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巧榮
摘要:隨著翻轉課堂的日趨興盛,微課的制作也更加重要。在參與微課的制作過程中,深刻體會到了微課制作對于教師專業能力的極高要求,促使教師必須在教材解讀、教學設計、教師基本功、師生交流、信息技術等方面不斷提升,制作出更加實用的、真正能優化課堂教學的微課,激發開展課題研究的濃厚興趣。
關鍵詞:微課制作 教師 專業化成長
隨著教改浪潮的火熱推進,利用微課優化課堂教學,改變學生學習方式的教學模式日趨得到廣泛應用。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為了更貼近學生的實際和需求,我的團隊也積極投入到微課的設計和制作中。通過一個階段的制作實踐,我們深刻體會到微課制作對教師的專業能力有很高的要求,不但對教材、考綱、學情要了如指掌,教學設計必須短小精悍,重點、難點突破必須簡介通俗,板書設計、教學語言更要規范精煉,而且信息技術也要達到一定的水平……為此,我們必須努力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加快自己的專業化發展進程,以便順利完成微課制作的課題任務,以促進自己的專業化發展。
一、微課的意義和類型
微課是指為了使學習者對抽象的、重點的、難點的知識獲取良好的學習效果,教育者經過精心的信息化教學設計,以視頻為載體,圍繞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而開展的簡短的、完整的教學活動。一般要求時間不超過10分鐘,知識呈現要細化、形象化、透徹化、碎片化。這些知識點,可以是教材解讀、題型精講、考點歸納,也可以是方法傳授、教學經驗等技能方面的知識講解和展示。它是傳統課堂教學的有效補充,為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和課堂教學以及教師的能力提升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二、微課制作促進教師以下專業能力的發展和提高
(一)促進教師對教材、課標、考綱的進一步解讀
制作一節微課,不能盲目和輕率,除了花費一定的時間、精力之外,為了增強實用性,對學生的學習和自己的課堂起到很好的輔助作用,讓學生通過觀看微課視頻進行自主學習、自主探究時獲得真正的幫助,應發布到區域網站上,讓更多的人包括學生家長可以觀看和學習,選取的內容應當符合不同學習者的不同需求。如果對教材、課標、考綱吃不透,知識點的細化、系統化把握不準,難以引起學習者的興趣。
(二)促進師生之間的更多了解
制作微課初期,教師需要設計調查問卷,調查學生對微課的了解情況、應用情況、喜好程度、習慣類型、期望的效果等,應用一段時間后,還要做中期、后期調查,了解學生應用多少、收獲大小、評價老師制作的效果、設計質量、改進方向等。通過這些調查研究,增加了師生交流的機會,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增進了師生之間的感情,獲得了學情方面的更多信息,從而促進教師對自己的教學行為的不斷反思和改進。
(三)促進教師課堂教學能力的進一步提高
制作一節微課,就好比老師上一節公開課,或者對準攝像鏡頭采訪一樣,重視的程度從內心來說當然要比平時高了,因此,經常做微課,老師在備課、組織課堂、教學設計、重點、難點的把握、處理方面都比以往要更認真,更努力。如人教版九年級數學上冊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運用公式法一節,本節的教學目標是通過鞏固配方法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的推導過程,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成立的條件△=b2-4ac≥0,并會運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由于本節課的知識點多,求根公式的推導較難,利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題型較多,另外與討論△=b2-4ac有關的題目還有不少,這些內容都是中考試題的必考內容,而且是學生容易丟分的題,為了落實好教學目標,我們課前制作了兩節微課,一節是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推導,另一節是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別式的運用。教學設計流程是這樣的:
1.對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做一個簡單的練習回顧(5分鐘左右);
2.引出本節課題,展示教學目標,視頻播放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推導(7分鐘左右);
3.自學課本3分鐘,然后出示8道一元二次方程,練習用公式法求解,用時大概20分鐘左右;
4.點評、糾錯4分鐘;
5.播放第二個微課視頻5分鐘。
6.課后作業:(1)推導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2)布置與根的判別式有關的三道練習題;(3)用公式法解三道一元二次方程。當然,這樣的教學設計不一定最合理,但在備課前,我們做了好多的預設和研究,根據課堂練習和課后作業來看,效果比以往的要高效得多。
(四)促進教師規范教學語言的習慣和能力
首先,作微課時我們不得不提高說普通話的水平,地方話傳到網上是聽不懂的;其次,有些老師平時或多或少都有口頭禪,制作微課時我們這些毛病不得不改掉;另外,受錄制時間的限制,問題的講解、語言表達必須流暢、準確、簡練、無誤,不能修改或者拖泥帶水;還有錄完觀看的過程中也能發現我們平時講課的語氣是否親和、聲音是否抑揚頓挫、語速節奏是否恰當、聲音是否富有磁性等。因此,老師會自覺地、努力地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語言組織能力。
(五)促進老師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力
制作微課,必須具備一定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如制作PPT、會用錄屏軟件、會將錄制的視頻文件進行后期編輯(字幕、標注、剪輯、轉場)、會將畫面變焦(局部放大、縮小、移動)、會進行音頻的處理(降噪)、會將做好的視頻傳到網站上、會用多媒體播放、會制作電子問卷調查表、會利用計算機收集數據、分析數據、研究數據得出結論等。所有這些能力,盡管平時也略掌握一些,但參與了微課制作后,我們對自己這方面的學習更重視、更積極了,否則會影響微課制作的效率和質量。
(六)促進老師對科研促教的認識和積極性
領導大力提倡老師積極搞課題研究,寫論文,我們認識不到其意義所在,或者想做又找不到自己的興趣點、實踐點。參與了本次微課的設計制作后,深刻感受到在微課的制作過程中,我們不但對學情要有更多的研究,對教情也要不斷地探索,無意間增強了改革課堂、研究課堂、轉變教學理念、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的自覺科研意識。同時,在實施的過程中產生了很多的認識和體驗,隨時記錄下來稍加整理,就是一篇有血有肉的論文,或者又是一個新的子課題。所以說,做課題并不是大學老師的專利,中學老師也可以做課題。參與了這次微課制作,我嘗到了科研對于教學優化的作用,對學生自主學習的幫助,對老師專業素養的提高,更產生了對科研促教的濃厚興趣。
總之,微課資源正在被廣泛地應用于課堂,它順應課程改革的需要和學習者的需求。微課的制作與實踐,對課堂教學模式的改變,對高效課堂的構建,對學生自主學習的推動,尤其是對老師專業能力的提升,都會產生積極的推動作用。希望我們堅持作微課,越做越好,在專業化發展的道路上邁出更大的步子。
參考文獻:
[1]胡鐵生.“微課”:區域教育信息資源發展的新趨勢.電化教育研究,2011,(10):1.
[2]胡鐵生,詹青春.中小學優質“微課”資源開發的區域實踐與啟示.中國教育信息化,2012,(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