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愛貞
【關鍵詞】 “云校園”環境;教師;管理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35.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7)08—0022—01
“云技術”的興起與普及運用打破了傳統的教育形態,教師管理的內容與模式也必將隨之改變。在“云校園”環境下,我們應該如何變革教師管理模式,提升教師專業素養,為學校的深度變革奠定基礎呢?下面,筆者結合工作實踐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一、“云校園”環境下對教師帶來的新挑戰
“云校園”是基于現代化的計算機網絡與通訊網絡,充分利用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現代通訊技術對學校的教育教學、科研、管理、服務等工作領域進行數字化的處理,形成不受時空限制的師生工作、學習服務環境。首先,“云校園”對教師的“云”技術運用能力提出了新要求。由于“云”技術運用能力不足,所以多數教師缺乏對“云”技術作用的正確認知,“云”技術的介入讓他們沒有安全感,甚至感到“恐懼”。其次,對教師的傳統角色帶來的新沖擊?!霸菩@”突出多樣式的交互學習和泛在學習,這就要求教師掌握相關的云技術,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即由知識的組織者和傳播者,走向學習的指導者、服務者和組織者。最后,對教學設計的構建提出了新思路。在“云”技術環境下,師生和生生之間的交流變得多樣化,知識的獲取方式不再單一,因此,教學設計需要考慮多重因素,需要“以學習者為中心”,構建逆向的、立體的教學設計,這給大部分教師的教學設計都增添了難度,對信息技術運用能力不足的教師而言更是巨大的挑戰。
二、“云校園”環境下教師管理的策略
1. 利用“云學習”促進教師自主發展。(1)數字化圖書館。學校在創建“云校園”環境時,要把數字化圖書館的創建放在首位。首先,學校要構建包括多媒體計算機、校園局域網、因特網在內的數字化圖書閱覽室,從硬件設施上保證電子閱覽室的正常使用。其次,學校要將現有的圖書信息通過電子錄入納入到數字化圖書系統中,方便教師通過網絡平臺檢索或借閱相關書籍。再次,學校要將相關的光盤資源整合到網絡資源庫中,方便教師隨時學習。最后,學校要出資與諸如中國知網、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方正中華數字書苑等數據信息資料庫合作,方便教師通過網絡檢索相關圖書與報刊資料。(2)數字化交流平臺。教師專業成長如果局限于個體自主學習,將會因為個體的局限性而受到拓展限制,只有從個體局限性中突破出來融入到大團體中,才能更好地取長補短、協同并進。為此,學校要充分利用“云”技術,借助EMAIL、QQ、微博等系列數字化網絡平臺,讓教師將自己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或問題向專家咨詢,專家通過此途徑將自己的心得回復給教師,對教師進行點撥。
2. 利用“云技術”構建新型的教研文化。(1)“云資源”實現資源真正共享。在“云教育”環境下,學校應依托網絡技術,圍繞教育教學的中心,有重點地建設一些“主題網站”。學校要根據學科的特點,將采購的優質資源、自制的課件資料等上傳到學校的主題網站中,供教師、學生下載使用。主題網站廣泛地應用于集體備課、課堂教學、教育科研等活動當中,真正實現了教育資源的共享。(2)“云課堂”實現課堂教學網絡視聽?!霸平逃碧峁┝素S富的課堂教學模式,而“微格教學”就是“云教育”的呈現方式之一?!拔⒏窠虒W”通常又被稱為“微型教學”,是以現代教育理論為基礎,利用先進的媒體信息技術,依據反饋原理和教學評價理論,分階段系統培訓教師教學技能的活動?!拔⒏窠虒W”可以實現同步實錄的過程,不同地域的教師有問題提出,其他在線教師就會立即進行解答,這種交流研討的方式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降低了交流的成本,提升了教研的效率。(3)“云教研”拓展了教研的深度和廣度。學校應根據教師運用數字技術的實際,指導教師采用“云教研”網絡研討模式,引導教師采取“獨立主備、分色復備、專家點評、擇優應用”的“云教研”模式。即教師把自己的主備教案上傳到學校的服務器“云存儲”,同教研組的其他教師在規定的時間內通過網絡選用不同顏色在存儲的備課上進行批注,把自己的教學構想融入原來的備課當中,實現二次、三次的復備,同年級的教師共同完成本章節內容的備課任務,然后學校再邀請校內外專家登錄網絡,對教師前期的備課用紅色批注進行點評,提出修改意見,最后由任課教師結合自己班級的實際選擇合適的備課內容。這種“云教研”的模式大大提高了教師的備課效率,真正實現了“云教育”的快捷性,拓展了教研的深度和廣度,有利于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和發展。
3. 利用“云評價”激勵教師快速成長。傳統的教師評價主要是通過行政手段進行,而“云評價”是科學化的動態管理。學校在管理中應充分利用“云”技術,率先在學校實施數字化的教師成長系統和績效考核系統,把教師關心的熱點問題進行數字化的過程管理,記錄教師成長中的軌跡,充分調動廣大教師的積極性,進而為教師的專業發展提供保證。
編輯: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