9(3):896.
[6]傅庭煥,王進,裴利娟,等.腔內激光療法聯合透光旋切系統術治療大隱靜脈曲張50例臨床分析[J].中國激光醫學雜志,2012,18(4):143-144.
[7]張汝輝,侯彥江.大隱靜脈曲張的手術治療分析[J].醫學信息,2010,5(10):2752-2753.
[8]歐李梅.大隱靜脈高位結扎聯合激光閉合術治療下肢靜脈曲張的手術配合及護理體會[J].吉林醫學,2010,31(12):1713.
10.3969/j.issn.1009-4393.2017.09.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