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供求狀況數據來源
本供求狀況分析的數據來源于2017年第一季度全區14個地級市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市場采集的供求狀況信息,均為第一季度供求有效數(包含上季度登記但本季度仍在有效期的供求數據)。數據經匯總分析,反映了廣西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市場運行的基本情況。
二、供求總體狀況
空缺就業崗位的需求人數324137人。與上季度相比,需求人員增加了127531人,環比增加了64.87%;與2016年同季度相比,需求人員減少了14832人,同比減少了4.38%。
進入市場登記的求職人員218904人。與上季度相比,求職人員增加了67225人,環比增加了44.32%;與2016年同季度相比,求職人員減少了49503人,同比減少了18.44%。
求人倍率(求人倍率=需求人數÷求職人數,即市場中每個求職者所對應的崗位空缺數)為1.48,說明每100名求職者可以選擇148個空缺崗位。與上季度相比,求人倍率上升了0.18。求人倍率的小幅度增加,說明2017年第一季度廣西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市場就業壓力水平和上季度基本持平。
從各個城市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市場的供求情況來看,全區14個地級市需求人數最多的3個城市分別是玉林市、南寧市和柳州市,這3個城市需求人數合計153409人,占全區人力資源總需求量的47.33%;而在求職人員方面,求職人員則同樣主要集中在玉林市、南寧市和柳州市,這3個城市合計求職人數116273人,占總求職人數的53.12%。
從各市求人倍率來看,本季度,賀州市的求人倍率4.47,說明賀州市的空缺就業崗位遠遠多于求職人數,求職者有較多選擇就業崗位的機會;桂林市和來賓市人力資源市場的求人倍率分別是為1.02和1.04,最接近需求和求職的平衡點1,說明桂林市和來賓市這兩個城市的供求處于平穩的發展狀態;其余11個城市的求人倍率在1.26至2.34之間,求職者選擇就業崗位機會相對較多,同樣是需求大于供給的情況,但供需矛盾仍趨向于平和。與上季度和2016年同季度相比,除賀州市和北海市變化幅度較大外,其他12個城市求人倍率均是小幅度增減變化,求人倍率小幅度的上下波動,屬于就業市場正常變化,波動幅度略微變化,說明廣西就業市場的供求狀況處于動態的變化之中。
三、供求狀況的特征分析
(一)產業需求分析
本季度,以服務類為主導的第三產業需求214715人,占總需求的66.24%。以第三產業為主體的產業需求格局繼續保持穩定。與上季度相比,第一產業和第三產業的需求比重分別下降了0.74和1.48個百分點,第三產業的需求比重分別上升了2.21個百分點。
從需求總量看,第一產業需求19908人,占總需求的6.14%;第二產業需求89514人,占總需求的27.62%;第三產業需求214715人,占總需求的66.24%。與上季度相比,以服務業為主的第三產業的用工需求雖然下降了1.48個百分點,但相對于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仍然是廣西人力資源需求的主要產業,由此可見,繼續重視和大力支持廣西第三產業的科學健康可持續發展,將會有利于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在繼續保持餐飲、批發零售等傳統服務業可持續發展的同時,繼續優先發展居民服務、租賃和商務服務業以及信息傳輸服務等各類現代服務業,將會有助于求職者盡快實現就業。
(二)行業需求分析
從行業需求看,20個行業分類中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制造業三大行業占據行業需求前三位,三者合計需求人數占總需求的56.55%。
從各行業需求看,以農、林、牧、漁業為主的第一產業需求比重為6.14%;第二產業中則是以制造業的用人需求為主,需求51516人,占總需求人數的15.89%,與上季度相比,需求比重上升了0.13個百分點,與2016年同期需求相比,需求比重上升了1.97個百分點。
在20個行業分組中,在以服務業為主的第三產業中,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以及租賃和商務服務業這三個行業的用人需求量較大,三者合計占總需求人數的47.94%(見圖1)。
采掘業
制造業
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
建筑業
