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
(沈陽市紅十字會醫院,遼寧沈陽110013)
甲狀腺球蛋白抗體和甲狀腺過氧化物酶抗體診斷甲狀腺疾病的臨床價值探討
劉麗
(沈陽市紅十字會醫院,遼寧沈陽110013)
目的探討甲狀腺球蛋白抗體和甲狀腺過氧化物酶抗體在甲狀腺疾病中的診斷價值。方法回顧性分析經手術或穿刺明確病理診斷為甲狀腺疾病的88例患者的臨床資料,分別對其實施甲狀腺球蛋白抗體檢查和甲狀腺過氧化物酶抗體檢查,分析兩種檢查方法的診斷準確率。結果本組88例患者中,病理診斷確診甲狀腺功能亢進26例,突眼性甲狀腺腫24例,橋本甲狀腺炎14例,甲狀腺功能低下15例,甲狀腺癌9例。其中,甲狀腺過氧化物酶抗體診斷準確率為90.9%,甲狀腺球蛋白抗體診斷準確率為71.6%,結果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甲狀腺疾病的臨床診斷過程中,甲狀腺過氧化物酶抗體有著較甲狀腺球蛋白抗體更為顯著的應用價值。臨床醫師在診斷過程中,需綜合考慮,將兩種檢查方法結合起來,以提升診斷準確率。
甲狀腺疾病;臨床診斷;甲狀腺球蛋白抗體;甲狀腺過氧化物酶抗體
近年來,甲狀腺疾病發病率呈現逐年增長趨勢,嚴重影響患者身心健康和生活質量,引起人們高度關注[1]。這就需要臨床上采取積極措施,提升對甲狀腺疾病的診斷準確率,從而盡早施治,改善患者生活質量[2]。當前,臨床上多以甲狀腺自身抗體變化情況進行診斷,包括甲狀腺球蛋白抗體、甲狀腺過氧化物酶抗體、甲狀腺微粒體抗體等[3]。本研究以88例經手術或穿刺明確病理診斷為甲狀腺疾病的患者為研究對象,探討甲狀腺球蛋白抗體和甲狀腺過氧化物酶抗體的診斷價值,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回顧性分析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本院經手術或穿刺明確病理診斷為甲狀腺疾病的88例患者的一般資料。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通過,所有患者均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88例患者中,男35例,女53例;年齡18~65歲,平均年齡(32.6±15.5)歲;病程1個月~10年,平均病程(3.8±1.6)年;本組88例患者中,病理診斷確診甲狀腺功能亢進26例,突眼性甲狀腺腫24例,橋本甲狀腺炎14例,甲狀腺功能低下15例,甲狀腺癌9例。
1.2 方法
1.2.1 主要儀器本研究所用儀器為Olympus熒光顯微鏡,Roche Elecsys E170電化學發光儀,試劑及質控品均為專用配套試劑。
1.2.2 檢查方法分別抽取本組患者4 mL清晨空腹靜脈血,對血清進行離心處理,將其置入零下20℃低溫冰箱備用。以電化學發光法檢測患者甲狀腺過氧化物酶抗體,參考值正常范圍為0~35 IU/mL。以間接免疫熒光法檢測甲狀腺球蛋白抗體,參考值正常范圍為0~40 IU/mL。
1.3 統計學方法降本研究數據通過SPSS18.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以百分數和例數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本組88例患者中,病理診斷確診甲狀腺功能亢進26例,突眼性甲狀腺腫24例,橋本甲狀腺炎14例,甲狀腺功能低下15例,甲狀腺癌9例。其中,甲狀腺過氧化物酶抗體診斷準確率為90.9%,甲狀腺球蛋白抗體診斷準確率為71.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種不同檢查方法對不同性質甲狀腺疾病的診斷符合情況對比[n(%)]
甲狀腺分泌的甲狀腺素為機體“中央調節器”[4]。一旦患者甲狀腺分泌出現異常,會導致其產生一系列健康問題[5]。甲狀腺疾病是內分泌領域第二大疾病,病種較為復雜,包括甲狀腺功能亢進、甲狀腺功能減退、甲狀腺功能低下、甲狀腺炎、甲狀腺腫、甲狀腺癌等[6]。而甲狀腺功能亢進和甲狀腺功能減退這兩種常見的甲狀腺疾病在很大程度與患者甲狀腺激素水平的變化有著密切的關系。其中,甲狀腺功能亢進有著較為典型的臨床癥狀,為人們所熟知。但是,甲狀腺功能減退臨床癥狀不典型,且病情變化有著較大的隱蔽性[7]。所以,其對患者造成的影響更大。
