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璀輝
華冰剛調入海天市的這段日子,恰似“劉姥姥進了大觀園”,總也覺得眼睛不夠用,瞧啥啥新鮮,看啥啥新奇。一有空暇,就喜歡在馬路旁走走、公園里逛逛、大海邊遛遛。
看天,藍藍的,那種白云反襯的炫目的藍;觀海,藍藍的,那種遙無際涯的幽深的藍!再瞧瞧城市的四面八方大街小巷,無論是鱗次櫛比的樓宇之間,還是車水馬龍的街邊路旁,抑或保護完好的矮山群巒,更別說星羅棋布的大小公園……總之,除一切建筑物與大路小徑之外的所有空地,到處都是枝繁葉茂、蓊郁蔥蘢的樹木,舉目均為葳蕤嫩綠、姹紫嫣紅的花草;一年四季鮮花盛開,經年累月春色滿園!
他暗暗慶幸自己當初斷腕割袍的決絕與義無反顧的抉擇。他原本有一份不錯的工作,而且前途無量——畢業于西北一所名牌大學中文系,考上了省城一家廳級單位的公務員,安排在辦公室從事文秘工作,不出兩年,就被提拔為副科級干部。可他偏偏就是一個不安現狀的人,無論如何抵擋不住海濱開發城市的誘惑,婉拒了領導及同事的好心勸阻與挽留,毅然決然地辭職,揹著盛滿美好憧憬的行囊,追夢來到遙遠的海天市。經過一番沖刺,終于出彩入闈,競聘在一家事業單位還做老本行。
文字工作之于他,可謂人盡其才才適其位。他屬于文青之類,還在大學期間,就好附庸風雅、信手涂鴉,也經常有小塊文章見諸報刊。他對自己花九牛二虎之力爭取到的這份文秘工作,既喜愛又滿足。他自信能夠勝任,不敢說得心應手,至少是樂此不彼樂于奉獻。他在業余的伏案筆耕中品嘗著艱辛中的愉悅:咬文嚼字苦亦融融,舞文弄墨樂也融融!
然而,一期簡報的艱難“破殼”,幾乎顛覆了他頭腦中剛剛形成的一些看法。他先是覺得新鮮、新奇,接著感到驚奇、驚訝,最后深感迷糊、困惑……
他所在的單位煞費苦心打造了一場大型公益活動。市主管局“一把手”蒞臨視察指導并致賀詞;區政府分管領導在啟動儀式上作重要講話;主管局“一把手”講話,對整個活動的開展作了周密部署;本單位幾位正、副領導均親臨現場指揮,全體工作人員按部就班投入工作。活動取得了預期的轟動效應——場面熱鬧,聲勢浩大,應者云集,反響強烈;區內外多家媒體均在重要版面和時段予以報道。
為期五天的活動圓滿謝幕。按慣例要出一期簡報,任務自然落在了華冰頭上。綜合科秦科長(習慣簡稱秦科)對他說,這次簡報非同小可,因為此次活動非同一般。類似這樣的大型公益活動在全區全市乃至全省尚屬首次,而且影響之大、效果之好也是前所未有的。要求他務必用心構思,將這次活動的創新與創意、特點與亮點、影響與效果,還有各級領導的高度重視與親臨指導、主辦單位的巧妙策劃與精心組織等,全面翔細地反映出來!這份簡報還要報送市、區有關部門和領導,假如能夠得到上級領導的批示,單位年終工作考評還可獲得加分。最后一再叮囑,出好此次簡報,責任重大,意義深遠,決不能掉以輕心!他欣然受命。這是他在新單位新崗位獨自接受的第一項任務,無論如何必須做好。他當即表態,秦科請放心,我一定千方百計竭盡全力完成任務,絕不辜負領導對本人的厚愛與期望!最后還加了一句,謝謝領導信任!
