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妍 曾祥云
【中圖分類號】R256.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04-0-01
現在社會人們生活節奏快,飲食結構及規律變化較大,發生胃腸疾病的人數顯著增加,常規西醫治療長期療效一般,隨著祖國醫學的發展,臨床開始嘗試通過中藥進行疾病的治療[1]。為了研究半夏瀉心湯治療胃腸疾病的方法和臨床效果,本文特選取60例胃腸疾病患者進行研究,得到如下結果: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資料選取于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胃腸疾病患者,機均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在觀察組30例患者中有16例男性,14例女性,年齡最小22歲,年齡最大52歲,平均(41.13±3.1)歲;在對照組30例患者中有18例男性,12例女性;年齡最小28歲,年齡最大63歲,平均(48.02±3.5)歲。在性別、年齡等基線資料上兩組患者基本無差異(P>0.05),可進行對比。全部患者中有胃潰瘍30例,慢性淺表性胃炎10例,慢性萎縮性胃炎10例,慢性糜爛性胃炎10例。同時,全部患者對治療及研究知情,配合度及耐受性較高,精神正常,能進行有效的溝通交流。
1.2 治療方法 設定一個療程的時間為全部患者接受相同的護理干預及基礎治療,此后,對照組繼續接受西藥治療,口服奧美拉唑,泮托拉唑等藥物,觀察組實施半夏瀉心湯治療,方見半夏150g,黃芩150g,人參150g,干姜150g,炙甘草150g,黃連50g,大棗12枚,溫水煎煮,每日1劑,分兩次服用。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采用檢驗,P<0.05說明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患者在治療有效率上的比較 經過一個療程的治療,觀察組治療有效率為96.67%,對照組為76.67%,觀察組對比對照組顯著更優,P<0.05,有統計學意義,具體見表1.
3.討論
中醫認為,胃腸疾病的發病原因在于胃氣素虛,由其他病逝演變所致,或治療有誤,傷正而起。脾胃受損,升降失司,氣機不暢,治療時應注重和中降逆消痞[2]。
半夏瀉心湯中君藥為半夏,健脾燥濕,降逆和胃;干姜為臣藥,溫中散寒;黃芩、黃連散結瀉熱;佐藥為人參、大棗溫中益腎;使以甘草,補益脾胃,調和諸藥,諸藥合用,清熱化痰,和胃理氣,祛痰化濕[3]。經藥理學研究,該方劑存在入下藥理學機制:(1)抗菌消炎,對幽門螺桿菌的殺滅及抑制效果顯著;(2)對胃腸運動進行雙向調控,胃動力得到有效恢復[4];(3)保護并修復受損胃粘膜;(4)顯著提升機體免疫功能,保證機體以更好的狀態接受疾病的治療[5]。
綜上所述:半夏瀉心湯治療胃腸疾病的療效顯著,可作為臨床首選治療方法加以推廣。
參考文獻
[1] 王郁金,周永學,蘇衍進等.半夏瀉心湯治療胃腸疾病臨床應用[J].吉林中醫藥,2014,34(2):132-134.
[2] 周光偉.半夏瀉心湯治療慢性胃腸疾病的體會[J].健康必讀(中旬刊),2012,11(7):77-77.
[3] 鄧天好,呂良,劉珍等.半夏瀉心湯在胃腸疾病中的治療近況[J].湖南中醫雜志,2016,32(2):186-189.
[4] 陳玉禮,黃干榮,趙麗娟(綜述)等.評價半夏瀉心湯根治幽門螺桿菌感染療效的免疫指標[J].現代醫藥衛生,2017,33(1):58-60.
[5] Cha,S.W.,Jeong,W.K.,Kim,Y. et al.Nondiseased liver stiffness measured by shearwave elastography a pilot study[J].Journal of Ultrasound in Medicine: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Institute of Ultrasound in Medicine,2014,33(1):5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