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春+張文萍+孫航航+孟寒+徐燕+段東新
摘要:坐落在古運河畔的臺兒莊紅色老區,是我國愛國主義紅色教育基地之一,它所傳承的紅色精神影響著一代代的年輕人,激勵著他們銘記歷史,艱苦奮斗!然而,通過對臺兒莊地區的調研,發現諸多問題。以對臺兒莊地區的調研為例,就如何加強紅色黨建,改善當下黨員紅色精神信仰缺失這一現象做出分析與反思。
關鍵詞:臺兒莊 紅色精神 紅色教育 黨建 科學化
紅色精神,是指在中國共產黨悠久的歷史中形成的可歌可泣的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改革開放精神等;黨建文化是黨在建設過程中發展形成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制度建設、組織行為、活動形式等精神財富的總和,是黨的文化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前期調研方案
1.調查方法
本課題主要調查對象為臺兒莊大戰紀念館及革命老區部分中共黨員。本次調研發放問卷1610份,實際收回1523份,有效率為94.6%。調研以“問卷—訪談—分析—對策”為基本研究思路,主要采用問卷調查和實地訪談相結合的調查方法,以克服單一方法的限制,使調研活動在深度與廣度上得到進一步提升。
2.調研內容
調查問卷包括13個選擇題和一個開放性試題。選擇題包括三個方面:一是黨員對當前紅色精神的認知狀況;二是有關個人理想信念尤指紅色信仰的現實意義;三是紅色精神信仰在高校黨建的作用。開放性試題為對當前社會黨員紅色精神普遍缺失的現狀的建議。
3.調查目的
現如今中國以傲人之姿迅速崛起,然而在思想多元化背景的今天,那么,黨員們的政治信仰又會不會受到環境、情感等方面的影響?針對黨員思想信仰的特點和發展的趨勢,信仰教育應當何為?在“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全面、深入開展的今天,這些問題的解決將對我國各階層黨建工作有實際的指導意義。
二、調研結果與分析
1.黨員對紅色精神信仰的認知有所欠缺且呈多元化
調查顯示,在多元多變的思想文化背景下,信仰呈現出多元化的趨勢。多數黨員心懷信仰,且不同的人對信仰有著不同的看法——大多數理解信仰是一種理想或高尚的精神追求,35.4%的黨員把紅色精神當作一種信仰,大多數黨員保持著對紅色精神的追求與向往,還有不少的黨員認為,紅色信仰對于個人的發展“沒啥作用”。
這里是一個圖片
在對于“紅色精神信仰對黨建工作開展是否具有現實意義”的問題中,有65.6%的黨員持肯定評價,但是也有8.0%的黨員認為沒有意義,還有26.4%的黨員表示對這一問題說不清。這一數據提醒我們,黨員們對紅色精神仍缺乏科學的認識,對紅色精神的重要意義沒有清醒的認識,紅色精神信仰呈現日益缺失的趨勢。
2.紅色精神信仰教育缺乏主動性,紅色資源利用不充分
在“黨員了解紅色精神的途徑”問題上,聽老一輩講紅色故事這一方式所占比例,遠高于看書、上網、媒體宣傳等方式,高達67.6%。對于紅色精神信仰教育活動,49.6%的黨員認為,以優秀黨員做表率是最容易讓人接受的方式,依托紀念館進行紅色信仰教育的方式次之。由此可以看出,紅色精神在黨員中傳承發揚的渠道具有一定的可觀性,但紅色信仰的教育方式總體傾向于聽,而不是做,缺乏主動性和新穎性,從而降低了黨員參加紅色活動的積極性。
紅色革命遺址是對紅色精神進行宣傳的一個重要載體,93.42%的黨員認為感受革命紅色精神,對當今紅色教育意義重大,但是僅有49.0%的黨員去過紅色革命遺址,未能身體力行的感受紅色氣息。在相關部門方面,館內豐富的紅色資源卻沒有得到有效利用,紅色教育功能嚴重喪失。以上兩點都造成了紅色資源利用不充分,這對當今社會的紅色精神的繼承,無疑敲響了一個警鐘。
3.校園紅色精神信仰模糊,先進典型作用不明顯