他做事是那種風風火火的急性子,寫材料是那種喜歡熬夜的“夜貓子”。下午下班前接受任務,下班后叫了一份快餐草草填飽肚子,便留在辦公室加班趕材料。
他把窗戶關緊、窗幔拉嚴,把市上的喧嘩和聒噪一概擋在外面;又把空調調到噪音最小的檔位。他要讓自己的思維盡量在沒有外界干擾的環境中,信馬由韁,縱橫捭闔。
他的思緒在飛快地捕捉著文字,手指在飛快地敲打著鍵盤。隨著思緒的奔放與手指的靈動,顯示屏上不斷呈現著他辛勤勞動的成果。他時而“奮筆疾書”,時而凝神沉思;一段段的文字寫了又刪去,一次次的構思推倒又重來。他朝著時間深處艱難跋涉……
在盛夏深夜空寂靜謐的辦公室,電腦鍵盤的敲擊聲顯得格外清脆響亮,甚至有點刺耳,而一旦打住,又寂靜得仿佛針落地上都能聽到聲響,有時靜得令人心慌心悸。就在這樣動與靜的交替反復之中,華冰熬到第二天凌晨四點,一份洋洋灑灑的簡報終于出爐。他深深地打了個哈欠,活動一下有點酸麻的四肢和腰椎,就和衣躺在沙發上小憩。
華冰上午一上班,又頗費了一番功夫,對簡報內容認認真真作了一番修改。以這些年搞材料的感覺,他自以為應該拿得出手。于是,先打印一份送分管政務的劉副科長(習慣簡稱劉科)閱審。劉科的文字功底本單位無人能與其比肩,且文秘工作經驗豐富。他深知此期簡報的重要,不敢有絲毫的馬虎與懈怠,憑多年在綜合科搞材料的習慣做法,對簡報進行了大刀闊斧的修改——以他的觀點和看法,該刪減的刪減,該補充的補充,于是在所有的空白處,填滿了密密麻麻的文字。之后,以書面形式鄭重其事提了五條修改意見,還特意加了一條補充說明:請華冰同志參考上述意見修改之后,通過QQ群在本單位廣泛征求意見,根據大家的意見修改之后,送我閱后再送秦科,經秦科修改、審閱同意之后,再按程序呈單位分管領導及主要領導審核、簽發。
華冰看著被改得面目全非的稿子,那個急啊,急出了一身大汗——這是他體質情急之下的一種習慣性本能反應。他急,并非因為自己一夜的心血未被領導完全認可,主要擔心自己的寫作能力和文字風格,是否符合領導口味,更擔心自己接手的第一項任務會遭遇難產。其實,這些天他在熟悉新單位新崗位的過程中,將本單位及主管局近年來下發的文件通知、會議材料與工作總結等,潛心研讀了一遍,據此他在心里比較衡量,認為自己出手的材料不應該遜色。他有這個自信,并且堅定這個自信。
他靜下心來,仔細拜讀稿子上刪減與補充的內容。實事求是地說,有的補充確實恰到好處,甚至起到了錦上添花、畫龍點睛的作用;有的刪減部分他認為應該保留,否則,總有言猶未盡的缺憾;有的補充他覺得可有可無,或者說所補充的內容無關宏旨,倘若強行加塞,不免有牽強附會的感覺。
他接著拜讀五條修改意見。他逐一將意見與修改內容比對,頭倏然開始發暈犯渾——文章已經動了“大手術”,還要根據五條意見再修改,豈不是連“五臟六腑”都要換?這不等于完全推倒重來?他認為,整個材料的謀篇布局他是絞盡腦汁頗費了一番功夫,若要重新醞釀出更好的構思,他覺得很難,至少心里沒底。他不情愿不忍心推倒自己苦心設計的“架構”。往往人的第一眼印象是最深刻最準確的,文章的第一次構思往往也不例外,或者說不忍心忍痛割愛。
他最后拜讀補充說明。看后掩卷沉思,覺得新奇——難道修改材料也走群眾路線?放手發動和依靠群眾,這是黨和政府解決問題、做好工作的法寶,但對文字工作并不一定適用。廣泛征求群眾意見做文章寫材料,有時會令作者十分為難和尷尬。文無定式,沒有統一的評判標準,既便是精通文墨的,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蘿卜青菜各有所愛,何況有的“門外漢”,更是七嘴八舌莫衷一是,當然不排除不會演戲但會看戲評戲的情況。
現在的燃眉之急是,他必須抓緊時間完成劉科規定的多個“之后”的工作程序,這可是很費思量和辛勞的過程。他并非怕苦怕累怕麻煩,唯恐到時工作做不好,得罪同事和領導。譬如,按照劉科的意見修改好的稿子,其本人無疑滿意,但是否符合秦科及以上領導的口味,不得而知;對群眾的意見,中肯合理的無疑應該采納,那么不對號不對座的呢?取之不能,卻之不恭,他感到為難。
當然,他心里透亮:領導不管怎么說,總有他的道理,畢竟站得高看得遠,見多識廣;自己作為新兵,職責就是黽勉從事,盡心竭力完成組織和領導交辦的任務!