甲狀腺過氧化物酶抗體和甲狀腺球蛋白抗體是甲狀腺特異性抗體,均為甲狀腺自身破壞性抗體。甲狀腺球蛋白抗體的免疫特異度較高,能通過抗體依賴細胞介導的細胞毒性作用及催化甲狀球蛋白水解損傷患者甲狀腺,在自身免疫性甲狀腺疾病的發生和發展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而甲狀腺過氧化物酶抗體有著一定的器官特異性,能經由介導補體依賴的細胞毒性作用,直接破壞甲狀腺細胞。
當前,隨著國內外對甲狀腺疾病診斷研究的不斷深入和對甲狀腺水平檢測經驗的不斷積累,極大豐富了診斷甲狀腺疾病的新方法。其中,應用較為廣泛的便是甲狀腺自身抗體檢測法。事實上,早在40年前,臨床上便開始應用甲狀腺球蛋白抗體對甲狀腺疾病進行檢測,該方法有利于發現甲狀腺疾病患者的非典型癥狀,并有效排查可疑惡性甲狀腺疾病。而且,近年來,隨著甲狀腺過氧化物酶抗體檢測技術的不斷發展,其在甲狀腺疾病診斷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甲狀腺過氧化物酶抗體能對甲狀腺腫塊進行定性診斷,并能為判斷甲狀腺腫塊化療前后的性質變化情況提供依據,在甲狀腺腫塊檢測和治療效果評估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同時,甲狀腺過氧化物酶抗體也為臨床醫師按照患者具體情況,為其選擇恰當的手術方式提供了重要的依據。此外,還能通過使用非甲狀腺來源的重組甲狀腺過氧化物酶抗體抗原,避免以往以含甲狀腺球蛋白的甲狀腺微粒體作為抗原而引發的假陽性。
本研究對88例經手術或病理檢查確診為甲狀腺疾病患者的一般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顯示,本組88例患者中,病理診斷確診甲狀腺功能亢進26例,突眼性甲狀腺腫24例,橋本甲狀腺炎14例,甲狀腺功能低下15例,甲狀腺癌9例。其中,甲狀腺過氧化物酶抗體在以上疾病中的診斷準確率分別為88.5%、83.3%、100.0%、93.3%、100.0%,整體診斷準確率為90.9%。甲狀腺球蛋白抗體在以上疾病中的診斷準確率分別為76.9%、66.7%、71.4%、66.7%、77.8%,整體診斷準確率為71.6%。結果表明,在甲狀腺疾病的臨床診斷中,使用甲狀腺過氧化物酶抗體檢查和甲狀腺球蛋白抗體檢查均能取得一定臨床效果,但甲狀腺過氧化物酶抗體的應用價值更高。而且,在甲狀腺疾病的臨床診斷過程中,可按照患者具體情況,將甲狀腺過氧化物酶抗體和甲狀腺球蛋白抗體這兩種檢查方法充分結合起來,綜合考慮,診斷準確率會更高[8]。
綜上所述,在甲狀腺疾病的臨床診斷過程中,甲狀腺過氧化物酶抗體有著較甲狀腺球蛋白抗體更為顯著的應用價值。臨床醫師在診斷過程中,需綜合考慮,將兩種檢查方法結合起來,以提升臨床診斷準確率。
[1]李金生.甲狀腺疾病TGAb、TPOAb測定262例臨床分析[J].當代醫學,2010,16(26):38-39.
[2]黃靜,張文靜,吳靖芳,等.促甲狀腺激素、甲狀腺球蛋白抗體、過氧化物酶抗體對甲狀腺疾病的診斷價值[J].重慶醫學, 2013,42(32):3875-3877,3880.
[3]徐偉良,聶芙蓉,曹綺雯,等.血清甲狀腺球蛋白抗體、甲狀腺微粒體抗體、甲狀腺過氧化物酶抗體對自身免疫性甲狀腺疾病的診斷價值[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4,18(5):10-12.
[4]劉耀澤.對比甲狀腺球蛋白抗體和甲狀腺過氧化物酶抗體對甲狀腺疾病的診斷價值[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5,2(8):1422-1423.
[5]張潔,歐陽艷紅.結節性甲狀腺腫瘤和甲狀腺腺瘤的臨床病理分析[J].當代醫學,2013,19(2):63-64.
[6]于艷.92例甲狀腺手術圍手術期的護理體會[J].哈爾濱醫藥,2011,31(3):228-229.
[7]戴大銀,陳唐蓉.以心肌酶升高為主要表現的甲狀腺功能減退1例[J].黑龍江醫學,2011,24(2):285-286.
[8]郝青華.過氧化物酶抗體和球蛋白抗體對甲狀腺疾病的檢測意義[J].中國醫學工程,2015,23(1):151.
10.3969/j.issn.1009-4393.2017.09.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