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天生 許慶文
【中圖分類號】R735.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04-00-01
結直腸癌是消化系統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近年來其發病率不斷增加,而且呈年輕化趨勢,因此提高結直腸癌的診療水平,降低病死率,尋求一條有效的治療途徑至關重要[1]。傳統結直腸癌采用開腹根治術,但創傷大、出血量大、術后恢復時間長。今年來隨著腹腔鏡技術、設備的完善,腹腔鏡輔助根治術已成為消化道腫瘤有效的手術方式之一[2]。本文通過回顧性對比分析2013年05月到2015年05月間行腹腔鏡輔助結直腸癌的76例患者和開腹結直腸癌的84例患者,分析腹腔鏡輔助根治術在結直腸癌中的可行性和優越性,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3.05~2015.05收治的160例結直腸癌患者,經纖維結腸鏡檢及病理活檢確診均為結直腸癌,影像學檢查未發現腫瘤有遠處轉移,無明顯肺、心、肝及腎等功能不全,無腹部手術史。根據手術方式的不同,分為兩組,腹腔鏡輔助組76例,開腹組84例。其中腹腔鏡輔助組男44例,女36例,年齡32~64歲,平均(41.68±8.34)歲;Dukes分期:A期16例,B期22例,C期38例;病理分型:低分化22例,中分化34例,高分化20例。開腹組男48例,女36例,年齡31~66歲,平均(42.23±9.11)歲;Dukes分期:A期18例,B期24例,C期42例;病理分型:低分化26例,中分化36例,高分化22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Dukes分期、病理分型等方面均無顯著差異,具有可比性。
1.2 手術方法 兩組患者術前準備相同,取截石位,嚴格遵循無瘤、避免擠壓瘤體、血管根部淋巴清掃、保護切口等原則,行全身麻醉。手術方式包括右半結腸、左半結腸、橫結腸、乙狀結腸、直腸、腹會陰聯合直腸切除術根治術。腹腔鏡輔助組:常規穿刺建立氣腹,壓力維持在13mmHg~15mmHg。采用4孔法,臍周行12mm戳孔為腹腔鏡為觀察孔入口,其余各操作孔的位置根據病灶位置而定。術中使用超聲刀解剖分離系膜,在組織間隙內完成操作,依據腫瘤位置選擇腹部小切口取出標本送檢;開腹組:取下腹正中部長度約20cm切口,常規游離結扎供血血管根部,切除病變部位后吻合,行傳統開腹根治術。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的切口長度、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肛門排氣時間、術后進食時間、下床時間、住院時間、淋巴結清除數、術后并發癥及復發等情況。
1.4 數據學統計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數據采用t檢驗;計數數據采用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兩組患者手術均順利完成,術中無輸尿管損傷、大出血等發生,術后切緣均為陰性,無病例術中腹腔鏡輔助轉開腹根治術。兩組患者在切口長度、術中出血量、術后肛門排氣時間、術后進食時間、下床時間、住院時間上比較有差異,腹腔鏡輔助組明顯低于開腹組,P值小于0.05;兩組患者在手術時間、清除淋巴結數、術后并發癥及復發上午明顯差異,P值大于0.05。結果見表1。
3.討論
目前臨床上治療結直腸癌主要采用以手術為主的綜合治療方式。傳統常行開腹結直腸癌根治手術,但由于該手術對患者創傷大,不利于患者術后恢復[3]。近年來,隨著腹腔鏡在外科手術中的發展和應用,腹腔鏡在結直腸手術中多用于治療良性疾病如克羅恩病、憩室、息肉等,而腹腔鏡輔助結直腸癌根治術也已經成為胃腸外科的新趨勢。與傳統開腹結直腸癌根治術相比,腹腔鏡輔助結直腸癌根治術視野更加清晰,能更準確地選擇手術平面,并可有效放大手術視野,有效避免其他臟器的干擾,因此其具有手術創傷小,術中出血量少,術后恢復快,對機體內環境干擾輕,手術更安全等優點,且與開腹根治術具有相同的療效,因此腹腔鏡輔助結直腸癌根治術有望成為結直腸癌手術的新標準[4]。
雖然腹腔鏡手術有諸多優勢,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由于無法有效牽拉,影響病變部位的暴露,當腫瘤較大時反而會對擠壓腫瘤,導致腫瘤細胞的播散。因此腹腔鏡輔助結直腸癌根治術也需遵循腫瘤根治原則:①必需整塊切除腫瘤及周圍組織;②切緣足夠;③非接觸原則;④淋巴結清掃徹底[5]。
在本文中通過腹腔鏡輔助和開腹結腸癌根治術的臨床對比研究,發現雖然兩組患者在手術時間、清除淋巴結數、術后并發癥及復發上無明顯差異;腹腔鏡輔助組在手術切口長度、術中出血量、術后肛門排氣時間、下床時間、術后進食時間、住院時間等方面明顯優于開腹組;但腹腔鏡輔助根治術具有手術費用較高的缺點,隨著醫學的發展,麻醉與手術時間的縮短,術后恢復加快,腹腔鏡輔助根治術的住院費用將進一步降低。綜上所述,腹腔鏡結直腸癌手術值得臨床發展及推廣。
參考文獻
[1] Cidon EU, Alonso P, Masters B.Markers of Response to Antiangiogenic Therapies in Colorectal Cancer: Where Are We Now and What Should Be Next?[J]. Clin Med Insights Oncol,2016, 10(Suppl 1): 41-55.
[2] Ghaem H, Amiri Z, Kianpour F, et al.Comparing Recurrence and Complications After Laparoscopy and Laparotomy Surgery among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Colorectal Cancer, Shiraz, Iran[J]. Asian Pac J Cancer Prev,2016, 17(7): 3111-3116.
[3] Chen Z, He X, Huang J, et al.Short-term outcomes between laparoscopy-assisted and open colorectomy for colorectal cancer in elderly patients: A case-matched control study[J]. Mol Clin Oncol,2015, 3(5): 1155-1159.
[4] Ferrara F, Piagnerelli R, Scheiterle M, et al.Laparoscopy Versus Robotic Surgery for Colorectal Cancer: A Single-Center Initial Experience[J]. Surg Innov,2016, 23(4): 374-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