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金玉
【關鍵詞】 教師;職業道德修養;“樹愛”;
“樹德”;“樹人”
【中圖分類號】 G61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7)
08—0023—01
“教育者,非為以往、非為現在,而專為將來也”,所謂師者,傳道授業解惑,教化修正陋習,其必備的首要條件就是要具有高尚的師德。教師的職業道德素質不僅直接關系到德育工作狀況及億萬孩子的身心健康,還對整個國家和民族的精神風貌產生深遠影響。隨著人民大眾對于優質教育需求的日益增長,人們對教師素質及師德水平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而,作為一名教師,必須不斷提高自身的職業道德修養。下面,筆者結合工作實踐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一、教育事業是“樹愛”的事業
“愛”是教師對學生感情的崇高境界,“愛”是教師職業道德的核心,也是教師育人的動力之源。作為一名教師,要做到能愛、善愛。要愛學生成長過程中的每一個微小的“閃光點”,要愛他們具有極大的可塑性;要愛他們在教育過程中的主體能動性;要愛他們成長過程中孕育出來的教育勞動成果。“愛”要以愛動其心,以嚴導其行;“愛”要以理解、尊重、信任為基礎;“愛”要一視同仁,持之以恒;“愛”要面向全體學生,“金鳳凰”固然可愛,但“丑小鴨”更需要陽光,為此,要多和他們談心,幫助他們查找“后進”的原因,真正做到對癥下藥,在學習上和生活細節上關心他們,只有這樣,才能在執教的過程中,把一份“愛”傳遞給孩子,讓這份“愛”去創造社會、感恩社會、回報社會。
二、教育事業是“樹德”的典范
師德的重要性是做人的靈魂和根本。一個人的道德水平如何,直接決定著這個人的行為準則和人生方向,甚至影響著周圍的人和事。因此,做人德為先,育人先育德。教師只有率先垂范,注重師德修養才能以德育德,鑄造學生健康人格,才不愧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要恪守職業道德,從實踐的角度來看,具有高尚情操、淵博學識和人格魅力的教師,會對其學生產生終身的影響。一個合格的教師,不僅應掌握一定的專業知識,懂得教育的規律,具有教學和教育的各種能力,還必須要有較高的職業道德修養。每一位教師良好的道德人格不是與生俱來的,也不可能自發地形成,而是在后天的社會實踐中形成的。教師只有在教育實踐中,通過努力學習,認識到社會發展的規律和特點,了解到教師道德的內容和意義,并通過自身的修養,將認識內化為自己的道德情感、意志和信念,進而外化為自己的道德行為和習慣,才能形成一定的道德品質,才能更加充分調動和發揮自身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完成時代所賦予的教育任務。
盡管職業道德因人而異,但一般來講,要通過自身的道德、修養、情感、意志和信念,去塑造自己的行為和習慣,才能形成一定的道德品質。加強理論學習,是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必要方法。為此,教師要重視人格力量的震撼力,培育高尚的職業人格。教師要改進工作作風,以育人為己任,剛直不阿,廉潔從教,并以此塑造學生高尚的人格。怎樣對待自己,怎樣對待他人,怎樣對待社會,這些為人處世的道理教師不僅要講給學生聽,更要做給學生看。“德”的功能是巨大的,但這種巨大的作用又是以教師的才學為基礎的,沒有才學的“德”是蒼白無力的,這就要求教師除了不斷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外,還必須重視和加強自身的才學修養,全方位地充實自己,完善自己,只有德才兼備的教師才能培養出德才兼備的學生。為此,教師應該深刻認識自身職業的重要性,熱愛本職工作,努力學習現代教育理論,改革教育思想,創新教育觀,充分利用現代教學手段,用精湛的學識贏得學生的尊重和愛戴。
三、教育事業是“樹人”的進程
教師只有認真學習教學理論,掌握教育規律,按教育規律辦事,才能更好地完成教書育人的責任,這本身也是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的一個重要要求。除此之外,教師還應學習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只有廣泛地學習有關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知識,才能使教師從各種關系和聯系中認識改造世界的任務,認識社會和人生。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做到教書育人。
師德修養不是教師個人孤立地脫離社會的閉門修養,而是在教育實踐中人與人相互影響的社會性活動,教師品德修養也是社會道德進步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社會生活中總是蘊藏和涌現著美好的思想品質和道德風尚,教師作為精神文明的傳播者,同時也應該成為良好道德情操、思想風貌的效法者和學習者。作為一名教師,更需要樹立崇高的精神目標,擁有純潔、高尚的精神境界,在這個物欲橫流的社會中確立人民教師的良好形象,也為整個社會的精神道德起到引導和表率的作用,幫助每個孩子成長為真正具有優良品質和崇高精神境界的人,使民族和人類具有更加美好的未來。
編輯: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