他“爬格子”最好的辦法就是深夜挑燈加班。這是一些黏上文字的人必須忍耐的孤獨與辛勞。他也可以在白天上班時間寫東西,但辦公室雜七雜八的事多,有時忙里偷閑動動筆,寫著寫著就走了神,無法集中精力。他切實按照劉科及征求到的群眾意見,連續加了兩個夜班,硬是絞盡腦汁把稿子收拾得如鳳凰涅槃一般。
他將稿子送劉科閱審,劉科閱后較滿意,于是欣然眉批:“已閱。呈秦科閱示”。
他遵囑急匆匆送秦科閱審。秦科先讓他在對面的沙發椅上坐下,繼而一目十行地把稿子瀏覽了一遍,然后對他說,看得出,這個材料你花了不少心思,根據大家的意見作了反復修改,劉科也改了吧?
他一時語塞。因為一時琢磨不透秦科的意圖,如回答改了,而材料卻不合秦科的“口味”,豈不損了劉科?若回答沒改,而材料正對秦科的思路,這不又成了貪劉科的功勞為己有嗎?秦科見他猶豫不決的樣子,接著說,作文與做人同理,必須要有自己的個性和見解。多讓人過過目、提提意見未嘗不是好事,但切忌人云亦云,沒有主見;林林總總的意見一大堆,不一定都合情合理,往往對眼對路的很少,我們只能擇優而從之。當然啰,領導的意見另當別論。
秦科的話很對他的心思,就像酷熱天吃著冰激凌,特爽!可最后一句話,又使他如墜霧海不明就里:領導的意見難道就百分之百的正確?領導不是神,即便是神也會犯錯,何況凡人夫!如遇領導的意見不太正確不夠合理,是采納還是不采納?按理不能采納,但按潛規則又必須采納。他有切身的體會。你認為文章多么有水平,但領導不滿意,狗屁都不是。領導說好就好,說不行就是不行;假如有多個領導,最終以職務高的領導意見為準。難怪秦科說“另當別論”,可謂意蘊深邃,耐人尋味。
我看這樣改動一下,是否行?秦科以商量的口吻緩緩說出自己的意見。秦科說得簡潔,他記得明白。也是五條意見。
天啦——他突然回過神來:秦科說的意思,與最初的構思不謀而合。按秦科的五條意見修改,幾乎又復原了初稿。好一陣折騰,暮然回首,還是原點。早知現在,何必當初?
