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兆林
【關鍵詞】 初中語文;教學;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 G6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7)08—0091—01
初中語文教學應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為目的,牢固樹立以學生為本的理念。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應積極探索,通過改革教法、加強學法指導等手段,提高初中語文教學的有效性。下面,筆者結合教學實踐,就如何提高初中語文教學的有效性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一、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和諧的師生關系能創造出融洽、民主、活躍的課堂氣氛,使雙方盡快進入智慧交流的狀態,從而使教學達到最佳效果。教師應做學生的忠實聽眾,傾聽他們的心聲,時常與他們進行心靈的交流;主動靠近他們,談他們所感興趣的話題;加入他們的活動,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對他們少一些懲罰,多一些寬容。俗話說:“親其師方能信其道。”從我們的實際教學中不難看出,學生哪一門功課好,往往就是從喜歡這個老師開始的。學會讓學生喜歡自己,與之形成一種和諧的關系,是提高課堂效率的基礎。另外,教師還應有無私的愛。教師的手在責斥學生時要變得輕柔,在愛撫學生時要更加溫柔,要關心愛護每一位學生,真誠地和他們交朋友。
二、精心備課和精于設計
精心設計教學過程,要以最少的時間求得課堂教學的最佳效果。這就要求教師在備課時,一方面要在課程標準的指導下去鉆研教材;一方面要注意了解學生的思想和知識的實際情況。從優化教學內容、優化教學方法入手,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采取適當的教學方法。只要學生能夠接受、樂于接受的都是好方法。例如,筆者在準備《社戲》一課的教案時,設計了這樣的思路:在學生初讀課文之后,發現“那夜”的豆其實不過是普通的羅漢豆;“那夜”的戲也并不精彩,作者為何在結尾寫道:“真的,一直到現在,我實在再沒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戲了?”引導學生回顧全文、深入探究,通過點撥,讓學生閱讀有關詞句、文段,點、導結合,使學生悟出:作者懷念少年時代的生活,眷戀農家小朋友的真摯情誼,向往擺脫封建束縛的自由快樂,而這便是小說的主旨所在。備課時注重細節和關鍵性語句的把握,能有效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三、把參與的主動權交給學生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求,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求特別強烈。”抓住這一強烈的需求,讓學生主動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誘發良好的思維情感,可以使學生的思維更活躍、感知更敏銳、想象更豐富、記憶更牢固。主動參與是創新學習的前提和基礎,是學生自主學習的一種能力。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課堂是學生的天地。因此,在教學中應該設計讓全體學生都動起來,學起來的教學環節,更應體現一個“趣”字,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所謂“趣”就是課堂要上得有趣味性,讓學生愿意學,樂此不疲。
四、進行恰當的鼓勵與評價
蘇霍姆林斯基還說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意識和感覺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體驗到創造的歡樂,為人類的智慧和意志的偉大而感到驕傲。”他的觀點使筆者認識到,對學生的學習行為給予及時的肯定和鼓勵,可以進一步激發他們的創造力,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例如,筆者在教學實踐中是這樣做的:在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環節中,對小組成員回答問題、演練習題的情況實行積分制,并且和平時的考試測評進行聯合評價,定期評選出優勝者,同時賦予他們相應的榮譽稱號,并給予一定的物質和精神獎勵,讓他們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實踐證明,這樣做不僅能夠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能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筆者認為,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多方面為學生創造條件,提供盡可能多的嘗試成功的機會,充分尋找學生的閃光點,并給予激勵。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從而激發他們對語文的學習興趣。
編輯: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