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穎
【關鍵詞】 幼兒;手部創意彩繪;觀察力;想象力;造型;評價
【中圖分類號】 G613.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7)08—0124—02
幼兒手部創意彩繪也叫幼兒手部創意畫,就是通過彩繪的方式,以人的手為載體,創作出各種生動、有趣的形象。手部創意畫并不止于手部某一部分的彩繪,而是根據幼兒不同年齡階段的發展及需求,包括手指創意畫、手掌創意畫、手背創意畫、手臂創意畫等幾個方面。
手部創意彩繪雖然也是繪畫方式的一種,但卻是以幼兒的手為主要繪畫載體,以顏料、畫筆等為繪畫工具,通過涂抹、添畫、裝飾等手段進行的一種繪畫創作方式。較常規繪畫方式而言,手部創意畫在表現形式上讓幼兒感覺更加新穎、生動、直觀,在繪畫實踐中也更便于上手,幼兒可在教師引導下根據自己的想象進行具有創造性的繪畫,進而實現對幼兒各項能力的培養。
一、指導幼兒學習觀察
實施幼兒手部創意彩繪的第一步,是指導幼兒學習觀察。觀察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比較持久的認識某種對象的知覺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首先需要為幼兒提供豐富的觀察對象,這是進行手部創意繪畫活動的基礎。這些對象既可以是實物,如動物、水果、圖片、模型等;也可以是實景,如天空、日月、樹木、河流、草地等。需要注意的是,在選擇觀察對象時,應根據幼兒的年齡、身心特征,注意選那些既能吸引兒童、又能同時體現物體和現象本質的個體觀察對象,同時在對象的選擇上要兼顧手部繪畫的特點,著意選擇便于手部彩繪表現方式的對象。其次,要給幼兒以充分的觀察指導。根據“觀察”的定義,在觀察開始時即明確觀察的目的和任務,就是指要讓幼兒知道觀察什么,為什么觀察及觀察時注意些什么,使兒童的觀察更具有選擇性和針對性,從而使幼兒在一開始就能將其觀察的注意力集中到預定的對象上。在觀察過程中,教師要通過提問、請幼兒描述、幫助幼兒控制自己的直覺方向等方式來幫助幼兒將自己的注意力穩定集中在指定的同一個觀察對象上。
學前兒童在觀察時,存在著不能穩定、良好地控制自己的視覺等問題,因此觀察伴隨著無目的、無計劃等實際問題。這就需要教師引導,授之以觀察的技能。格式塔兒童心理學家魯道夫·阿恩海姆認為:“觀看,就意味著捕捉眼前事物的某幾個最突出的特征,僅僅是少數幾個突出的特征就能夠決定對一個完整的式樣。”由此可見,要認識一個事物,最主要的是要觀察其主要的特征,以及物體之間的聯系。在繪畫活動中,教師則應該引導兒童從物體的特征、形狀、顏色、比例及空間關系等方面去觀察。觀察時應遵循從較簡單的事物著手,逐漸進入復雜的事物,由一般的觀察進入細微的局部觀察的一般規律。
此外,教師在引導幼兒對對象進行觀察時,盡可能采用人格化、擬人化立場,以人度物、使“鳥言獸語”。這既可以激發幼兒對觀察對象的熱愛和興趣,又能夠使那些處于靜態中的物品生機勃勃,在幼兒心中留下鮮活、深刻的印象。
二、培養幼兒的想象力
在這里,“想象”一詞包含兩層概念:首先指人在頭腦里對已儲存的表象進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過程,是一種特殊的思維形式。想象與思維有著密切的聯系,都屬于高級的認知過程,都產生于問題的情景,由個體的需要所推動,并能預見未來。其次也意指想象力,是指人在已有形象的基礎上,在頭腦中創造出新形象的能力。就幼兒手部繪畫能力的培養而言,這二者在內蘊上是互涵的。“幼兒手部創意彩繪”這一概念的提出,本身就直接訴諸于想象與想象力。從心理學角度看,想象力是創造力最本質的內涵,沒有想象力就表明了創造力的貧乏。幼兒時期是想象力表現最活躍的時期,兒童的想象力是兒童探索活動和創新活動的基礎。由此可見,在幼兒教育中實施手部創意彩繪的功用、價值和意義是不言自明的。
幼兒想象的形成有賴于對事物的觀察認知。因此,在教學中實施幼兒手部創意彩繪,需要在前述觀察力培養的基礎上,進而培養和形成幼兒的想象力。
