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項目: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地方文化資源保護與開發研究中心項目“明清蜀道游記研究”(16DFWH014);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李白文化研究中心項目“唐宋蜀道游記研究”(LB16-17)。
摘 要:《蜀道驛程記》記述了蜀中的山水風光、風土民俗、城池、名勝古跡等,為清人諸種川行游記之佳作,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妒竦荔A程記》對于我們今天開發和保護蜀中名勝古跡,亦有重要的參考作用。
關鍵詞:王士禎;蜀道驛程記;游記
作者簡介:鄒定霞(1985-),女,漢族,四川富順人,文學博士,川北醫學院管理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明清文學。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7)-14-0-01
王士禎(1634-1711),山東新城(今桓臺)人。順治十五年(1658)進士,任國子監祭酒,累官刑部尚書??滴跏荒辏?672),奉命入川主持四川壬子科鄉試,根據其沿途見聞,撰著游川散文《蜀道驛程記》,記述了蜀中山水風光、風土民俗、城池、名勝古跡、人物事件等。文筆流暢,文史價值兼備,為清人諸種川行游記之佳作。
《蜀道驛程記》不分卷,《小方壺齋輿地叢鈔》第七帙所起康熙十一年(1672)六月廿二,至同年十一月初八止。自北京啟程,歷直隸山西陜西,而抵四川。同年九月十五日,典試畢,王士禎自成都出發,經峨眉、嘉定,由敘州順大江而下。
一、《蜀道驛程記》中的成都府
王士禎在《蜀道驛程記<自序>》中,回顧了益州在前朝的盛況:“自昔揚一益二,并稱天府。按古者虞十有二州、夏九州,揚州之域盡于南海五嶺之地,所暨遠矣,至漢始別置交州部。而梁據華山之陽,西距黑水,以今日輿地考之,漢中、興安屬秦,則雍州南境也,鄖、房屬楚,則荊州西北境也。所統不及揚十一,而揚、益甲乙相次無軒輊者,則其山川之奇、人物之美、物產財用之饒,蓋可知矣?!笨墒峭跏康澋竭_成都過后,看到的卻是滿目瘡痍:
九月二十五日,發成都府,陸行之嘉州。巡撫羅中丞祖道萬里橋前?!T行,次雙流縣;縣已廢入新津。近郭修竹萬竿,人家結屋竹中,自成籬落。入城,即頹墉廢塹,虎跡縱橫?!?/p>
二十六日,騎行至新津縣;渡江。江流繞修覺山下,山容郁秀,宛然畫圖。自雙流至新津,夾道竹林,連綿數十里;居人斧斤狼藉,以供樵爨。
王士禎所見成都附近仍然劫后荒涼,成都地區還未從明末的戰亂中恢復過來。正如他在《蜀道驛程記<自序>》中所說:“蓋蜀自獻賊之亂,城郭為墟,井邑非故。自李、王、孟、明以來,割據代有,而文物掃地,極于今日。雖以圣朝休養生聚迄五十年,而未能復其故也。陸氏之記,記其盛;予之記,記其衰。后有攬者,參互考之,可以觀世變云。”自張獻忠屠蜀后,成都府遭到了毀滅性的破壞,城郭幾乎化為廢墟。即使清初統治者已經休養生息五十年,可是也未能恢復。陸游的《入蜀記》是記載蜀地的繁盛,而王士禎《蜀道驛程記》是記載蜀地的衰落。
二、《蜀道驛程記》中的重慶府
康熙十一年(1672)十月初八,王士禎抵重慶。他寫了這座山城的特點:“抵重慶府巴縣治,江中遙望渝城。因山為壘,邈在天際,女墻闕闃,繚繞山巔,下被水面,山號金碧。瀕江人家編竹為屋,架木為砦,以防暴漲。《水經注》謂江州地勢險側,皆重屋累居,數有火害。……今渝城歲有火災,蓋地勢使然也?!蓖跏康澫葘懹宄堑奶攸c:為山城、為江城;再寫俯瞰之勝景:字水奔流,城如龜之曳尾。記述清晰,描繪逼真,再現了渝城的山勢水貌、民情風俗。此外,王士禎還思考了《水經注》所提及的江州火害,反思渝城的火災,大概是地勢的原因造成的。
三、《蜀道驛程記》中的名勝古跡
蜀道沿線的名勝古跡,王士禎都一一參觀。自西陵峽而上,古時設有白沙驛、黃牛驛、鳳棲驛等,黃陵廟便處黃牛驛附近,故作者在驛程記中詳述了黃陵廟:
二十日,早過黃牛山,謁黃陵廟。廟在山麓,頗宏麗。前祀黃陵之神;旁一黃牛,舊鐵鑄,今易以木;后祀諸葛忠武侯。……尋歐陽公詩刻不可得,惟正德庚辰南太仆少卿西蜀劉瑞所撰《黃陵神績頌》,詞甚馴雅,書學歐陽率更。碑額篆書亦妙。碑首刻鳥獸,形甚奇古。祠門石幢一枚,刊武侯廟記,是近時重刻俗書。遙望祠后,四峰如屏風狀。絕頂上有黃牛昂首北向,頭角宛然。有一人立牛側,如繪畫,人牛皆有神氣。《注》謂:“高崖間有色如人負刀牽牛,人黑牛黃,成就分明?!彬炛?,良然。李長庚云“色”當作“石”,非也。自此下黃牛灘……
黃陵廟是三峽地區一處重要的歷史文化遺產,歷代過峽文人學士大都在黃陵廟留墨。王士禎為何要在黃陵廟“尋歐陽公詩刻”?歐陽修在夷陵(宜昌)任縣令時,創作了《黃牛峽詞》,此詩后來被刻在黃陵廟。陸游入蜀之時,在此停留,參觀了黃陵廟,并且見到了歐陽修的詩刻。陸游在《入蜀記》中云:“九日微雪,過扇子峽……晚次黃牛廟,山復高峻,村人來買茶菜者甚眾?!瓊髟?,神佑夏禹治水有功,故食于此。門左右各一石馬,頗卑小,以小屋覆之,其右馬無左耳,蓋歐陽公所見,……歐詩刻廟中。”
《蜀道驛程記》以日記體記事,對黃河龍門、長安灞橋、魚腹浦、諸葛亮廟、八陣圖舊地以及三峽兩岸名勝古跡、寺廟建筑群等記述,亦頗具史料價值?!妒竦荔A程記》對于我們今天開發和保護名勝古跡,亦有重要的參考作用。
參考文獻:
[1]王士禛全集[M].濟南:齊魯書社,2007.
[2]陸游全集校注[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