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靜
【中圖分類號】R655.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04-0-01
新時期,隨著社會的高速發展,醫療改革的不斷深入,眾多醫務工作者對于小兒先天性肺囊性疾病引起足夠的重視。先天性肺囊性疾病種類繁多,在兒科臨床并非少見。我院自1993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87例,其中經手術病理證實的65例進行總結,并對各類疾病的臨床特點及應予哪些疾病鑒別展開討論。
1.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1.1.1 支氣管源性囊腫 共43例,男26例,女17例;年齡最小39天,最大11歲。病程最短2天,最長7年2個月。25例有反復呼吸道感染史,入院診斷為肺囊腫繼發感染10例;第1次就診攝X線片擬診肺囊腫,誤診為肺膿瘍6例,先天性膈疝2例。
1.1.2 肺泡源性囊腫 共8例,男4例,女4例;年齡最小39天,最大11歲。病程最短2天,最長7年零2個月。2例有反復呼吸道感染史。
1.1.3 肺隔離癥 共8例,男2例,女6例;年齡最小4歲,5歲、6歲各2例,余為7歲、8歲、10歲。病程最長為7年。其中5例出生后攝X線片即發現肺內有囊塊,隨后反復感染住院;3例患急性肺炎,炎癥吸收后見有塊狀陰影。3例手術時發現既有肺隔離癥,又有支氣管肺囊腫。
1.1.4 先天性囊性腺瘤性畸形 共6例,男、女各3例;年齡為2個月3例,4個月2例,5個月1例。表現為出生2~3周后反復呼吸道感染伴咳嗽、氣促等。X線胸片3例見多房性囊泡,2例為大片狀陰影,1例因發熱、氣促、紫紺,擬張力性肺囊腫,入院后即開胸手術,發現1側肺呈腺瘤樣。1例伴有支氣管肺囊腫。
1.2 臨床癥狀與體征
65例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咳嗽。繼發感染時伴發熱、咳痰、胸痛(9例)、氣促(6例)、紫紺(4例)、咯血(1例)等。體征為局部呼吸音降低,叩診呈濁音,聞及濕啰音15例。
1.3 X線特征
65例中均有局部囊狀透亮區,繼發感染時有炎性滲出。此外,縱隔疝15例,巨型氣泡4例,胸腔積液、氣胸、肺不張各3例。
2.結果
65例中,肺囊腫51例,其中支氣管源性囊腫43例(1例與支氣管交通),肺泡源性囊腫8例,肺隔離癥8例,先天性囊性腺瘤樣畸形6例。對于51例肺囊腫中單發性41例,右側多于左側,多發性10例,左側多于右側。8例肺隔離癥均為葉內型,其中2例伴有肺囊腫。6例囊性腺瘤樣畸形,其中單側1例,單葉5例,1例伴有肺囊腫。術前23例做支氣管碘油造影檢查,主要顯示出肺囊腫周圍支氣管受擠壓、推移或伴肺不張,未見造影劑進入囊腔內。CT檢查22例,進一步明確囊腫部位、大小及與鄰近臟器的關系。
3.討論
先天性肺囊性疾病,根據其胚胎發育畸形的來源不同,可分為支氣管源性囊腫、肺泡源性囊腫、肺隔離癥、先天性囊性腺瘤樣畸形、肺淋巴管擴張5種[1]。各類疾病的臨床、胚胎學除部分相似外,各有其特點。
3.1 支氣管源性囊腫
是在胚胎發育時,支氣管的一段或多段與肺芽分離形成為盲囊。根據臨床特征,可分為6種類型[2]:Ⅰ型:張力型囊腫,多發生于嬰幼兒(本組1例)。Ⅱ型:囊腫與支氣管交通,常合并感染(1例)。Ⅲ型:常無癥狀,偶爾咳嗽,多為年長兒和成年人,攝片時發現(27例)。Ⅳ型:巨大囊腫,需病理證實(4例)。Ⅴ型:肺腫瘤型,多屬孤立的含液囊腫(0例)。Ⅵ型:多發性囊腫,臨床表現為長期咳嗽、咳痰、氣短,有時合并感染出現高熱,咳大量膿痰或咯血等(10例)。典型的支氣管源囊腫易于診斷。但氣性囊腫應與薄壁空洞型肺結核或肺大皰,液性囊腫應與結核球,氣液囊腫應與膿腫,囊腫伴繼發感染應與慢性炎癥鑒別[3]。
3.2 肺泡源性囊腫
系胚胎發育在毛細支氣管或肺泡時發生障礙引起囊腫,則為真正的先天性肺囊腫(8例)。它與支氣管源性囊腫鑒別,多位于肺葉外周肺實質內,囊腫的外層無肌纖維。而支氣管源性囊腫外層為彈力纖維、肌纖維、黏液腺和軟骨。應與膿氣胸、肺大皰、先天性膈疝、肺膿瘍、肺結核空洞、肺內球形病灶鑒別。
3.3 肺隔離癥
多數學者認為是由于胚胎發育中與主動脈相連的血管存留,而正常的主肺動脈未進入原始動脈叢,使得體循環動脈供應無功能的肺組織。但也有學者提出由于感染或分泌物吸入阻塞支氣管,使得正常肺組織成為葉內型隔離肺,同時因反復感染、廣泛胸膜粘連、肉芽組織增生,通過血管生成因子刺激體循環血管形成新生血管,并同肺循環形成許多吻合支,營養感染后導致的隔離肺。并認為后天獲得的“假隔離肺”。
肺隔離癥可分為葉內型與葉外型。葉內型較常見,約占75%,多位于左肺下葉后基底段、脊柱旁。X線表現為下葉圓形、橢圓形或不規則形,常伴胸腔粘連,感染癥狀較重(8例)。葉外型較少見(0例),以男性為多,約占25%,多位于左肺下葉后基底段,也可位于縱隔內。X線陰影常為“三葉草”形貼于脊柱旁。隔離癥臨床上多以感染和(或)血液分流導致缺氧的癥狀為主訴,尤其感染為多,可伴大咯血。
3.4 肺淋巴管擴張
由于胸膜、肺葉間隔及肺內淋巴管叢呈囊狀擴張引起(0例),呈薄壁囊腫,為罕見畸形。需經肺部病理證實,患兒出生后即有呼吸困難和紫紺。X線顯示病肺呈肥皂泡樣,多為對稱雙側性。
總而言之,小兒先天性肺囊性疾病發病人數相對仍較少,臨床表現又與小兒常見的呼吸道感染相似,如缺乏對病因的深入追究或對此病認識不足極易誤診。故對一些反復呼吸道感染,病變固定的患兒,如無免疫功能缺陷或其他反復呼吸道感染的病因,應注重仔細讀片及進一步特殊檢查,如CT等。
參考文獻
[1]張廷熹,齊家儀,許懷琪,等.小兒肺部囊腫性疾病.臨床薈萃,1993,8(肺部疾病專刊):191-192.
[2]劉福升,徐建華,朱天德.成人先天性肺內支氣管囊腫的診斷及治療.北京醫學,2000, 22(1):17-19.
[3]李玉蘋,陳少賢.支氣管肺隔離癥8例臨床分析.臨床醫學,2001,21(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