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玲
摘 要:近年來,我國經濟水平與社會發展有了極大的發展和突破,但隨之而來的是越加突出的能源生態危機,大量的工業廢氣、廢水與森林樹木的亂砍濫伐,嚴重破壞了社會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的森林資源枯竭。該文就植樹造林必要性及主要方法進行簡要的分析論述,希望能夠為業內人士提供有用的參考意見和建議。
關鍵詞:植樹造林 生態環境 森林資源
中圖分類號:S7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7)03(b)-0138-02
當今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是以犧牲環境作為代價,周圍環境的惡化,也讓人們逐漸認識到生態環境對長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這極大地改善了周圍環境。植樹造林工程建設已成必然,必須要積極喚醒人們環保意識,為植樹造林貢獻自己的力量。
1 植樹造林的必要性
隨著生態環境保護意識的不斷增強,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均有了極大的進步,如三北防護林植樹造林工程的建設正是我國積極響應生態環境保護意識的主要措施。我國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質量有了極大的提升和改善,這也是未來植樹造林經濟社會發展新格局。大家應當以科學的發展觀,看待環境破壞和經濟發展、能源消耗等方面的問題,全面推動社會經濟長期發展,促進社會經濟和環境的長期可持續發展。為了充分緩解社會經濟與環境、能源方面的矛盾,應不斷加大環境保護與環境污染的治理力度,還應完善植樹造林政策,加大植樹造林宣傳力度,組織植樹造林活動,擴大植樹造林綠化面積和質量,有效緩解環境、能源危機。下面筆者就從幾方面闡述植樹造林必要性,深入了解植樹造林對現代社會發展的重要性。
1.1 生活必需品的應用材料
無論是在生活還是大部分產業加工當中,木材都是隨處可見的,例如人們日常用到的家具、建材,農業當中使用的農具等等,人們的生產、生活離不開木材的應用,因此,植樹造林已成必然。
1.2 降低城市噪音污染
我國城市化水平逐漸加快,居民生活水平也有了極大的提升,但各種負面因素影響也成為必然產物,其中噪音污染就是較為嚴重的污染之一,它極大地威脅了人們的身心健康,值得給予高度關注。植樹造林就是有效控制和減少噪音污染手段之一,噪音污染主要就是在70 dB以上的聲音,聲音達到90 dB以上人們就不能在這種情況下長期生活下去。而我國目前已經有絕大多數城市的聲音達到了70 dB,對人類危害影響較大,大規模植樹造林后,樹木能夠阻隔或是吸收部分噪音聲波,進而達到減少噪音的目的。
1.3 保護氣候環境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工業生產和汽車尾氣排放量不斷增加,二氧化碳排放過多,而這種氣體的過度排放對大氣臭氧層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破壞,產生臭氧層空洞,對人類身體健康造成嚴重威脅。植樹造林能夠極大地緩解這一情況:樹木通過光合作用能夠大量地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增加空氣中的氧氣含量,森林植物還能夠替代化石燃料,減少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緩解溫室氣體含量,具有極大的經濟優勢,因此人們對于森林保護工作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
1.4 維護生態平衡
