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蓉
摘要:新課程改革理論指導下的教育教學管理理念為迎來了新的挑戰,“以人為本”的學校管理理念要求用人文精神管理學校,做到以情感人、以情育人、以情管人,辦學具備新理念、高能力、強素質!
關鍵詞:新課改 幼兒園 教育管理
一、教育管理者應該具備的管理理念、能力和素質
(一)教育管理者應該具備的管理理念
1.在新課改理論指導下,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更新教師教育教學理念
以幼兒發展為本,培養幼兒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素質教育總目標,形成正確的兒童觀,評價觀,課程觀,教學資源觀,正確處理知識與能力關系,德育與教學關系,幼兒園與家庭、社會的關系;通過改革來創新和完善中國特色教育發展道路,教育教學務必在具體管理中把握四點內容:按照“建設依法辦學,自主管理,民主監督,社會參與的現代學校制度”的要求,辦好自己的教育;按照“造就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的要求,管好自己的教師;按照“強化教學環節、提高教育質量”“以課堂教學為突破口,總結推廣啟發式、探究式等教學經驗”的要求,搞好本校的教學;按照“注重品行培養,激發學習興趣,培育健康體魄,養成良好習慣”的要求,盡好自己的職責。
2.在新課改理論指導下,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創新教育教學工作方法
改變傳統行政層級管理方法,變幼兒園為學習型組織,變教師為幼兒園教育改革主體;教育管理一定要強化四種意識:政治意識、大局意識、責任意識和憂患意識;國務委員劉延東在《在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的總結講話》所提到的,要處理好八大關系:優先發展與服務全局的關系;促進公平與注重效率的關系;擴大規模與提高質量的關系;政府主導與社會參與的關系;整體推進與分類指導的關系;盡力而為與量力而行的關系;立足國情與面向世界的關系;改革發展與維護穩定的關系。
3.在新課改理論指導下,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落實幼兒園發展規劃
(1)依法治校:以《教育法》《義務教育法》《教師法》為綱,將教育管理納入法制化軌道。
(2)科學治校:以《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為綱,科學規劃發展藍圖,以科學態度和方法管理學校,減少盲目性。
(3)和諧治教:理順學校與社會、管理區域教學、教師與學生、教育與成才的關系為綱,創建寬松和諧、民主活潑的校園新氛圍。
(4)專家治教:以尊重教育教學規律和學生成長規律為綱,努力學習業務,提高自身素質,爭創最佳業績。
(5)民主治教:以發揚民主、集思廣益、群策群力為綱,強化服務意識,實現學校教育管理的民主化。
(二)教育管理者應該具備的管理能力
1.有較高的思想境界
把黨的利益高于一切放在首位、把教育事業是主要工作放在首位、把提高教育質量放在首位,不斷的勤奮學習、更新觀念、提高自我;
2.有較高的文化知識
為了更好地管理教育教學、管理教師學生、管理財務材產,教育管理者必須具有較高的全面的文化知識,必須是教學行家、懂得多門學科知識和其他以外的科學知識;
3.有較高的管理才能
每一所學校是一個集體,工作千頭萬緒、復雜多變,要管理好是不太容易的,要有能力管理就是科學管理,要與學校領導班子團結協作,密切配合,發揮好自身的主帥作用、領導班子的幫助作用等。
4.有較高的開拓精神
社會在發展,教育要先行,新課程改革的進一步深化,對教育質量的提高提出了新的要求,對于教育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勇于創新、開拓進取、科學管理。
(三)教育管理者應該具備的素質
1.廉潔奉公
目前,關注教育的各項資金(“兩免一補”、希望工程資助、辦公經費等)比較豐厚,作為教育管理者在校長負責制的權利之下具有一定的財權,一切資金的運用每個教師一清二楚,應該透明開支,光明磊落做事,力拒金錢的誘惑,把有限的資金運用到合理的地方,以發展學校為中心,以促進教育為主導,以鼓勵師生為用運,這樣的校長教師信賴、學生尊重、社會頌揚。
2.誠信公正
教育管理者要以事業為基礎、以教育為根本,誠信而且公正,一視同仁,光明磊落,堅持原則,處理好教育認為最關鍵、最實惠、最敏感而需要公平的事情,贏得民心,取得信任,只有這樣,才能凝聚一切力量,搞好一切工作。
3.嚴于律己
其實教育教學管理者并不是“官”,是對于每一所學校里與教師共同承擔教育教學責任(校長只是主要責任者)的幫手;不能只想做官,不想辦事;要求教師要做到的自己必須首先做到,要求教師要學好的自己必須首先學好,要求教師要完成的自己必須首先完成;只有這樣,才能“不令而行”,否則“雖令不行”!
二、新課改下幼兒教育管理探討
1.新課改下幼兒園教育現象、形成和認識
(1)“大班額”的形成。近年來的教育和“陪讀”教育日益盛行,接受高質量的教育資源和進城讀書的勢頭越來越大,空閑了鄉下教室擁擠了城鎮學校,大班額的形成與發展“勢不可擋”,相反也造成了教育質量的下滑,都是“教育熱”“進城熱”“成才熱”引發的嚴重后果。
(2)“小學化”的現象。幼兒教育“小學化”就是指幼兒園將小學辦學理念、管理模式、課程資源、教育規范、教學方法、評價方式等滲透或者運用于幼兒教育實踐中,使之常規化、教學化、狀態化,進而普通化、趨勢化的教育現象。
(3)“超常態”的認識。學前幼兒園教育中,教師隊伍相比較十幾年前已經有了長足發展,但是時下時髦的一句話是“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思想影響了一代家庭家長的教育觀念和教育方法;轉變家庭家長教育觀念,樹立起教師與家長共同的正確的兒童觀、育人觀、成才觀,是實現幼兒教育身心健康成長的重要意義。
2.新課改下幼兒園教育管理理念的本質、模式和體會
(1)本質。兩千多年前,偉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啟發誘導、學思并重、以約馭博、寓教于樂教育理念,分析其教育思想對當今的幼兒園教學具有重要啟示,正確運用因材施教、啟發誘導是教育與管理永恒的主題;毛澤東在不斷的革命實踐中,形成了一套比較完整的教育理論,提出了教育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對受教育者施加影響的社會現象,培養什么樣的人,培養目標是什么,這是教育性質的最終體現,獨辟蹊徑地闡發了以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質為核心的“德、智、體”三育并重;盧梭的自然教育思想明確提出教育要服從自然的永恒法則,尊重兒童天性的發展,把兒童當作兒童來看待,強調在活動中進行學習。
(2)模式。一個良好的發展模式事關個體幼兒園的成功與否,在總結了多家幼兒園的發展模式以及我園的發展歷程和個人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創造性的提出了"三加一"聯創發展模式。即:自身發展、政策發展、農村發展。
(3)體會。因材施教、平等教育、依法治教、服務社會,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因此為我國的特色的社會主義建設提供高質量的現代化人才是學校教育的重心,在啟蒙教育階段,就應該適時的有計劃化的為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建設存儲后備人才服務社會,服務大局是教育的重大使命,百年發展,教育為本,只有遵循服務社會的原則才能更好的提高教育質量,提高幼兒未來的發展素質。
3.踐行素質教育的幼兒教育理念
幼兒教育產生的根本原因在于沒有以素質教育的幼兒教育理念作為指導,“幼兒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學校教育和終身教育的奠基階段”;必須全面實施素質教育。
幼兒教育以優生學、兒童保健學、兒科學、學前兒童心理學、學前兒童教育學等科學理論為依據,以《幼兒園規程(試行)》和《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為指導,對學前教育實行科學的養育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