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春花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04-00-01
下肢靜脈血栓屬術后常見并發癥,以老年人為多發人群,高膽固醇飲食、長期臥床、靜脈曲張等阻礙血液正常流動為常見發病原因[1]。我院為了探究集束化護理干預對術后患者的影響,特對近期來我院接受手術治療的患者進行臨床試驗研究,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進入我院通過手術治療患者80例作為臨床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及試驗組后,分別予以不同的護理干預。其中,對照組40例患者包括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齡均在49歲至83歲之間,平均年齡(56.88±6.98)歲;試驗組40例患者包括男性19例、女性21例,年齡均在45歲至80歲之間,平均年齡(59.66±9.08)歲。所有患者在性別、年齡、發病原因、臨床表現上無明顯差異,(P>0.05),可用于比較分析。
1.2 方法
給予對照組患者接受傳統護理方式,包括按時查房、體溫按時測量、飲食安排等[2]。
給予試驗組患者接受集束化護理干預:予以患者恰當的心理疏導,患者由于對病情的不了解往往會過分擔憂、焦慮,給患者一定的激勵,幫助其以樂觀、自信的態度對抗疾病,積極配合治療;耐心向患者及家屬講解疾病相關知識及治療手段的優越性,讓其從根本上減輕憂慮,加強對醫院的信任;治療后應對患者患肢予以恰當按摩,促進血液循環,移動患者過程中應注意防止患肢靜脈回流受阻;飲食上應以清淡易消化吸收為主,忌油膩、高膽固醇等,注意維生素的攝取;安排患者適當的運動,避免因久臥導致復發[3]。
1.3 觀察指標
記錄兩組患者的住院時間以及術后發生下肢靜脈血栓的情況[4]。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5.0軟件處理,(%,n)表示計數資料結果,檢驗;(±s)表示計量資料結果,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對比兩組患者的住院時間以及發生下肢靜脈血栓的情況
經不同護理方法護理后,對照組患者的住院時間(11.55±3.87)d以及下肢靜脈血栓發生率(37.50%)均顯著高于試驗組患者的住院時間(7.89±2.54)d以及下肢靜脈血栓發生率(5.00%),結果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細情況見表1:
3.討論
近年來,由于飲食結構、生活節奏的改變,血栓疾病較為多發,下肢靜脈血栓作為常見的外周血管疾病。手術作為臨床疾病的常見治療治方法,具有治療效果佳,治療較為徹底,復發率較低的臨床療效。但術后需要臥床休息,極易誘發靜脈血栓的發生,我院為了探究集束化護理干預是否可預防該疾病的發生,對近期一批患者進行臨床試驗研究,將集束化護理應用于接受手術治療的患者,可以有效的緩解患者心理壓力,保障了肢體的血液循環,大大減少了并發癥發生的可能[5]。本研究表明,經不同護理方法護理后,對照組患者的住院時間(11.55±3.87)d以及下肢靜脈血栓發生率(37.50%)均顯著高于試驗組患者的住院時間(7.89±2.54)d以及下肢靜脈血栓發生率(5.00%),結果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將集束化護理應用于手術治療的患者,在降低術后下肢靜脈血栓發生方面起到了明顯作用,建議推廣。
參考文獻:
[1] 楊紅,白伊. 集束化護理對婦產科下肢靜脈血栓的療效研究[J]. 航空航天醫學雜志,2016,27(9):1170-1171.
[2] 葉穎愛. 集束化護理干預預防骨科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效果觀察[J]. 護理實踐與研究,2016,13(13):41-42.
[3] 林艷紅,鐘彩蓮,孫順娣,等. 集束化護理對宮外孕失血性休克術后下肢運動及深靜脈血栓的影響[J]. 護理實踐與研究,2016,13(18):84-86.
[4] 李萍. 集束化護理在預防術后患者下肢靜脈血栓中的效果觀察[J]. 中國民康醫學,2016,28(23):65-66.
[5] 郭愛琴,鈕冬. 集束化護理對宮外孕失血性休克患者術后下肢運動功能及深靜脈血栓的影響[J]. 中國藥物經濟學,2017,12(2):141-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