為此,教學中首先要為幼兒營造適宜的繪畫氛圍和環境。心理學告訴我們:愉快、輕松的情緒,有利于發揮個體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實現有意識和無意識的統一,釋放巨大的學習潛能。一般而言,在無拘無束的環境中幼兒通常想象力更加豐富。而良好氛圍的營造、繪畫活動空間環境的創設,都有利于形成幼兒愉快、輕松、開放的情緒,為手部創意畫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礎,因而有利于激發幼兒潛在的想象力。同時,環境氛圍的營造也體現在對幼兒繪畫活動的評價中,教師切不可用抑制或挫傷幼兒繪畫熱情和積極性的言行,對其創意進行評價,而應站在幼兒角度,幫助其完善、完成創意。其次,調動幼兒已獲得的觀察積累。人腦中可以產生對未感知過的事物的想象,但它并非憑空產生,須從已感知事物的大量形象中抽取有關內容,經過粘合、夸張等特殊的思維方式才能形成。基于這一點,教師應該在教學中注意讓幼兒運用對已觀察事物的感知和記憶,在此基礎上以大膽、開放、個性的方式多樣化、多元化地感受并表現事物。再次,可根據幼兒心理特點,添加故事誘導。這是教師通過幼兒感興趣的語言——故事方式,完成對幼兒的想象力導出,通常需要借助教師對故事中情境、人物、事物等生動、形象的描述來實現。
三、讓幼兒學會設計造型
觀察力與想象力的形成,為幼兒手部創意彩繪的創作提供了最基礎的依據。造型意味著將觀察與想象所得以手部創意彩繪的形式予以完成。
在各種形式的美術教學活動中,造型指的是通過一定的材質和手段創造可視的空間形象,并借以表達創作者的思想或情感;而造型能力則是指對物體造型的把握能力,這種把握是否準確、概括、完整、富有內涵,則是對造型能力更高一級的要求。美術造型能力分兩個方面理解, 一個方面就是對創作對象形狀的觀察和理解,可以幫助我們準確、有效率地描繪創作對象;另外一方面指對物體外在和內在的形體結構能夠準確把握的能力。通俗來講,就是對事物的觀察理解和表達能力。
結合幼兒年齡、身心特點,幼兒繪畫是表達幼兒美好愿望的語言和符號,反映著幼兒智力的發展情況。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幼兒在繪畫上會表現出三個明顯的階段性特征:涂鴉期、象征期和形象期。綜合各個階段性特征,幼兒手部創意彩繪既要考慮按年齡分段實施,又要從造型、表現角度刪繁就簡,遵循便于幼兒操作的原則,更要結合“手部”這一特殊、生動的“材料”載體,提煉出核心要素。概括來講,便是形的概括、線的運用、色彩的運用與構圖。第一,要讓幼兒充分觀察和理解“手”在靜態、動態中的各種形態、形象,尋找它與表現對象之間的相似、象形特征;進一步通過想象賦予手部不同部位以活力,憑借想象、夸張、變形等手法表現對象。第二,需引導幼兒通過對對象的觀察,能夠簡單概括出對象的形(如方、圓、三角、梯形等等),進而結合手的各個相應部位,通過線條與彩色對觀察、理解之形進行形象的結構配置——構圖。第三,由于運用了“手”這一特殊載體,它是立體的、動態的,因此教師自身需要確立手部彩繪在實踐過程中的空間感、立體感、透視、質感、動態、色調、筆觸等概念,使之與紙上、布面、地面、墻面等平面靜態的繪畫有所區分。第四,彩繪題材的選擇上務必要考慮幼兒的心理經驗認知水平,以選擇可以吸引幼兒注意或幼兒熟悉、喜愛、感興趣的題材為宜,也可以輔之以激發幼兒想象力、創造力,拓展幼兒認知經驗的各類題材。
四、建立對幼兒手部彩繪的評價標準
在幼教中實施手部創意彩繪是一種新興的教學方式,在實踐中十分適宜幼兒年齡與身心特征,有著十分廣闊的推廣前景。為此,在實施伊始就需要考慮逐步建立對幼兒手部彩繪的評價。由于這是一種新興的教學方式,因而目前尚未出現與之相應的系統的評價標準。但隨著它在實踐中的拓展、延伸,就需要探索并建立一定的評價機制。首要的,是要由此形成一定的、對幼兒借此可形成的各項能力的、具有針對性的評價原則。
對幼兒手部創意彩繪的評價,可以指向各個不同向度,如觀察力、想象力、表現力等等,但核心必須建立在對趣味性、游戲性和對幼兒的激勵性原則上。應突出對創意、形象、生動、有趣的肯定性評價,而非“像與不像”這類與幼兒心靈世界相去甚遠的日常世俗或成人化的評價角度。概括而言,對幼兒手部創意彩繪的評價標準,只能遵循創造的邏輯,而非日常事實邏輯,否則就貶低了幼兒創意——創造的高貴。
幼兒手部創意彩繪在幼兒藝術教育中具有充分的趣味性、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然而筆者對這一課題在中國知網進行索引時,發現針對幼兒繪畫領域的研究多達47864條,其中最多的是就繪畫對幼兒表現力、創造力及技能發展方面的研究,但這其中手部創意畫的研究還沒有出現。在輸入幼兒彩繪作為關鍵詞進行搜索時,有112條相關內容,其研究也集中于彩繪的內容、方法及對幼兒創造力的培養方面。可見,在幼兒藝術教育領域,我國基本上集中于其專業化、技能化的培養,而對于以個體身體的某一部分——作為繪畫載體所進行的創意畫的研究幾乎是空白。這表明我們對這一課題的研究,在這一領域正邁出了可喜的、開創性的一步。
(本文系甘肅省保育院省級課題“幼兒手部創意畫研究”的組成部分)
編輯: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