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恒
【中圖分類號】R749.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04-0-01
抑郁癥(Depression)是一種比較普遍的廣為人知的精神類的疾病,通常抑郁癥患者的自身體征主要表現為情緒消極,對事物漠不關心,思想不積極,反應呆滯,意志活動減退,睡眠質量差等[1]。現目前臨床上應用比較廣的抗抑郁藥就包括有黛力新和百憂解。本文對這兩種藥品對患者治療的效果進行研究,以減輕患者負擔,現本報告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因抑郁癥就診入院的病人,符合CCMD-3抑郁癥的診斷標準的80例患者,將他們隨機的分為兩個組,每個組各40例,兩組分別給予抗抑郁藥A黛力新和B百憂解治療,療程都為6w。其中A組男性18例,女性22例,平均年齡28.64±4.5;B組男性16例,女性24例,,平均年齡27.35±5.4。比較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無顯著性差異(P>0.05)。
1.2 給藥方法
兩組采用口服給藥,A組1片,2次/日,B組1片,1次/日。
1.3 觀察項目
兩組的每位病人都要在治療前后分別進行所要必須的常規檢查各一次,大致包括了血、尿常規,大便常規,肝、腎功能,心電圖檢查和HAMD評分,及相關不良反應。
1.4 療效判斷標準
依據HAMD評分減少量來判斷治療效果,以給藥治療前后的兩次HAMD量表總評分相比,減分率大于百分之五十為有效,減分率小于百分之五十被視為無效;病人接受治療后HAMD總評分<7分為治愈,治愈+有效為總有效率。
1.5 統計學處理
將研究所得數據錄入SPSS19.0軟件中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以檢驗,并以(%)表示,若(P<0.05),則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
1.6 成本—效果分析
兩組數據的藥物經濟學評價均采用成本—效果分析方法。
2.結果
2.1 成本的確定
藥物經濟學中的成本包括直接成本、間接成本和隱性成本。由于所選病例均為門診病例,故只取直接成本,它包括藥品費用和檢查費用結果見表1。
2.2 療效結果分析
6周治療后,兩組HAMD總分均有所下降,詳見表2,兩組療效經t檢驗(P>0.05),無顯著差異。
兩組治療中不良反應情況如表3,兩組不良反應經t檢驗(P>0.05),無顯著差
2.3 成本-效果分析
兩組藥物進行藥物經濟學成本-效益分析,結果見表4。
2.4 敏感性分析
在藥物經濟學研究中,很多難以控制的因素對分析的結果有影響,常采用某些假設或估算數據,筆者假設成本C上升和下降10%,效果E上升和下降5分,進行多向敏感度分析結果見表5。
由表5可知,敏感度分析結果與成本-效果分析結果一致,說明總成本及效果的浮動不會影響,分析的結果,可見,黛力新組方案較經濟的結果可信的。
3.討論
通過本文的研究分析發現兩種藥物在治療抑郁癥的臨床療效相當,而黛力新作為一種新型的抗抑郁藥比百憂解在價格上有更多的優勢,從患者的角度只考慮直接治療成本,通過成本-效果分析法的比較,選擇黛力新治療抑郁癥更加經濟有效。因此,對于抑郁癥患者的治療,黛力新和百憂解具有相當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而黛力新更具有經濟性,可作為抑郁癥治療的首選用藥。
參考文獻
[1] 王紅梅.如何正確認識抑郁癥[J].中國實用醫藥,2011,6(1):240-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