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清
【摘要】財務管理工作是企業的核心支撐,其管理水平直接決定企業能否健康、可持續發展。供給側改革是新時代的一種全新思路舉措,更是國家大力倡導的方針政策。為了緊跟時代,企業單位務必要盡快適應供給側改革背景下的工作模式,以實現平穩過渡。而作為工作人員本身,應積極提高自身專業素養,加強財務和政策等知識的學習,以全新的觀念和思維去看待財務工作。文章首先對供給側改革的概念和背景進行闡述,繼而以項目建設企業為例,探討供給側改革對其產生的影響,最后對財務管理轉型策略進行簡要探析,以供從業人員或者研究者參考。
【關鍵詞】供給側改革 財務管理 轉型 策略
目前,我國的經濟形勢正處于高速向中高速轉變的轉型時期,在該背景下,若想提高經濟發展質量,調整經濟結構,則需要在經濟形態上實現完美轉變。而我國一直以來的社會經濟發展依靠的是需求側管理,供給側改革將全面優化了供給側環境和供給側制度,該舉措將成為日后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有力支持,激發經濟主體的潛在力量,全方位滿足經濟發展的階段性需求。
一、供給側改革綜述
(一)供給側改革概念
所謂“供給側改革”,即為了促進經濟發展,從生產端和供給端著手,清理僵尸企業,淘汰落后產能,以創新領域和新興領域作為新的發展方向,實現經濟點的增長。習近平主席對于供給側改革的態度是“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因此供給側改革的核心是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具體的政策措施包括土地改革、簡政放權、金融改革、提高創新能力等等。
(二)供給側改革背景
近幾年我國的經濟發展開始暴露各種不良現象,如結構失衡、供求關系錯位、產業產能過剩、低端產品過剩等等。傳統行業的生產要素依然以土地、勞動力等普通資源為主,而如水泥、鋼鐵、玻璃、煤炭等產業存在種種弊端: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低附加值。同時,綠色低碳、高附加值、具有國際競爭力產業、高端產業的有效供給低,對于知識、科技、信息等相對高級的要素投入比重小。此種發展狀態不同于過去的經濟狀態,不可逆轉且具有明顯的趨勢性。而面對低端產能過剩的現狀則迫使企業不得不放棄僅投資的單一模式,探索創新之路。繼而,2015年12月國家提出了關于改革的方針政策,旨在改善不良產能,扭轉低端供給,調整供給結構,尋找并刺激新的經濟增長點。
二、供給側改革對項目建設企業所產生的影響
項目建設行業作為我國市場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想要更好更快的發展,務必要轉變經營理念。項目建設企業的供給側改革將從本質上改善產能過剩和供求問題,從而為穩定供給創造了條件。另外,國家新推出的“一帶一路”“營改增”等方針政策從海外市場和減稅方面為企業提供發展機遇,推動國內朝向國際化、規范化的方向發展。在消化國內過剩建筑產能的同時,有可兼顧到國內工程建設的發展水平,引入新型建設理念,推進傳統項目建設企業的轉型升級。
在企業生產方面,要轉變管理模式和生產方式,向生產集約化和建筑工業化邁進。投入要素時,要加強信息化建設、調整勞動力供應和提高對員工創新能力培養的投資。在企業管理方面也要與時俱進引入互聯網技術,進行信息化管理,加強各生產要素之間的配合與利用效率,加大綠色工程、民生工程和智能類工程建筑的投資,為社會提供獨具風格的建筑服務,提高自身在市場中的競爭力。
三、針對項目建設企業的財務管理轉型的方略探析
企業的財務管理水平直接決定了其經濟發展水平,經數據調查,我國多數企業的財務管理制度依舊尚待完善,當下最要緊的是提高相關企業的財務管理能力,以便為后期的管理轉型做好鋪墊。
(一)結合政策,抓好成本控制
傳統的企業財務管理屬于“粗放型”,對其認知的程度和重視度都遠遠不夠,單純的任務財務管理僅僅是管理前的入和出,然而當財務管理精確到細節時,各種管理壓力便逐一顯現。想要改變傳統的管理模式,企業管理層便要在管理上下功夫,從各個管理細節入手,提高管理水平,最終完成轉型和升級。
首先,做投資決策之前要對環境、社會和經濟效益等多方面進行綜合分析,嚴格控制成本。施工質量直接關系到生命安危,歷年來由“豆腐渣”工程造成的悲劇不勝枚舉,因此施工過程一定要對物、機、料進行科學管理,并嚴格執行原始預算,盡量減少臨時性采購。其次,對采購環節更要嚴格把關,采購材料不達標是導致工程質量低下的根本因素。另外,其他各個環節也不可掉以輕心,做好部署,為高質量建筑工程而服務。
(二)加強專業知識培訓,規范各環節操作流程
項目建設企業的相關財務人員要加強對稅收法規的認知,企業要定期對工作人員展開相關政策和稅務知識的培訓,確保工作人員可以準確把握政策走向,并最終落實供給側改革的各項要求。另外,企業的財務工作人員要端正工作態度,對行業術語要爛熟于心,積極適應增值稅稅制管理。最后,財務管理系統要提高信息化水平,保證施工現場財務動態的時效性和準確性。最后,財務工作人員在操作過程要提高風險意識,降低由于自身疏忽為企業帶來的經濟損失。
(三)加大對信息化建設的投資力度
在這個信息時代,科學技術在各行各業都扮演著不容忽視的角色,因此企業財務管理的轉型也必然要與時俱進。首先,企業應先考慮引進信息化設施。其次,企業應該開發一支獨立的IT團隊,專研一套公司獨有的財務管理軟件,并時刻檢驗修復,保證該套財務系統不會出現任何漏洞,將風險降到最低。企業推出一套內部的財務網絡管理平臺,無形之中大大加快了信息在企業內部的傳播速度,提高管理效率的同時,還能避免管理過程中某些不必要的流程。最后,企業要開發出一款專屬的財務信息庫,歷史財務信息及時存檔,最新財務信息及時更新,保證財務信息時刻都處于精確、完整的狀態,最大限度為公司服務。
四、結束語
供給側改革是新時代一種新型刺激經濟增長的舉措,淘汰僵尸企業,提高傳統產業的整體產品質量,鎖定新興產業和新興領域,尋找經濟的全新增長點。受到供給側改革的影響,項目建設企業要在財務管理方面盡快適應供給側改革下的新模式,摸索創新之路,以全新的思維和觀念去應對財務工作。緊跟時代,從財務管理基礎工作出發,提高自身財務專業技能,學習相關政策和業務,控制成本,規范流程,提高企業的財務管理水平,最終完成產業的轉型升級。
參考文獻
[1]李翠蓉.供給側改革背景下建筑施工企業財務管理轉型的思考[J].財會學習,2016,(21):32,34.
[2]馬寧.供給側改革背景下企業財務管理觀念更新與轉型升級[J].財經界,2016,(14):245-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