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龍
【中圖分類號】R743.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04-0-01
高血壓腦出血(HICH)屬于臨床上老年人多見的一種情況嚴重的并發疾病,起病急發病快,癥狀發生一般表現出劇烈頭痛、惡性嘔吐或昏迷,如若未及時得到治療,具有極高的病死率或致殘率。據有關研究[1]證實HICH病人臨床上常伴有血漿細胞因子水平的改變情況,對腦組織具有一定損傷,臨床一般采取微創碎吸術進行治療,但由于其術后恢復效果不佳,為有效解決問題,現從我院選出84例病人進行探討,報道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出84例HICH病人,按照隨機數字表法方式將該組病人分為2組。納入標準:①發病時間<1天;②經過CT、核磁共振等檢測確診;③無嚴重性心、肝腎疾病或是腫瘤;④無藥物過敏史。排除標準:①意識障礙或患有精神疾病者;②合并疾病感染;③預期生存期>3個月[2]。其中觀察組病人年齡51~78歲,平均年齡(63.9±5.4)歲,男23例,女19例,病程5~22年,平均病程(16.6±9.1)年,血腫量(47.1±14.7)毫升;對照組病人年齡48~82歲,平均年齡(64.2±5.1)歲,男24例,女18例,病程5~21年,平均病程(14.7±10.3),血腫量(49.4±17.5)毫升。均選自我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期間我院就診的病人,兩組基本年齡、病程以及血腫量等均無顯著差距(P>0.05),可分組進行對比。
1.2治療方法
對所有病人進行常規脫水降低顱內壓,控制血壓,使用抗生素早期營養支持治療,結合CT檢查結果實行創碎吸手術。對照組病人通過常規止血對癥支持治療,觀察組病人在對照組基礎上結合依達拉奉注射治療(藥品來自華潤雙鶴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30051】,規格20ml:30mg),每天兩次20:100毫升依達拉奉配0.9%氯化鈉溶液靜脈滴注治療,滴注時間在30分鐘內完成,療程為2周。
1.3 評價指標
通過雙抗體夾心酶聯免疫吸附測定法(ELISA)檢測白細胞介素1β(IL-1β)、腫瘤壞死因子a(TNF-a),治療前后兩組變化對比;臨床療效觀察根據病人治療結果顯效、有效、無效和死亡四個選項對病人進行評估;觀察病人不良反應率。
1.4 統計方式
對所有數據通過SPSS15.0進行分析,計量材料以(±s)來表達,通過t驗證,檢驗計數材料,計數資料按率(%)表達,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病人血中細胞因子水平變化對比
觀察組病人白細胞介素在治療前為(115.3±28.3)、治療2周后(22.7±8.6),而治療前TNF-a值(99.7±23.3)、治療后(32.3±6.8);對照組病人治療前IL-1β值(107.4±30.8)、治療后(27.5±6.1),TNF-a在治療前(102.1±27.7)、治療后(41.2±9.9)。兩組病人治療后觀察組改善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組間對比差異顯著(P<0.05)。
2.2 對比2組療效
觀察組病人在通過依達拉奉治療后,有1例病人死亡、3例治療無效、有效23例、顯效15例,而對照組病人顯效有13例、有效18例、無效有7例、死亡4例,兩組病人通過治療后觀察組總有效率90.48%明顯高于對照組總有效率73.81%,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副作用對比
對照組病人治療后出現失眠2例、頭痛5例、惡心4例、腹瀉3例,發生率14例(33.33%);觀察組病人中頭痛有2例,其他癥狀均1例,共發生率5例(11.90%),觀察組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
3.結論
有關研究[3]表示,HICH病人炎性反應于出以神經兀繼發性損傷以及神經功能障礙加重的等因素引發,而白細胞介素和腫瘤壞死因子活性增加會直接導致腦內微血管和血管屏障通透性的增高、炎性細胞侵入、血腦屏障崩潰或是腦水腫等癥狀,白細胞介素1β和腫瘤壞死因子a等細胞因子水平對高血壓腦出血病人治療效果和動態均與HIGC病人治療效果有關。
依達拉奉在臨床上有降低腦動脈栓塞和羥基自由基的濃度作用,并能緩解心肌細胞磷酸激酶含量,降低心肌壞死并對所造成的損傷具有保護作用。本次探討來看中,觀察組病人治療兩周后血中細胞因子水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由兩組治療有效率和副作用發生率來看,觀察組治療方式均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
由此可見,面對HICH病人微創碎吸術后通過依達拉奉進行治療可有效改善病人血中細胞因子水平,提高治療率,減少不良癥狀,臨床可進一步擴展。
參考文獻
[1]汪雪菁, 湯永紅, 占克斌,等. 依達拉奉治療高血壓腦出血的臨床觀察[J]. 中國動脈硬化雜志, 2015, 23(7):705-708.
[2]梁業飛, 周有旺. 依達拉奉對急性腦出血患者血清炎癥因子的影響[J]. 實用臨床醫藥雜志, 2013, 17(14):53.
[3]湛小波, 周勇, 史忠. 高血壓腦出血患者應激性高血糖與微創碎吸術后血清炎性細胞因子水平的相關性研究[J]. 西部醫學, 2013, 25(3):402-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