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春美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04-00-01
慢性心衰在老年病患中較為常見,是一種慢性的心臟功能障礙性疾病,多需要長時間臥床,影響正常活動,同時多數患者由于心臟泵血功能降低,導致組織灌注不足、靜脈淤血而出現喘憋,浮腫等慢性癥狀[1]。嚴重影響老年患者的生活質量,加重醫療和社會負擔。而規范、有效、舒適護理措施可以同正規的醫療相輔相成,緩解老年患者臨床癥狀,提高其生活治療。本研究旨在探究舒適護理在老年慢性心衰患者中的應用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6年2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老年心衰患者共計158例為研究對象,根據護理方式分為兩組。觀察組79例,給予舒適護理干預。其中男患42例,女患37例;年齡(63.8±4.39)歲;病程(8.21±3.39)年,NYHA分級:II級19例,III級26例,IV級32例。對照組78例,給予常規護理。男患41例,女患38例;年齡(64.1±3.97)歲;病程(7.92±2.87)年;NYHA分級:II級20例,III級25例,IV級34例。兩組上述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予以心衰護理常規,給予低脂飲食,禁煙、吸氧、限制液體量及低速等。觀察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給予舒適護理措施。包括①心理護理:護理人員認真傾聽患者疾病訴求,了解患者對于疾病恐懼焦慮等不良的心理狀態,有針對性地進行心理疏導。采取成功病例舉例;為患者選擇舒緩平和音樂進行心理狀態調理,讓患者放松身心,保持樂觀平和的心理狀態積極配合治療。②疾病知識宣教:用通俗的語言向患者講解心衰的基本知識,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知,從而緩解焦慮緊張的心理狀態;為患者印發心衰知識宣傳頁,列出在院期間患者在飲食、作息、生活習慣方面的注意事項,讓患者參與疾病的自我管理;③優化病房環境:營造安靜的治療環境、設置病床隔斷;保持病房溫度恒定適宜,避免過熱或者寒冷增加心肌耗氧,加重癥狀。④細節護理:印發給予患者及家屬吸氧告知書,禁止自行調節氧氣流量,避免患者或者家屬自行停止吸氧造成心臟負荷加重;交代陪床家屬在患者如廁或改變體位時關注輸液滴速,避免輸液過快加重病情;指導患者采取半臥位緩解喘憋癥狀等。
1.3 觀察指標
1.3.1 進行護理滿意度問卷調查:問卷全部采用客觀選擇題,以>90為非常滿意,70-90為滿意,<70為不滿意,計算滿意度(滿意及非常滿意占總例數的比率)。
1.3.2 進行生活質量情況調查:采取生活質量調查量表進行患者生活質量情況的客觀評價。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應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率%)表示,采用檢驗。以P<0.05視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護理滿意度情況比較
所有病例問卷全部有效回收,根據問卷分數統計護理滿意度情況。觀察組中,滿意者21例,非常滿意者58例,滿意度為100%;對照組中滿意者25例,非常滿意者42例,不滿意者12例,滿意度為84.81%。兩組比較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生活質量比較
經過上述護理措施后,觀察組生活質量評價各項評分明顯著于對照組,且各項目差異存均在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心衰作為一種老年患者高發的慢性疾病,是多種心肺疾病如冠心病,心臟瓣膜病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終末狀態[2]。患者心肌收縮力下降,心輸出量下降,組織灌注與氧合不足,導致喘憋、水腫、活動受限等一系列的臨床綜合征。老年人由于各方面組織機能均呈現衰退趨勢,并且多合并各類慢性基礎疾病,心衰的發病率較激增,如處理不及時,不僅會使治療、護理難度增加,也會給患者生活質量和生命健康造成較為巨大的威脅[3]。而采取有針對性、注重細節、規范化、制度化的舒適護理干預,可以更好地同心衰的規范治療相配合,提高治療效果,改善生活質量,并且提高護理滿意度。本研究證實,應用觀察組護理滿意度達100%,顯著高于常規護理的對照組,且生后質量評分量表的各項指標均高于對照組,且差異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采取舒適護理干預措施可有效提高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生活質量,提高護理滿意度,間接影響疾病預后及治療效果,值得臨床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毛智慧,張歡,孫曉婷,劉曉亭.舒適護理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進展[J]. 護理研究.2017(5):513-517.
[2]劉娟.舒適護理的應用體會[J]. 養生保健指南.2016(23).
[3]趙雪寒,劉琳,馬娜.護理人員在住院患者實施舒適護理過程中的知識水平的調查[J]. 當代醫學.2017(7):158-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