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不是潘金蓮》作為一部現實主義影片,不僅在美學上大膽創新,更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匠心獨具,引入“潘金蓮”這一敏感人物,并以“我不是潘金蓮”為口號,賦予法治社會下中國女性“娜拉”式的出走與突圍。影片以第一主人公李雪蓮的自身經歷為敘事線索,展現當下女性意識的覺醒和對于男權社會,法治社會,人情社會的反叛。
關鍵詞:《我不是潘金蓮》;男權意識;女性生存;集體無意識
作者簡介:鄭向陽,河北大學藝術學院2016級戲劇與影視學在讀碩士。
[中圖分類號]:J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7)-14--01
一、何為男權意識?
男權意識,也稱父權意識,其與男權、男權主義、男性主義等名詞在學術定義上有所重疊,表達方式上交互使用,是指社會意識形態下,在人類的頭腦中形成的男子在家庭、社會中應具有的支配性特權。回溯歷史,“母權制度被推翻,乃是女性的具有世界歷史意義的失敗。丈夫在家中掌握了權柄,而妻子被貶低,被奴役,變成丈夫淫欲的奴隸,變成了生孩子的簡單工具了。”[1]此后一直到封建社會結束,中國女性始終作為男性的附庸而存在其主體意識也因此而長眠不醒。
二、《我不是潘金蓮》中群像的符號化隱喻
(一)家庭背景下的男性傷害
影片中的女中人公走上上訪道路,雖源于一件利己主義的錯誤事件,但在這一訴訟的歷程中經歷了兩次來自家庭中的男性的傷害。起初李雪蓮因為丈夫失信走上了告狀的道路,但出獄后,秦玉河卻在眾人面前再次傷害她:“你說你叫李雪蓮,我看你應該是潘金蓮”這句話不僅反映了秦玉河的心里動機,同時所指了他作為男權主義的代表,對妻子施加了“從一而終”的性別壓力。如果說秦玉河所代表的男性對于女性的傷害是打擊性的,那么趙大頭對于李雪蓮的傷害則更是欺騙性和毀滅性的。趙大頭以“愛情與婚姻”的幌子,再次出現在李雪蓮的面前時,是為了一己私利,在力比多的催促下,迅速完成了對女性的占有,再度遭遇傷害后,李雪蓮的精神和肉體受到了雙重的打擊,這次來自于男權制的傷害對于女性人物來說是雪上加霜。
(二)社會背景下的男權壓迫
當李雪蓮作為一個受到家庭傷害,想要“出走”尋求幫助的女性人物時,又受到了來自社會背景下的男權壓迫。面對李雪蓮欲哭無淚的苦苦哀求,基層官員的嘴臉驚人一致,將這樣一件小事托舉到中央,最后又在中央的決策下,將這一級級官員齊刷刷地撂倒。當觀眾看到這一級級的官員被齊刷刷地撂倒而拍手叫好的時候,同時也應該思考這些官員的不作為,是否也是一種男性群體對于女性個體的傷害呢?
(三)女性的“出走”
相較于傳統敢怒而不敢言的傳統女性而言,以李雪蓮為代表的中國女性無疑是進步,是如同“娜拉”似敢于出走的反叛女性人物,反叛著整個男權社會對于女性的壓迫。面對家庭背景下的男性欺騙,李雪蓮毅然決然的走上了告狀的道路,當面對趙大頭“甜蜜的陷阱”李雪蓮毫不留戀,憤怒之后再次走上“上訪”的道路,這是她作為家庭女性,在面對男性傷害后的第一次“出走”。由此可見,在影片中李雪蓮不僅代表了一種反叛的力量,更成為了一種敢于向男權社會發出挑戰的女性維權者。
三、男權意識下女性生存的悖論
(一)可見的女性關照
作為一名手無寸鐵的平民百姓,李雪蓮敢于同政府官員對抗,力量的懸殊決定著李雪蓮的必然失敗。從影片的敘事中可以看出,因為李雪蓮“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執著,在申請離婚案件過程中,她找完法院找縣長,找完縣長找市長,使一個螞蟻大的民間小事滾雪球般衍變成一頭大象般的政治事件。從事件表面上看,各位官員成了無辜的受害者,李雪蓮反倒成了招人赍恨的無理女子。在同各官員周旋的過程中,李雪蓮精心策劃,用心對待,頗顯認真細致的人生姿態。
(二)不可見的男權之網下女性生存的悖論
導演雖然欣賞李雪蓮身上的“出走”個性,厭惡潘金蓮式的淫蕩與不貞,但從李雪蓮“出走”的內容以及導演盛贊的李雪蓮叛逆性的真實意圖來看,似乎具有一定的悖反性。宋朝的潘金蓮在生活中未必是那樣的,但施耐庵把她塑造成這樣的形象了。這個形象最大特點就是在性格上的反叛。所以說潘金蓮的反叛是徹底的,她不惜上斷頭臺。李雪蓮跟潘金蓮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反叛。但是,李雪蓮反叛的是潘金蓮的反叛,這是個直接的悖反。”[2]影片中李雪蓮對潘金蓮的反抗行為本身就表明她骨子里認同了這個由男人們定義出的道德符號,堅決反判潘金蓮那種敢于反叛當時男子三妻四妾的社會規則的行為。從這點來說,李雪蓮作為一個“出走”的個性,雖然她敢于反叛家庭、社會背景下男性的傷害,但她所反叛到底是集體無意識下的男權社會中女性應該具有的自由。
四、結論
《我不是潘金蓮》以獨特的東方美學原則建構了當下中國社會的“清明上河圖”,借李雪蓮的“出走”完成著“我不是潘金蓮”的自我正名,在一系列的上訴過程中再現了中國社會男權意識的深入人心,并探討了男權社會下女性生存的悖論。在影片中,雖也強調了男性權利的不可動搖,但導演采用思辨的目光,相對于中國影壇上高調宣揚男權意識的導演群,《我不是潘金蓮》已經邁出了可喜的一步,相信這一次“出走”,會對中國的影壇產生不可磨滅的影響。
注釋:
[1][德]恩克斯《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0頁.
[2]劉颋,《三人行,必有我舅——劉震云暢談小說之道》,http://www.chinawriter. Com.cn/ck/.
參考文獻:
[1][法]西蒙·德·波伏娃:《第二性》,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11年版.
[2]馬睿、吳迎君《電影符號學教程》,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16年版.
[3]張紅梅《女性主義對新時期女性文學創作主題的影響》,《南京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2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