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
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
批發和零售業
住宿和餐飲業
金融業
房地產業
租賃和商務服務業
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和地質勘查業
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
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
教育
衛生、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業
文化、體育和娛樂業
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
國際組織
][6.14%][1.11%][15.89%][2.61%][8.00%][1.85%][2.25%][21.90%][18.76%][1.48%][1.75%][7.28%][1.45%][0.92%][3.70%][1.23%][0.85%][1.42%][1.02%][0.4%]
圖1 按行業分組需求人數所占比重
(三)用人單位需求分析
企業類用人單位占據人力資源需求比重97.70%,其中有限責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和私營企業占用人需求的前三位,三者合計需求人數占總需求的64.08%。
從用人單位經濟類型看,企業用人需求仍占主體地位,所占比重達97.70%,以企業需求為主的總體需求格局基本保持不變,內資企業的需求占總量的86.42%。有限責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和私營企業的需求量仍然占據著前三位,三者合計占需求總量的64.08%,說明這三種類型的用人單位繼續保持吸納勞動者就業的主力軍的位置(見圖2)。
86.42%][股份有限公司
21.54%][有限責任公司
26.22%][其他
0.84%][機關
0.15%][事業單位
1.32%][私營企業5.22%][外商投資企業2.72%][港、澳、臺商投資企業3.34%][聯營企業2.74%][股份合作企業
3.34%][集體企業
4.61%][國有企業
9.21%][其他企業2.44%][私營企業16.32%]
圖2 按用人單位性質分組需求情況
(四)職業需求分析
商業和服務業人員、生產運輸操作工和專業技術人員占據了用工需求的前三位,其中商業和服務業人員的求人倍率最高,為1.69,說明每100個求職者可以選擇169個商業和服務業類的崗位,由此可見,2017年第一季度的人力資源市場上選擇商業和服務業類崗位的求職人員競爭壓力相對較小(見表1)。
表1 按職業分組需求情況
[職業類別 供求人數比較 需求
人數
(人) 需求
比重
(%) 求職
人數
(人) 求職
比重
(%) 求人
倍率 與上季度
相比求人
倍率變化 與去年同季度
相比求人
倍率變化 單位負責人 12291 3.79 10016 4.58 1.20 +0.10 ↑ -0.03 ↓ 專業技術人員 66184 20.42 42915 19.60 1.51 +0.20 ↑ +0.26 ↑ 辦事人員和有關人員 59804 18.45 42116 19.24 1.39 +0.15 ↑ +0.16 ↑ 商業和服務業人員 90591 27.95 52150 23.82 1.69 +0.21 ↑ +0.37 ↑ 農林牧漁水利生產人員 21515 6.64 16895 7.72 1.25 +0.17 ↑ +0.07 ↑ 生產運輸操作工 69154 21.33 45916 20.98 1.47 +0.35 ↑ +0.18 ↑ 其他 4598 1.42 4001 1.83 1.13 -0.04 ↓ +0.00 無要求 / / 4895 2.24 / / / 合計 324137 100 218904 100 / / / ]
1.按職業大類分析
從各類職業的需求狀況看,商業和服務業人員、生產運輸操作工成為第一季度用人需求的主體,兩者合計占全部用人需求的49.28%。此外,用人單位對于專業技術人員的需求量也較大,所占比重為20.42%。
從求職情況看,求職人員相對集中的職業和用人需求之間大體上保持一致,求職人員選擇最多的三類職業大類分別是商業和服務業人員、生產運輸操作工和專業技術人員,三者合計占總求職人數比重的64.40%。此外,有意從事辦事人員和有關人員求職人員也不少,求職比重為19.24%。
在求人倍率方面,各類職業的求人倍率相差不大,其中商業和服務業人員、專業技術人員和生產運輸操作工的求人倍率相對較高,分別為1.69、1.51和1.47。
