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佩玉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04-0-01
臨床多應用血液透析對尿毒癥患者進行治療,但血透后易引發多種并發癥,對患者的生命質量造成較大影響[1]。為探討給予該疾病患者在治療期間應用綜合護理干預配合治療的臨床效果,特選取了近年來在我院接受治療的該疾病患者80例做臨床平行對比試驗,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取我院2015年12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80例腦出血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數字表達隨機分組,分為試驗組與對照組,每組患者各40例。其中,對照組患者中,男21例,女19例,年齡在52歲至82歲之間,平均年齡為(70.55±6.54)歲;試驗組患者中,男19例,女21例,年齡均在50歲至83歲之間,平均年齡(68.89±9.01)歲。確保所有患者的病史、過敏史以及一般臨床資料上無明顯差異(P>0. 05),可進行比較分析。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護理,給患者簡單介紹與疾病的相關知識,密切配合臨床醫師工作,做好常規的護理工作[2]。
試驗組患者需要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進行綜合護理干預。①心理護理。該疾病屬于長期慢性疾病,且透析過程較為痛苦,患者多由于長期的治療導致心理壓力較大,護理人員需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加強患者對治療的信心,從而增加患者治療依從性[3]。②飲食護理。多給予患者食用含蛋白質較低的食物,控制飲水量,避免因飲水過多而對腎臟造成負擔。③并發癥護理。由于此種治療方式屬于有創治療,治療過程中易發生感染、低血壓、出血等不良反應,故應在治療前對血透儀以及患者皮膚進行仔細消毒,并于治療中密切監測患者的臨床反應,一旦出現異常,需及時與醫師溝通[4]。
1.3 觀察指標
記錄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情況。
1.4 統計學處理
統計學方法 以SPSS13.0軟件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計數資料用檢驗表示,組間比較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情況
兩組患者經不同護理方法護理后,對照組患者的總并發癥發生率(30.00%)顯著高于觀察組患者的總并發癥發生率(5.0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不同治療方法治療
3.討論
尿毒癥是指機體無法通過腎臟產生尿液,從而無法將體內的代謝廢物以及多余的水分排出體外而引發的毒癥,其常見的治療方式為血透治療,此類疾病預后并發癥較多,對患者的生活質量影響較大,故護理方式尤為重要[5]。給予患者行綜合護理干預相比傳統的護理,可從心理護理、飲食護理以及并發癥護理多方面進行護理,增加患者治療依從性,提高臨床療效,為患者的預后做出保障[6]。本研究表明,兩組患者經不同護理方法護理后,對照組患者的總并發癥發生率(30.00%)顯著高于觀察組患者的總并發癥發生率(5.0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給予應用血透治療的尿毒癥患者予以綜合護理干預可有效降低治療后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王美鳳,張巖郅. 綜合護理降低尿毒癥患者血透并發癥發生率的作用分析[J]. 海軍醫學雜志,2016,37(1):54-56.
[2] 沈冰. 尿毒癥維持性血透患者并發癥的臨床觀察分析[J]. 湖南中醫藥大學學報,2012,32(6):44-45.
[3] 李紅,何梅,譚君,等. 早期護理干預對維持性血透患者內瘺并發癥發生率的影響[J]. 護士進修雜志,2011,26(12):1137-1138.
[4] 蘇軍. 尿毒癥患者血液透析的護理[J]. 吉林醫學,2014,35(8):1781-1782.
[5] 海潤玲,趙岳,高敏,等. 尿毒癥患者首次血液透析前后抑郁的評估[J]. 中華護理雜志,2013,48(4):337-339.
[6] 楊立英. 30例尿毒癥患者在血液透析中的觀察及護理[J]. 中國醫學創新,2010,7(5):15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