數據顯示,在大一期間,向組織遞交入黨申請書的學生約占90%,然而其入黨動機卻呈現多樣化趨勢。調查顯示,表示“為了個人發展”的學生占24%,“增加就業砝碼”的占18%,將“為人民服務”作為其入黨動機的僅有47%。這都不同程度地說明在高校黨建工作中已經出現了學生信仰模糊、功利意識傾向嚴重等現象。同時,讓黨建工作者感到更為尷尬的是,大學生入黨比例不斷提高,但是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并沒有因為黨員數量增加,而得到更多的體現。
三、關于紅色精神信仰缺失的應對方案建議
紅色精神是推進黨建科學化水平的寶貴資源。發掘紅色精神中利于推進黨建的科學化水平的因素,并結合時代特征推動黨建工作,是提高黨建科學化水平的有效途徑。針對臺兒莊地區的調查分析投射整個社會,黨員們重拾紅色信仰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實現。因此加強紅色文化精神的宣傳和教育,推動紅色黨建的科學化發展,刻不容緩。
1.加大宣傳力度,改進教育模式,需要從黨內建設開始,以小輻大。
把課堂搬到線上,打通教育“最后一公里”;將黨課開在紅色教育基地,組織多批黨員、入黨積極分子前往諸如井岡山等紅色革命老區進行體驗式教學,以紅色資源為依托,以紅色精神為主線,紅色黨課為標配,切實增強學習教育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組織黨員傳承“紅色基因”,呼吁黨員主動學習、積極實踐,切實把學習教育抓在經常、融入日常。發揮網絡媒體直達受眾、學習方便等特點,精心打造多渠道、多載體、全方位的線上學習課堂,促使學習教育形成常態。
2.以優秀黨員為典型,推動創先爭優活動
著力營造學習先進、爭當先進的濃厚風氣,增強學習黨員先進典型的自覺性和實效性。首先,要區分領域、行業有針對性地培養和樹立先進典型,構建學習黨員先進典型的制度,通過制度化的學習,使黨員在日常的工作學習中能夠積極主動地學先進、做先進。其次,要有針對性地學習先進典型,通過理論研討和宣傳交流,對先進典型進行階段性總結,不斷挖掘提升先進典型的深刻內涵,采取多形式、多角度、多層面集中宣傳,提高先進典型在社會生活中的知曉率。
3.加強對學生黨員的思想引導,培養其深入基層、服務社會、樂于奉獻的精神
校園是繼承紅色精神的重要陣地,學生群體是使紅色精神保持新鮮活力的踐行者,是優化黨員隊伍結構的新生力量,也是加強黨建的重要力量。開展諸如紅色景點參觀訪問、“中國夢,青春行”黨支部暑期三下鄉、群眾路線主題會實踐教育等一系列品牌支部活動,使其成為黨建活動的重要載體。在開展支部活動的過程中,靈活多變,與團支部活動相結合,有目的、有計劃地采取主題班會、分組討論、座談會等多種形式,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通過這些品牌支部活動的開展,既可以充分發揮學生黨支部的引領示范作用,又能夠提升學生黨建工作的影響力和吸引力,確保了學生黨建工作實效性和創新性實現。
四、結束語
在90多年革命、建設、改革的偉大實踐中,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創造了獨特的紅色精神。當下,面對我國當下大多數地區紅色精神信仰缺失的問題,應順應時代潮流大力加強黨建文化建設。將黨建文化與時代特點相糅合,充分挖掘紅色精神所代表的精神品質,促進人們紅色精神信仰的樹立,讓紅色精神無時無刻不在鼓舞著、激勵著每一個中國人,為實現中華民族復興、偉大中國夢而奮進、前行、拼搏。
參考文獻:
[1]熊輝,仰義方.紅色資源在高校學生黨建工作中的功能與運用[J].井岡山大學學報,2011.
[2]檀向群.利用皖南紅色資源進行大學生黨建工作——池州學院大學生調查問卷分析[J].池州學院學報,2015.
[3]葉桉.論江西紅色文化在高校黨建工作中的作用——以江西紅色文化為例[J].江西科技師范大學學報,2014.
[4]張艷宏.當代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現狀調研分析——以大連地區五所高校為對象[J].吉林化工學院學報,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