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偉琴
【中圖分類號】R4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04-0-01
倫理學是以社會道德現象為研究對象,是人們道德觀的理論化和系統化,是處理人與人關系中應遵循的基本道德和原則[1]。醫學倫理學是運用一般倫理學原則解決醫療衛生實踐和醫學發展過程中的醫學道德問題和醫學道德現象的學科,它是醫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又是倫理學的一個分支。醫學倫理學是運用倫理學的理論、方法研究醫學領域中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關系的道德問題的一門學問。
1.護理倫理學與護理倫理道德概念
護理倫理學是倫理學的一個分支,是研究有關護理道德的科學,是護士在實際工作中對患者權利的真實體現,其發展正從單一模式向多元化轉變,更加注重發展生命、完美生命、提高生命質量[2]。在臨床工作中,醫務人員每天接觸病人,與病人打交道,在診治病人過程中,“三分治療七分護理 ”,可見護理工作的重要性,護士與病人關系更為密切。當前醫患關系相對緊張,如何處理好醫患、護患、醫護之間關系顯得更為重要。而護士在實際工作中,遵守護理倫理道德,即護理人員在職業活動中,思想意識和道德品質方面的“自我鍛煉”和“自我改造”,是高尚的道德品質修養在護理實踐中的特殊表現,是崇高的理想與平凡的工作的結合,是護理人員對倫理道德的覺悟的程度。護理倫理道德水平如何,關系到能否協調好醫生、護士、患者三者的關系,直接影響著醫療工作的質量[3]。護士以良好的職業風貌、仁愛的護理之心、嚴謹慎獨的態度、精湛的護理技術對待病人,那么,相信在改善醫患關系中定會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有利于構建和諧醫患關系。
2.臨床護理道德要求
2.1 基礎護理道德要求。在臨床護理中,有大量繁瑣的基礎護理工作,例如,幫助病人整理床鋪、協助病人翻身、做口腔護理等等,在這些基礎護理工作中,應遵循基礎護理道德要求:一要愛心奉獻,要有一顆仁愛之心,要不厭其煩、耐心細致、認真周到做好每項工作,要發揚無私奉獻的精神;二要慎獨自律,慎獨是極其重要的護理倫理道德規范,是指護士在個人獨處的時候,仍能自覺堅持護理道德信念、恪守護理道德規范[4]。護理工作是直接為人的生命和健康服務,護士的道德水準直接支配和影響護理行為,并對患者的生理、心理產生影響。在操作時要嚴格按照標準,按照操作流程執行各項操作。三要鉆研業務,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醫療的需求和要求也越來越高,護士要不斷更新知識,鉆研業務技能,改進護理方法,提高護理服務水平;四要互尊互助,在疾病的診治過程中,需要醫、護、患以及其他人的相互配合才能完成。在一切護理工作中,護士之間要相互幫助,一切以病人的需求為中心,相互協作,相互幫助,努力為病人提供優質溫馨服務。
2.2 整體護理道德要求。隨著醫學模式由單一的生物醫學模式向生物—心理—社會模式轉變,護理模式也要轉變。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不僅反映著醫學技術進步,而且標志著醫學道德的進步。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在更高層次上實現了對人的尊重。所以,在護理工作中,一要尊重生命,把每一個病人當成完整的一個整體,全面照護、全程護理,要求醫務人員從生物、心理、社會不同角度,系統完整地認識健康和疾病,從生理與心理、生物與社會、機體與環境等因素的有機結合上為病人提供服務;二要科學施護,在診治疾病時,要辯證看待,正確護理,盡可能提供有效、科學、合理的護理,例如對于一個危重病人,護理時應注意輕重緩急、先主后次,最大限度地配合醫師挽救病人生命;三要精益求精,護理服務是無止境的,同樣一項護理工作,有人可以五分鐘完成,有人需要十分鐘完成,要有強烈的工作責任心,關注病人的每一個細節,力求做到好上加好;四要協作共贏,在整體護理中,要多合作多交流,做到雙贏和共贏,通過合作和交流,提高護理服務能力和水平。
2.3 心理護理道德要求。在現代護理中,提倡心理護理,良好的心理狀態可以促進身體的康復。在心理護理時,一要平等尊重,對于每一位患者,要一視同仁,平等對待,要尊重患者,要了解患者的喜好和習慣,給患者更多地理解,幫助患者戰勝疾病;二要加強溝通,良好的溝通交流是一劑良藥,可以打開病人的心扉,也可以融化病人的誤會,所以在護理病人時,要多溝通多交流,及時發現病人的心理變化,給予安慰和鼓勵,有利于疾病的康復;三要體貼寬容,對于病人,要常存寬容之心,要設身處地為病人著想,站在病人的角度看問題,換位思考,多一份理解多一份關心,建立和諧的護患關系;四要自我完善,在工作中,作為一名護理工作者,要加強自身學習,提升個人素質,用正確的道德觀、價值觀、世界觀武裝自己,不斷完善自我,塑造良好醫務人員形象。
3.小結
總之,醫學護理倫理的道德應用,體現的是護理人員高度的事業心和強烈的責任感,以及良好的護患關系,體現了護理人員精湛的技能和廣博的心理學、倫理學和美學等各方面的修養[5]。在護理實踐中,護理人員應遵守良好的職業道德,努力做到以患者為中心、有利無傷、最優化、依法施護、尊重等原則。護士是生命的守護神,護士要做到保護患者的生命、健康、尊嚴,并巧妙地運用倫理學知識在護理實踐中不斷培養護理倫理道德意識,促進護患關系的良性發展,構建和諧醫患關系,提高患者和社會滿意度。
參考文獻
[1],賀苗.尹梅,床邊教學法在醫學倫理學教學中的探索與實踐。[J]醫學與哲學.2011.32(5B)61-62
[2].張冬玲.探討護理實踐中的倫理道德.[J]當代護士.2012.11.157-158
[3].吳麗云.怎樣看待護理倫理道德在護理工作中的作用.[J]中國實用醫藥.2012.7(28)266-267
[4].汪淼.郭利利,臨床護理工作中的倫理缺陷及對策.[J]中國醫學倫理學.2007.20(4)92.128
[5].索志敏.醫學倫理與道德在臨床護理中的應用.[J]內蒙古醫學院學報.2009.31(1)209-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