秦科最后也補充了一點:修改后打印好,分別送各科負責人過過目,他們參與了活動的全過程,多少有一些感想,對這個稿子最有話語權。
他又愣了:不是剛剛通過QQ群征求過意見嗎?他欲言又止。沒有解釋的必要。領導怎么說就怎么做。只是多耗點時間和紙張而已。
他又返回劉科辦公室,將秦科的意見反饋給劉科。劉科沉思有頃,似有無奈地表態:就按秦科的意見辦吧。他注意到,劉科臉上露出一絲旁人不易覺察的失落。
這次修改材料相對輕松容易多了。按照秦科的意見,基本上就是對初稿的復原,改動不大。他無須熬夜加班,上班不到半天時間就業已搞定。打印好分送八位科長提寶貴意見。一天后收回材料,一半寫著“沒有意見”,一半寫著“稿子不錯”。他油然而生美滋滋的感覺,那種個人工作能力與勞動成果得到認可和贊賞的沾沾自喜的感覺。
他心情好極了,就像剛打過雞血后的那般興奮。因為,他在新單位新崗位寫的第一篇材料,正走審簽程序,不日即可以簡報形式對內對外交流。他不禁輕聲哼起了小曲。
他的愉悅與興奮只是曇花一現。簡報要最終出爐,還須單位分管領導審核和主要領導審簽,不過這一關一般都能過。因為呈送到這一關的材料,都是根據領導的“口味”“量身定制”的,要修改也是動動皮毛,稍作調整。但最后一關過得艱難,甚至推倒重來的情況并非沒有,只是概率極小。
他冷靜下來,對這些天材料成型過程的每個環節,作了一次全面認真的回溯。他發現,僅就簡報這樣一般性的文字材料就有這么多的道道和環節,若是重要的文件及會議材料豈不更加繁瑣復雜和費時費力?若是在原來他上班的省城單位,反而簡單快捷、省時省力多了。他想,這大概就是開放城市之為開放城市的新穎、稀罕與奇妙之處吧,也可能是發達地區工作求實、程序求嚴、效率求高的創新做法吧。
按辦文程序,由分管領導審核,主要領導審簽,即可付印。簡報亦然。出乎他意料的是,簡報的起草頗費周折,結果簽發也頗費周折。
他將附著發文紙的簡報恭敬地送至分管領導手上。分管領導微笑著點點頭,隨意地翻了翻,旋即在領導批示欄簽上“擬同意”及尊姓大名。他跟分管領導打過招呼后,接著火急火燎地再上一層樓,最后呈主要領導簽發。很不巧,領導不在辦公室。問機要秘書,說剛剛出去,也說不定啥時候回來。他好不沮喪,本來只待領導大筆一揮便可大功告成,可偏偏領導就不在。他只好換成急件夾置于領導辦公桌的正中央,然后悵悵然下樓回了辦公室。
他在下午下班之前又上樓,領導仍不在。接連幾天他跑上跑下,結果每次都撲空。領導總是忙,不是下了基層解決問題,就是去了上級匯報工作,抑或趕到哪里開會。機要秘書見他如此奔波辛苦,就說你不要再這樣跑了,領導一到我第一時間通知你。他連忙道謝,只好在辦公室耐心等待。
他在焦急難耐的企盼中品嘗度日如年的滋味。一星期后,總算等到了機要秘書的電話——領導簽了!他如釋重負終于松了一口氣。正要開印,秦科又把他叫到辦公室,說簡報暫時還不能印,昨天接到上級通知,大概意思是當前正反對“四風”,要切實壓縮會議,精簡文件,簡報亦屬精簡之列,凡是對外交流的簡報,必須經區委、區政府“兩辦”批準。又說剛接到主管局電話通知,從今以后,局屬各單位對外交流的簡報,必須經局主要領導簽發。為了既不誤事,又爭取時間,我看這樣——秦科分配任務,簡報的報批由劉科負責,簡報的最后送簽由華冰抓緊跟進。
為簡報申領“通行證”雖然經歷了一些波折,但還算順利,一星期后就批了。然而簡報的最后簽發卻遭遇難產。偏偏就碰巧遇上主管局“一把手”接連在省里、市里開會,接著又馬不停蹄地隨市里組織的考察團出國考察。如此一耽誤,整整二十五天。期間,他請求秘書向領導電話請示,可否特事特辦,簡報先印后補簽。對方一口回絕,說必須按程序辦事,程序就是原則,堅決不能違反原則。他急,不同意這種說法與做法,就比照他原單位說,在我們那里,不要說簡報,就是重要文件,如遇主要領導外出,只要分管領導把好關,辦公室簡明扼要地電話匯報主要內容,都可以靈活處理,先印后補簽,這不是提高工作效率嘛!對方聽他如是說也急,說你們那里是那里,我們這里是這里,簡報與文件同樣重要,尤其是對外交流的簡報,非經單位“一把手”審簽不得印發。你急,難道我不急?但這是規矩,更是原則,我們必須堅持!
