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卉++李勇++鐘廣鳴
他傾心培育200.1公頃鐵皮石斛,成為赫赫有名的“石斛王”;
他與其他政協委員積極爭取,使廣西都嶠山列為“鐵皮石斛野生原種保護區”;
他成功組培仿野生鐵皮石斛,畝產值20多萬元,讓廣大種植農民受益,獲得全國“石斛種源保護貢獻獎”,并力促容縣被授予“中國鐵皮石斛之鄉”……
這是一個只有高中學歷的民營企業家、廣西玉林市容縣政協委員、廣西健寶石斛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何忠海創造的奇跡,深春時節,我們走進他在玉林市五彩田園里的石斛龍園,去尋找他在“仙草”培育基地奮進的足跡——
創業:從在家務農轉向發明專利
容縣石頭鎮偏僻鄉村甘沖村是何忠海的家鄉,1978年,他高中畢業回家種田,農閑時養雞、砍柴、摘八角貼補家用。面朝黃土背朝天,并非何忠海想要的生活,他想闖,闖出一條與父輩不同的致富路。
1980年,玉林市肉桂、八角油價格上漲,市場刮起搶購風,何忠海瞅準機會,決定借錢收購、加工桂葉、桂枝。他主動上門挨家挨戶高價收購,贏得村民信任,成本雖大,但他薄利多銷,以多取勝。當時,容縣大力發展八角、肉桂種植業,家家戶戶用鐵鍋蒸肉桂油、八角油,可蒸油鍋易壞難修,鄉親們蒸油鍋壞了難找到修理工,何忠海敏銳地抓住商機,1982年3月,他到石頭鎮開了修理店,專修蒸油鍋和各種農機具。
在修理店“琢磨”5年之后,1988年,何忠海與人合作發明“倒三角形火管”技術,他想批量生產節能鋁制熱水器,但南寧市制造模型的廠家告訴他,最少要購進20噸以上的鋁管才幫制作一個模型,而制作一個模型費用8萬元、20噸鋁管費用40多萬元,這些天文數字讓剛創業的何忠海不免猶豫,他再次觀察評估市場對節能鋁制熱水器的需求,堅定意志,四處籌錢訂下人生第一單大買賣。模型運回家,他和家人起早摸黑拼命做,終于生產出第一批熱水器并暢銷廣東、廣西,深得用戶的青睞。
眼看創業就要成功,何忠海卻意外接到客戶幾十萬元的訂單退貨,損失慘重。原來,他制造生產的熱水器沒有專利號,客戶認為是假冒偽劣產品。這突如其來的打擊,給何忠海上了一課,他深刻意識到:知識產權就是財富,專利就是品牌。他決定研制一種與他人完全不一樣的品牌,先申請專利獲批準后再重新生產。1992年9月,何忠海設計的“修長橢圓形火管快速熱水器”獲得國家專利,產品獲得中國專利新技術新產品金獎。
1998年,國家特種設備行業規定,不準用鋁制常壓鍋爐作為蒸飯用具進入市場銷售,何忠海試制鋁合金鍋爐,利用自己創造發明的“熱水爐水封式卸壓管”專利技術解決了常壓下鋁合金的壓力安全問題,研制出我國第一臺鋁合金蒸汽鍋爐,專家把何忠海的壓力鍋試驗稱為“鋁合金鍋爐第一爆”,何忠海由此獲得“環保節能鍋爐高手”的美譽。自此之后,國家鋁合金鍋爐的生產準入證以何忠海創立的廣西天虹公司的試驗結果為標準。
創業20多年來,何忠海先后發明多項專利技術,這些專利成果全部轉化為節能環保產品,他的廣西天虹鍋爐有限公司被授予廣西AAA級資信企業、國家批準的鍋爐制造定點企業,2009年7月,公司又通過國家B級鍋爐制造許可的評審,成為廣西第二家B級鍋爐制造許可企業,填補了玉林市B級鍋爐制造許可企業的空白。
歷經20多年的打拼,何忠海的經濟實力愈加雄厚,對市場的把握也更加準確,這時,家鄉容縣都嶠山上的一棵“仙草”,吸引了他的目光。
眼光:從發明專利轉向培育“仙草”
千百年來,民間普通人家每遇危重病人生命垂危之時,其家人會千方百計冒著生命危險從懸崖峭壁上采來一種“救命仙草”取汁喂服,以求病人起死回生,這種“救命仙草”學名“鐵皮石斛”,是我國最珍貴的中藥材之一。
鐵皮石斛屬于蘭科植物,一般生長在高山懸崖峭壁上,難以發現和采摘,生長極緩慢,3—5年才能成株,因稀有而名貴,傳說,它是秦始皇派人至蓬萊島尋求的長生不老藥“紫楹仙姝”、它是女皇武則天的“長壽養顏秘方”、它是王昭君出塞的陪嫁珍寶……
唐代道家經典《道藏》稱:“鐵皮石斛、天山雪蓮、千年人參、百二十年首烏、花甲之茯苓、蓯蓉、深山靈芝、海底珍珠、冬蟲夏草為九大仙草。”《神農本草經》《本草綱目》《中藥大詞典》等醫學著作中記載鐵皮石斛的藥用功能:“強陰益精、厚腸胃、補內絕不足、平胃氣、益智除驚、輕身延年”。歷代名醫如華佗、張仲景、孫思邈、李時珍等都曾用鐵皮石斛醫治過危重病人。《中國藥典》將鐵皮石斛單列而區別于其他石斛,目前鐵皮石斛作用方面研究較多的有降血糖、增強免疫、抗疲勞、抗氧化、促消化、降血壓、抗肝損傷等作用。
