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來自英國貴族家族的寡婦與意大利小鎮平民的結合掀起了巨大波瀾,從而引發了沉悶古板的英國人和快樂率真的意大利人之間的交往與沖突,展現了兩種文化中的人物之間的鮮明對比,“天使”與“蠢人”一目了然。
關鍵詞:天使;蠢人;角色對比
作者簡介:李華(1971.2-),女,山東微山人,研究生,北京物資學院外國語言與文化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影視文學和應用語言學。
[中圖分類號]:J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7)-14--02
引言:
電影《天使不敢涉足的地方》改編自愛德華·摩根·福斯特的同名小說。該作品圍繞著英國寡婦莉莉婭與意大利小伙吉諾的結合為線索展開情節,表現了氣氛沉悶的英國中產社會與生氣勃勃的意大利世俗生活之間的沖突與對立,頌揚了沖破世俗偏見的束縛,勇敢追求率真生活的主題。“天使”是指影片中生活在英國城鎮沙士頓的以赫里頓太太為代表的“英國人”,他們高傲、自負和冷漠,不屑與底層的意大利平民交往。但由于莉莉婭的跨國婚姻,他們不得不涉足那種在他們看來屬于“蠢人”的現實世界,以捍衛自己的英國傳統觀念。英國文化傳統中的因循守舊和門第觀念與意大利文化中激情奔放、無拘無束的特質形成了鮮明對比。以菲利普和卡羅琳為代表的有覺悟的英國人才會逐漸發現另一種文化的可貴之處,認識到自身的不足,進而積極改變自己。該電影巧妙地將對兩種文化并置在一起,通過兩國人物間的情感聯結巧妙地將英意文化中人物角色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態度鮮明地展現出來,堪稱是一部跨文化電影佳作。
一、莉莉婭和吉諾
莉莉婭雖然嫁作貴婦但似乎并不幸福,她雖然新寡但好像也并不悲傷,高傲的婆母赫里頓夫人的言辭里充滿了對莉莉婭的不滿和不屑。來自普通階層的莉莉婭,在這個家里不受重視,婚姻對她來說只是一種拯救自己家庭的手段,根本談不上幸福。暫時擺脫羈絆的莉莉婭在意大利與年輕的吉諾一見鐘情,短短11天內就訂了婚,并很快與吉諾結婚。異國婚姻對莉莉婭來說成了自由和真誠人性的象征。但是事情并不像她期望的那么完美,因為莉莉婭并沒有意識到她所追求的精神自由是建立在她的占有欲上的,無法分清愛情和占有欲,她不過是在用這種方式向英國中產階級的傲慢、冷漠和虛偽和那個并不歡迎她的家發出挑戰。她對意大利人并不了解,也并非真愛吉諾,他們之間除了片刻歡愉,似乎沒有其他生活內容。莉莉婭的興奮與快樂很快消逝殆盡,她開始想念英國中產生活。吉諾擺出大男人的姿態教訓莉莉婭不許單獨出去社交,莉莉婭只好做賢妻良母并待產家中,莉莉婭為吉諾生下兒子卻死于難產。這個英國女人想借助意大利這塊自由灑脫之地實現自己自由生活的夢想落空,最終沒有逃脫自己性格中的弱點。
剛剛二十出頭的吉諾是一個沒有地位沒有受過高等教育的意大利牙醫的兒子,言行舉止完全有悖于英國的紳士標準,很多時候更像一個長不大的孩子。也許在他眼里大他十幾歲的莉莉婭是美麗和富有的化身,他的熱情來去匆匆,愛情對他來說稍縱即逝,總有女人可以釋放他的熱情。吉諾可以很快從失去莉莉婭的悲傷中振作起來,繼續自己的快樂生活。吉諾對兒子的父愛深深打動了菲利普和卡羅琳,可惜意外又奪走了兒子的生命。吉諾又能很快從悲傷中振作,不僅與別的女人重續婚姻,而且還俘獲了冷靜沉穩的卡羅琳的心。吉諾是意大利人激情奔放、無拘無束性格的代表。雖然粗魯自私,但是率真快樂,生活的磨難不會對他造成太大影響,陽光灑脫的吉諾反襯了精于算計、處心積慮的英國人。在浪漫的意大利小城,到底孰是高貴的“天使”孰是粗俗的“蠢人”,恐怕會讓觀眾有所保留。
二、菲利普和吉諾