我國前期經濟發展是以自然環境資源的深度挖掘為基礎,這造成了對森林資源的巨大浪費和生態環境的嚴重破壞,這種做法也是不能夠長期維持下去的,自然環境已經對于人類行為進行反抗和懲罰。尤其是近些年,我國每年水土流失數量較大,直接造成農業產量降低。植樹造林就是能夠有效緩解這種現狀的重要手段之一,森林植被能夠有效保護地表受風雨侵蝕,緩解水土流失情況。林木防護帶能夠極大地減緩風勢,受樹木枝干的阻擋,雨水會沿著樹木枝杈流到地面,而地面的秸稈和草根樹皮也能夠緩解水流速度,讓水分充分滲入地下。雨水季節,樹木根系還能夠儲藏大量水分,滋養農田,通過光合作用蒸騰到空氣當中,促進氣候正常發展,加快水循環。
2 植樹造林的重要性
2.1 植樹造林能夠有效緩解生態危機,防止氣候環境惡化
植樹造林的重要性主要體現在生態、環境和人類生活工作中的日常社會效應等方面,在此筆者主要討論的是植樹造林在氣候改善層面和生態環境保護中的重要性,充分了解到植樹造林對生態危機的緩解作用,改善環境氣候和保護氣候環境。總的來講,隨著人們的生產、生活、工作會將大量二氧化碳排放于大氣當中,嚴重威脅了人們的身心健康安全,嚴重威脅了日常生態環境平衡,通過森林光合作用能夠減少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空氣中的氧氣含量,充分發揮空氣凈化的作用。植樹造林就是最經濟、最直接、最高效的空氣治理方法,大家必須要做好林木種植工作,增加樹木種植面積,提升林木種植質量。
2.2 植樹造林有助于防風固沙、消除噪音
森林不僅具有消除和降低空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方面的作用,同時還具有極大的供氧功效,植樹造林還在防風固沙、消除城市噪音、改善人們生活環境方面發揮著巨大的潛力。一般情況下,森林密集的地帶很少發生沙塵天氣,而一些較為荒涼和貧瘠的沙漠地帶則是風沙易發之地,這就與森林的防風固沙功效有著直接的關系。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環境問題和噪音污染問題也頻頻發生,直接影響著人們的日常生活,對人們的正常生活環境構成了極大的困擾,植樹造林則是解決這一問題的不二選擇,在城市中種植大量的綠色植物對于消除城市的噪聲污染也有一定的幫助和緩解作用,可為人們提供優質的生態環境,帶來巨大的身心享受。
3 常見的植樹造林方法
3.1 直接播種法
植樹造林的方法有很多,不同的造林方法擁有其各自不同的優勢和劣勢以及適應的環境和造林要求,其中常用的造林的方法主要有兩種,分別為直接播種造林法和植苗造林法,除了這兩種方法以外還有扦插造林法,這種方法對于造林技術要求相對較高,在此筆者就簡單闡述一下直接播種法,將樹苗直接播種到苗地當中,這一過程無需進行更多贅述,可以省去大量的技術操作,省去了繁雜的育苗過程,這種方法很大的一個優勢就在于方法操作起來非常簡單,無需任何技術含量,種植人員無需經過培訓,可直接進行種植操作,該方法常被用于廣泛育林種植工作當中。
3.2 植苗造林法
植苗造林法與直接播種法相比,植苗造林過程較為復雜,且有著較高的造林技術要求,具體操作起來難度較大,必須要進行深入的調查分析研究,貫徹落實植苗造林各項措施,提升林木成活質量。毋庸置疑,植苗造林法就是要采用生命力極為頑強或是通過苗圃培育出優良的苗木,植苗方法的好處就是采取直接種植的方式,提升苗木的成活率,讓苗木在后期成長過程中具有較強的生長力和適應力。
森林在整個地球的綠化和環境保護方面充當著重要的角色,對于維持全球氣候的穩定方面也具有明顯的優勢,然而當前我國的森林破壞問題較為嚴重,已經發展到了一種極為嚴重的情況,積極開展植樹造林活動,不斷擴大和加強我國森林面積是當前的首要任務。通過上面的分析,筆者對于植樹造林的必要性和植樹造林過程中常用的幾種方法進行了探討和說明,希望能夠對我國植樹造林活動有所幫助。
4 結語
綜上所述,森林資源能夠有效維持生態環境平衡,提供越來越豐富的資源,構建良好的生態環境。大家應當充分認識到森林資源的重要性,提升森林資源保護意識和植樹造林意識,切實做到人與自然、經濟的協調發展,為人類生存發展奠定扎實的環境基礎。
參考文獻
[1] 王平.生態危機的后馬克思主義診斷路徑及其當代啟示[C]//復旦大學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中心,2010.
[2] 王婭楠.生態危機理論視閾下的山西“生態興省”戰略研究[D].太原理工大學,2011.
[3] 楊勇兵.從馬克思自然觀的視角透析生態危機的社會根源[D].蘇州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