容縣都嶠山山高谷深,山系腹地溪澗眾多,終年云霧繚繞,懸崖峭壁上孕育的野生鐵皮石斛是石斛中的優良品種。
“鐵皮石斛是上天賜給容縣的‘仙草,我希望更多的人能享受到這份恩賜。”何忠海看好鐵皮石斛的市場前景,決心利用這種稀缺資源再開創一番事業。2013年4月,何忠海投資數千萬元建立了廣西健寶石斛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廣西健寶公司”)。
珍稀的鐵皮石斛種源是容縣生態產業發展的好苗子、也是何忠海創業成敗的關鍵。在身為容縣政協委員的何忠海與其他政協委員積極努力下,容縣縣政府將都嶠山列為“鐵皮石斛野生原種保護區”,建立了都嶠山鐵皮石斛繁育生產示范基地,嚴禁任何單位和個人擅自進入保護區私挖濫采野生鐵皮石斛,由專業企業從事都嶠山石斛種源保護、種苗組織培育生產、規模化種植及保健品深加工,把鐵皮石斛作為一項促農增收的產業來培育。
何忠海到容縣各地收購一批野生石斛種源,建立培育基地,依照石斛野外生態環境特點用樹皮育苗、維持仿生濕度、不灑農藥……十個月后,開花結果的野生石斛為他帶來了第一批幼苗,移植大棚后順利生長。隨后,何忠海建起3.3萬多平方米的三個野生鐵皮石斛組培工廠及20公頃的馴苗場,成功組培出都嶠山仿野生鐵皮石斛“都嶠山1號”和“都嶠山2號”,不僅保留了野生原種的化學、藥用成分,而且還保證密株種植成功。馴化后的種苗根系更發達、長勢更茂盛,每年畝產鮮條300公斤以上,畝產值20多萬元。2013年11月,容縣被授予“中國鐵皮石斛之鄉”,何忠海獲全國“石斛種源保護貢獻獎”。
何忠海在健寶公司成立鐵皮石斛研發基地,投入大量資金、人力和物力用于鐵皮石斛系列產品開發,聘請“鐵皮石斛研究之父”——浙江省醫學科學院藥物研究所張治國教授為技術總顧問,并與廣州中醫藥大學、廣西農科院、廣西中醫藥研究院等高校及科研院所開展技術合作,陸續研制出石斛酒、石斛茶、石斛飲料、石斛含片。2015年,何忠海通過多年積累和金融部門貸款扶持投資2.35億元建設鐵皮石斛超微粉廠、鐵皮石斛酒廠、鐵皮石斛茶廠、鐵皮石斛飲料廠和鐵皮石斛含片廠等5家工廠。
胸懷:從培育“仙草”轉向引領鄉親致富
“作為政協委員,我時刻牢記自己的社會責任和使命,依托容縣優越的自然資源,大力發展鐵皮石斛產業,帶動更多的農民通過種植鐵皮石斛脫貧致富,是我的終極目標。”何忠海用心朝著這個目標不斷前進——
何忠海分別在容縣容州鎮嶠北村、木井村、千秋村和玉林市“五彩田園”租賃200.1公頃土地建設都嶠山鐵皮石斛示范基地,出租土地的農民不但按年拿到租金,而且優先進入基地從事鐵皮石斛的種植、管理等工作,每個月工資2000-3000元,僅都嶠山鐵皮石斛繁育生產示范基地的農民就有380人。為帶動更多村民種植鐵皮石斛,何忠海致力推行“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運行模式不斷發展壯大,目前合作社成員已擴展到5780戶。2015年,該合作社生產的鐵皮石斛鮮品達6萬多公斤,總產值5.2億元,平均每戶9萬元。
容縣容州鎮農民韋松一邊護理石斛苗一邊說:“我們出租土地得租金,到基地干活也得工資。”
“我現在的日子好過了!”說起加入鐵皮石斛合作社,容縣容州鎮木井村村民趙伯元笑不攏嘴,他利用樓頂建起鐵皮石斛園400平方米,還在自家樹上和林下種植鐵皮石斛,收入可觀。木井村原是容縣有名的貧困村,2012年以來,全村在廣西健寶公司的幫助下,有436戶農戶種植鐵皮石斛面積5.6萬平方米,每年僅此一項人均增收6000多元。2014年1月,木井村被國家農業部授予“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稱號,2015年,該村成功摘掉“貧困帽”,“救命仙草”變成“致富仙草”。
幾年來,廣西健寶公司給本縣400多戶貧困戶贈送了價值120多萬元的鐵皮石斛苗90萬株,一批農戶在公司鐵皮石斛研究基地的示范帶動下,利用樓頂搭棚種植和林下種植,大發“鐵皮石斛財”。
為了宣傳帶動更多農戶種植鐵皮石斛、脫貧致富,讓更多人揭開“仙草”的神秘面紗,何忠海耗巨資在玉林市“五彩田園”籌建石斛龍園,辦成集休閑、觀光、養生于一體的石斛文化莊園。
對于未來,何忠海充滿信心:“下一步,我們將發展鐵皮石斛各種深加工產品,讓古代御用珍品成為普通百姓的保健品,還計劃在十年中將鐵皮石斛種植面積擴展到10萬畝,讓更多人走上‘石斛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