按職業大類分組各個職業的求人倍率均略高于1,說明第一季度就業市場呈現崗位等人的現象,求職人員具有一定選擇崗位的機會。
2.職業小類供求排行情況
(1)需求大于求職缺口最大的前十個職業
表2 需求大于求職缺口最大的前十個職業(職業小類)
(按缺口數降序排列)
[職業 供求人數比較 需求人數
(人) 求職人數
(人) 缺口數
(人) 求人
倍率 餐廳服務員 48751 18913 29838 2.58 其他餐飲服務人員 38612 16894 21718 2.29 飯店服務人員 35985 20965 15020 1.72 推銷展銷人員 32816 17864 14952 1.84 體力工人 32816 20684 12132 1.59 機械冷加工工 28961 17159 11802 1.69 治安保衛人員 28146 17864 10282 1.58 電子器件制造工 17976 10895 7081 1.65 保育、家庭服務員 18796 10814 7982 1.74 保險業務員 19816 12963 6853 1.53 ]
2017年第一季度,需求大于求職缺口最大的前十個職業中,商業和服務業的工種占了絕大部分,其中缺口數最大的前3個職位是餐廳服務員、其他餐飲服務人員和飯店服務人員。餐飲服務類的工種由于工作時間長、待遇偏低、人員流動性大等因素需求最大,從事服務行業的求職者經常變換工作已經是習以為常的現象,所以用人單位已經對這類工種形成了長期的需求。
推銷展銷人員依舊在需求大于求職缺口最大十個職業中,由于這類工作的薪酬主要以業務提成為主,做好工作需要面對比較大的業績壓力,因此這類職業長期維持著用人單位需求多,求職人員應聘少的供求狀況,如果求職者愿意選擇從事推銷展銷人員這類職業將有較多的選擇機會。
從事體力工人、保育、家庭服務員和治安保衛人員的求職者由于受到職位發展空間限制,工作時間都不會很長,求職者如果找到更好的發展機會就會立即辭掉原有的工作,因此造成了用人單位需求與求職人員供給之間存在著一定的缺口。
需求大于供給的職業主要集中在商業服務業和制造業,說明這些職業崗位就業容量較大,可以提供較多的就業崗位,但由于供求雙方匹配率較低,不能完全滿足相關崗位的要求,從而造成上述職業的缺口數較大。
(2)需求小于求職缺口最大的前十個職業
表3 需求小于求職缺口最大的前十個職業(職業小類)
(按缺口數降序排列)
[職業 供求人數比較 需求人數
(人) 求職人數
(人) 缺口數
(人) 求人
倍率 行政事務人員 6858 12981 6123 0.53 機動車駕駛員 4595 9984 5389 0.46 營業人員、收銀員 7983 11598 3615 0.69 財會人員 4961 8284 3323 0.60 行政業務人員 5698 8878 3180 0.64 保管人員 2984 5982 2998 0.50 清潔工 1381 3586 2205 0.39 部門經理及管理人員 2568 4581 2013 0.56 物業管理人員 3865 5686 1821 0.68 電工 2896 4786 1890 0.61 ]
需求小于供給缺口最大的十個職業中,缺口最大的3個職業分別為:行政事務人員、機動車駕駛員、營業人員和收銀員。供需最不平衡的職業(求人倍率最小的職業)分別是清潔工、機動車駕駛員和保管人員,求人倍率分別為0.39、0.46、0.50。
需求小于求職缺口最大的職業一方面表明此十類職業在廣西就業市場的需求趨向于飽和的狀態,用人單位在招聘這些職位時將有較多求職者可以進行比較和選擇,而求職者在選擇這些職業就業時將會面對多人競爭一個崗位的情況;另一方面,也要求廣西公共就業服務機構繼續加強和積極改善用人單位和求職者之間的職業指導服務,幫助和引導供求雙方根據當前就業市場的變化趨勢適時調整和轉換招聘和求職策略,從而盡快實現求職和崗位之間匹配。
(五)求職人員類別分析
失業人員依然是求職主體,其中新成長失業青年(以應屆高校畢業生為主)、就業轉失業人員和其他失業人員占所有求職人員的68.78%。與上季度相比,求職人員類型上升幅度較大的是新成長的失業青年,上升了2.51個百分點。下降幅度較大的求職人員類型是外埠人員,下降了1.60個百分點(見表4)。
表4 按求職人員類別分組的求職人數
[求職人員類別 求職人數
(人) 求職比重
(%) 與上季度相比
求職變化(%) 與2016年同季度
相比求職變化(%) 新成長失業青年 70786 32.34 +2.55 ↑ +2.94 ↑ 69816 98.63 +1.67 ↑ +2.56 ↑ 就業轉失業人員 68912 31.48 -0.74 ↓ -0.99 ↓ 其他失業人員 10865 4.96 -0.05 ↓ +1.63 ↑ 在業人員 8981 4.10 +0.87 ↑ +1.87 ↑ 下崗職工 1268 0.58 +0.08 ↑ +0.33 ↑ 退休人員 692 0.32 -0.07 ↓ +0.07 ↑ 在學人員 6826 3.12 +0.30 ↑ +2.23 ↑ 本轄區農村人員 26593 12.15 -1.34 ↓ -1.52 ↓ 外埠人員 23981 10.96 -1.60 ↓ -6.54 ↓ 合計 218904 100 / / ][應屆高校畢業生]
