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偉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04--01
隨著人類壽命的延長和人口的增加,人精神衛生問題已日益引起重視抑郁癥是最常見精神疾病,患者軀體慢性疾病纏身與抑郁心理交織在起,情緒低落,心理常處于憂傷、悲觀、絕望不能自拔之中,加上因退休、喪偶、經濟來源、家庭不睦等因素所導致的悲觀、焦慮、抑郁、孤獨、甚至有自殺觀念等心理變化,誘發抑郁癥有的病人甚至產生自殺的想法和行,而誘發抑郁癥。抑郁癥已成為威脅人心身健康的一種嚴重疾病。
1.抑郁癥患者的臨床表現
憂郁狀態是人常見的情緒反應,有的老人主要是身體長期疾病纏身帶來的病痛,影響了生活質量,同時內疚、長期拖累家人;有的老人因喪偶后痛苦和孤單;有的老人離退休后,一方面未做好離退休后的心理準備,缺乏愛好,另一方面經濟收入減少,或家庭社會心理上受到壓抑使人情緒低落、沮喪,食欲、性欲下降,體重減輕,有的人伴有癔病和妄想,出現明顯的睡眠障礙和軀體癥狀,加重抑郁癥狀,在此基礎上,有的可產生悲觀、厭世情緒及自責、自罪心理陰影,人自我意識和自我控制等會受到群體不良情緒影響與感染,與消極厭世的意識產生共鳴,有的就產生自殺的想法和行為。
2.抑郁癥的護理干預措施
2.1 基本護理
2.1.1 生活起居 保證基本的生活需求,創造安靜、和諧、舒適的居住環境,培養良好的作息習慣,保證每天充足的睡眠時間;讓患者的生活有一定的規律,并注意合理安排一定量的戶外活動,注意勞逸結合,避免久坐、久立、久臥。2.1.2 飲食 合理安排患者的飲食,飲食應有規律,并注意合理搭配,保證營養供給。應注意多飲水、忌煙酒、避免辛辣刺激食物,保持大便通暢。
2.1.3 用藥 應堅持服用抗抑郁藥,要嚴格遵照醫生的囑咐,不可隨意增減藥量。
2.1.4 防止意外發生 因患者常有自殺企圖,因此,凡能成為患者自殺、自傷的工具、藥品都應妥善保管,家屬應經常檢查危險物品的存在,不可疏忽大意。
2.1.5 及時就醫 在日常生活中,身體如出現不適癥狀應及時就醫。
2.2 心理護理
2.2.1 做好離退休計劃和心理準備[3] 鼓勵人在離退休可做好妥善計劃,如經濟上的收支,生活上的安排和對保健方面的預先策劃,以及對配偶的生活照顧等,一般在離退休后6個月就能適應新的生活方式,仍有不能適應的,如突然失去日常工作及社會職能的老人,尤其又沒有伴侶的,人必須自我克制依賴心理,應面對現實積極學習自我照顧與自尋解決問題的途徑,培養正當適宜的興趣和嗜好,可以去做些感興趣的事,或參加社會福利工作等適合人的集體活動和體育鍛煉,讓他們在活動中愉悅心情,體會生活樂趣,防止心理老化空虛和無聊。
2.2.2 抑郁癥患者的心理疏導和宣泄[4] 盡可能讓患者傾訴痛苦和煩惱,釋放內心的壓力,對患者訴說的痛苦應表示認同和接受,在患者傾訴過程中分析患者的心理和行為以便有的放矢做好心理疏導,對因喪偶者、親人去世或患不治之癥等突發事件而悲痛欲絕者,要讓患者盡情發泄,訴說甚至痛哭流涕,均不加以勸阻,等患者心情稍平靜后,再給予疏導,鼓勵他們面對現象,盡快走出痛苦的陰影,激發他們重新生活的信心和勇氣。對有文化、自卑、自責較嚴重,性格內向者不輕易披露自己心理矛盾的,引導患者進行自我安慰 對于不順心的事盡量從環境、機遇等客觀方面尋找原因,不要過分內疚、自責,這對調節心理平衡大有裨益;引導患者從多角度看待問題,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時,要從積極的方面看待事情,少從消極的一面去看,這樣,心情就會變得平靜、開朗;引導患者轉移注意力,對于面臨逆境的患者,應分散、轉移其注意力,使之逐漸忘卻不愉快的事情,心情逐漸開朗起來。
2.2.3 向患者提供心理支持 使之保持愉快的心情和樂觀向上的心理。尤其是家庭成員,應隨時注意患者的心理動態,多關心、多問候,并給予必要的心理疏導和幫助。鼓勵患者參與社會活動,培養廣泛的興趣愛好,有益的社會交往會使人體驗到人生的價值;在日常生活中,應幫助、鼓勵患者多進行社會接觸,廣交朋友,施展才華,從而體會到生命的價值。
2.2.4 自殺危機干預 有自殺動機和行為的患者,應深入了解病史和現有的心理狀況,耐心傾聽、誘導患者敘述心中的矛盾,說出自殺的意圖,以宣泄情緒、防患于未然,對暴露出輕生念頭的要有的放矢地調解,同時對家屬強調安全、保護和給予關愛,消除患者悲觀厭世情緒,喚起患者對生活的信心和勇氣,珍惜生命。
2.2.5 家庭的支持和隨訪 患者在治療期間,護士要與患者家庭建立良好的家庭關系。在出現困難時,家庭成員間也可彼此勸慰,共擔風雨,共度難關。抑郁癥的發生與社會心理因素有密切關系,且危害巨大,我們應有足夠認識。在對抑郁癥患者的護理上,應從一級預防著手,加強心理護理,從而減少發病率,改善臨床癥狀,提高人的生活質量。
3.總結
抑郁癥是期常見的一種精神疾病,是造成人生活質量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潛在的會嚴重威脅人生命的疾病,及時有目的性地、有效地對抑郁癥患者進行護理干預,不但可以改善人的生活質量,也可以降低人的死亡率。同時對促進抑郁癥的康復起著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張文孝,嚴成明. 治療 抑郁癥的新觀念[J].中華 現代 臨床醫學雜志,2005,3(3).
[2]胡永凡,金澤驗,王凡.社區護理干預預防抑郁癥復發的體會.
[3]易法建,楊丹燕.實用心理醫學全書,第2版.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1998,12.
[4]黃墾,周愛花.運用護理程序對抑郁癥患者的心理護理. 現代護理,2004,10(4):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