他無言以對,還有點啼笑皆非。此期簡報歷經一個滿月又七天的煉獄,才得以破繭成蝶。他認為這種過于完善和周密的創新,純粹就是一種死摳程序的做法。他認為,簡報有它的時效性,越快越好,可如此“千呼萬喚始出來”的簡報,何談時效性?僅就這一點,他對開放城市的做派不敢恭維,真有云里霧里的感覺。
按常理發送簡報不成問題,然而非也!其中的橫生枝節一波三折,又讓他憋屈郁悶。他不禁喟然:自己怎么就這樣不走運,剛來不久就出師不利,這么多的糗事煩心事偏偏都讓自己碰到!
首先是送有關區領導不順。在當下的黨委、政府機關,下級包括簡報在內的任何文件、材料,不是想送就可以送的,必須經過相關秘書的嚴格把關。那些能送那些不能送、那些速送那些緩送,得由秘書們仔細甄別、精心篩選。現在精簡會議和文件,送給領導的文件、材料也必須精簡,簡報之類的原則上不送。領導這么忙,時間如此寶貴,哪有時間和精力包羅萬象地什么都看?秘書們便順理成章地擔負起嚴把“入門關”的重大責任。如果通過公文交換站傳送,簡報是決計到不了領導手上,必須派專人呈送,因此秦科又把送簡報的任務交給了華冰。華冰好不容易通過門衛的盤詰進得一間辦公室,滿臉堆笑地向姚秘書說明來意,姚秘書用眼角的余光瞅一眼簡報便一口回絕,并板著臉說,領導看上級的文件都看不過來吶,哪還顧得上簡報?再說活動過去這么久才出簡報,連“馬后炮”都夠不上。他被噎的干瞪眼,不免心生怨懟:這難道是自己的錯?這是走程序延誤了時間!他也不好意思給領導送過時的簡報呀,但這是領導交辦的任務,再難再不好意思也得送。他再三說好話都不管用,秦科打電話求情也不放行,最后還是單位主要領導趁匯報工作的機會將簡報順便送給了領導。
其次是送市主管局不暢。往常送文件、材料到市里,單位都派專人專車,如今狠剎奢靡之風,反對鋪張浪費,取消專人專車,改用掛號加急郵寄。令人啼笑皆非和非常奇葩的是,簡報躺在厚厚的“牛皮紙”大信封中“旅游”十天后又返回了出發地。原因居然是未注明具體收件人。盡管干部職工上、下班都經過收發室,盡管華冰幾次打電話給有關處室請他們幫忙查收,但簡報依舊孤零零地躺在那兒無人問津。期間有一、兩位相關處室的人員試圖帶回辦公室,但一看是掛號加急郵件,猶豫片刻,還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放棄了。門衛兼收發員老李頭不擔負投遞任務,多年來各處室的報刊雜志及信函郵件都由工作人員上班時順帶。老李頭感覺一個掛號加急郵件老擱在收發室終歸不是事,擔心丟失誤事擔責,但又不想破例親手送上門,于是靈機一動,讓郵遞員將簡報“完璧歸趙”。最終,還是華冰搭公交專程跑了一趟市里,才算完成任務。他臆想著,有關領導看到這份遲到的簡報后,是否也會啼笑皆非呢?
他一有閑暇,總要將這期簡報出籠與發送的整個過程回放過濾。他越想越困惑——僅僅一期簡報,倘若一份重要文件遭此磨難,結果會怎樣呢?再推及事關國計民生、經濟發展乃至人命關天等重大事項的決策定奪,假如也要如此折騰,后果又將怎樣呢?……他自責想入非非,庸人自擾。他相信,自己看到的遇到的恰巧就是雞毛蒜皮的小事,無傷大雅的枝蔓。他又想,做任何事情都難免滴水不漏,人無完人,金無赤足,何況偌大的一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