從求職人員構成來看,失業人員所占比重為68.78%。新成長失業青年占32.34%,其中應屆高校畢業生占新成長失業青年的98.63%。就業轉失業人員占31.48%,其他失業人員僅占4.96%。
與上季度相比,求職比重上升幅度最大的新成長失業青年,上升了2.55個百分點;而外埠人員的求職比重下降幅度是最大的,下降了1.60個百分點。
與2016年同期相比,新成長失業青年、應屆高校畢業生和在學人員的求職比重分別上升了2.94、2.56和2.23個百分點。外埠人員和本轄區農村人員的求職比重分別下降了6.54、1.52個百分點。
(六)招聘、應聘條件分析
1.從性別上看,與上季度相同,人力資源市場對男性和女性的供需總量大致相同。
(1)從人力資源的總體需求看,絕大部分的用人需求對求職者的性別有明確要求,其中對男性的需求為49.03%,對女性的需求為46.13%;用人需求對求職者的性別無要求的僅占4.84%。在求職者中男性占了50.23%,女性占了49.77%。
(2)從供求狀況對比看,男性和女性的崗位求人倍率分別為1.52和1.44,男性的求人倍率略高于女性的求人倍率,說明2017年第一季度,男性求職者在就業市場上相對比女性求職者更容易找到崗位,但在人力資源市場求職上,求職者性別的不同對就業時的影響作用已經在逐漸減少。與上季度的求人倍率相比,男性和女性的求人倍率僅分別上升了0.20和0.17,求人倍率微小幅度的變化,說明男性和女性的求職壓力基本與上季度相同。
2.從年齡上看,16—34歲年齡組用人需求量大,占總需求人數的77.51%,同時求職人員也多集中在此年齡組。
(1)從用人單位對人力資源的年齡要求看,99.35%的用人單位對勞動者的年齡都有要求。分年齡組看,16—34歲的人力資源構成用人需求的主體,占總需求的77.51%,其中對16—24歲、25—34歲人力資源的用人單位需求比重分別為40.19%和37.32%。
(2)從求職者的年齡構成來看,求職者同樣以年齡在16—34歲求職者為主體,16—34歲的求職者約占總求職人數的75.40%。其中16—24歲的求職者占38.44%,25—34歲的求職者占36.96%。求職者的年齡構成與用人需求基本一致。
(3)在求人倍率對比方面,16—24歲、25—34歲的求人倍率略高于其他年齡組,其求人倍率分別為1.56和1.50,說明就業壓力低于其他年齡組。與上季度相比,各個年齡段的求人倍率均有小幅度增減變化。在就業市場中,求人倍率小幅度的變化,屬于正常動態變化,由此說明第一季度各年齡組的求職者的就業壓力與上季度基本持平。
3.從文化程度需求方面看,高中(含中專、職高、技校)和大專文化的人力資源既是用人單位的需求主體,也是求職者的主體,求職者文化結構和用人需求結構基本一致。
(1)從用人單位對求職者文化程度的要求來看,在用人單位對求職者文化程度有要求中,需求高中文化程度的用人單位占總體需求的32.08%,在高中文化程度中,對職高、技校、中專學歷求職者的用人需求占95.36%。對接受過高等教育(大專、本科和碩士文化程度)的求職者,用人單位需求占總體需求比重的46.94%。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用人需求比重為17.94%。
(2)從求職者的文化程度來看,高中和大專文化程度的人力資源是求職主體,占全部求職者的57.86%,其中高中文化程度的求職者占31.39%,大專文化程度的求職者占求職總量的26.47%。
(3)從求人倍率對比看,各個文化程度分組的求人倍率均大于1,說明都處在人力資源需求大于供給的狀況,但碩士以上文化程度的需求量和供給量都遠遠小于其他文化程度的需求量和供給量。與上季度相比,按文化程度分組的各組求人倍率都有小幅度的增減變化。
4.從技術等級需求方面看,用人需求和求職者群體主要集中在職業資格三級、四級和五級、初級以及中級專業技術職務這五類技術等級上。
(1)從用人單位對求職者技術等級要求看,對技術等級有明確要求的占需求人數的81.55%,主要集中在職業資格三級、四級、五級、初級和中級專業技術職務,其所占比重合計為71.44%。
(2)從求職人員的技術等級構成看,86.59%的求職者都具有某種技術資格等級,同樣是主要集中在職業資格三、四、五級、初級和中級專業技術職務,求職比重為79.86%。
(3)從供求狀況對比看,職業資格五級(初級技能)、職業資格四級(中級技能)、初級專業技術職務、中級專業技術職務的求人倍率分別為1.55、1.61、1.68和1.96。與上季度相比,各類型的技術等級的求人倍率都有小幅度的增減變化。
(撰稿人:周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