因為一段異國婚姻,菲利普不得不迫于維護家族聲譽而往返英國和意大利兩次,每次都他都對吉諾有了更多的認識和理解,他也逐漸從一個循規蹈矩、古板克制的英國中產變成了一個更有思想更有情感的現實中人。菲利普也許是赫里頓家族對莉莉婭最友好的一位,是他勸說新寡的莉莉婭去意大利散心旅游,可是一聽說莉莉婭與意大利人訂婚,普利普立刻變回英國中產階級的衛道士,遵從母命前去阻撓。他向莉莉婭自稱是來拯救她于水火之中,稱吉諾是個毫無身份和地位的“愣頭青”,結果被莉莉婭一頓抱怨和搶白,表達了自己追求愛情和婚姻的決心。菲利普只能用蒼白的口吻命令莉莉婭不要忘恩負義并不許他們結婚。莉莉婭喊來吉諾與菲利普對話,菲利普直言說吉諾太窮,并用錢賄賂吉諾對莉莉婭放手。但是吉諾坦言說自己并非因為錢而與莉莉婭訂婚,還感謝菲利普的出手大方,因為他們已經結婚,說著就樂呵呵地擁抱菲利普將他甩到床上,拍打菲利普的大腿,讓克制的菲利普很不習慣意大利人的熱情,他蜷縮在床上十分尷尬。
菲利普第二次來到蒙特里亞諾是因為與卡羅琳的收養孩子之爭,計劃開給吉諾一張支票然后換回孩子走人。菲利普和姐姐哈麗雅特以及卡羅琳都住進了同一家旅館,菲利普和卡羅琳都喜愛意大利的歌劇,就同去劇院觀看歌劇演出。整場歌劇對這兩熱愛歌劇藝術的年輕人來說無比享受,快結束時發現吉諾也在那里,幾個小伙子把菲利普拉進包廂,吉諾與菲利普熱情擁抱,就像老朋友見面那樣熱情。菲利普也禁不住這種友好的熱情相待,與吉諾及其伙伴談天說地喝酒唱歌度過了一個縱情的美妙夜晚。菲利普這樣開始評價吉諾“他是一個非常可愛的人,我現在是他朋友了,是他失散多年的兄弟。在英國我們自以為高高在上,到了這里我們才發現自己有多傻。”從菲利普的變化可以看出,意大利是無拘無束、充滿自由的國度,古代希臘和羅馬的文化與精神已經深深扎根于意大利土壤,土生土長的吉諾恰好體現了這種精神,他雖然沖動魯莽,但卻充滿激情,坦誠真摯,他喜形于色,從不掩飾內心的真實想法。代表英國中產階級的菲利普與之相比,內心世界空洞、惶恐,總是壓抑和克制內心的情感,幾乎從不表達出來,也許是一個適合在英國土壤生存的典型英國紳士,但是在意大利的熱土上,他壓抑的情感就可以得到釋放,他和莉莉婭以及卡羅琳一樣都度過了難忘的美妙夜晚。又何嘗不是英國的“蠢人”來到“天使”的國度呢?
三、卡羅琳、菲利普和吉諾
作為牧師的女兒,卡羅琳擁有女性身上應有的一切美德。她樂善好施,經常幫助窮人籌款;她心思細膩,同情莉莉婭在沙士頓小鎮的生活,所以陪伴她前往意大利旅行。她其實很羨慕莉莉婭的勇敢開放,是她鼓勵莉莉婭去追求吉諾,自己卻躲避著喜歡吉諾的現實。莉莉婭的不幸結局令她認為自己也有責任,所以毅然決定領養孩子,彌補自己的行為,雖然事情本質與她沒有太多關聯。她是一個理性而又真實的女性,她對菲利普毫不諱言自己對沙士頓小鎮的厭惡,在她的眼里,意大利小鎮的吉諾是一個特別快樂而且也會將這種快樂感染別人的人,同時又是卡羅琳的理性和善良才使得菲利普最終認識了自己心中最重要的內容,擁有熱情去愛藝術愛文化,保留那些令自己快樂的記憶。兩個英國人在異國的氣氛感染下逐漸認清了什么才是正確的事情,他們都欣賞吉諾的“不為善變感到羞愧”的特點。他們決定留下孩子,與吉諾保持美好的友誼,留住這份異國的美好。可惜這份美好被歇斯底里的哈麗雅特的愚蠢行為破壞了,總是有“蠢人”無法欣賞真正的“天使”之地的美好。
結語:
整部影片延續了原作品的優點,將人物性格的刻畫以及瞬間情緒和心境的描寫,捕捉得絲絲入扣、入木三分,是一部展現不同文化背景下人物特點的電影杰作。很明顯意大利形象在影片中被賦予了積極肯定的意義,因為他代表著熱情浪漫開放的希臘羅馬精神,這對古板正統壓抑的英國中產階級起到了積極引導和平衡治療的作用,展現出巨大的人文價值。
參考文獻:
[1]方俊麗. 從人格結構理論看《天使不敢涉足的地方》中菲利普的心路歷程.晉城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5(3):90-93.
[2]苑輝. 談《天使不敢涉足之地》“發育不良的心靈”的主題. 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報(社科版). 2004(9):541-543.
[3]天使不敢涉足的地方. 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link.
[4]夏日永晝. 截臺詞. 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7571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