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家珍 張會俠
【中圖分類號】R714.4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04--01
1.產后出血的病因
1.1 子宮收縮乏力:子宮收縮乏力的占產后出血70%,子宮肌纖維收縮無力,即宮縮乏力,則失去對血管的有效壓迫作用,而發生產后出血。常見因素有:○1全身因素:產婦因對分娩過度恐懼而極度緊張,尤其對陰道分娩,缺乏足夠信心,則可以引起宮縮不協調或宮縮乏力。○2產科因素:產程過快,產程過長,羊水過多,巨大兒及多胎妊娠均可引起子宮收縮乏力,子癇前期(重度)、嚴重貧血、宮腔感染等均可引起子宮收縮乏力。○3子宮因素:子宮胎纖維發育不良,如子宮畸形或子宮肌瘤等等。
1.2 胎盤因素:胎盤滯留:胎兒娩出30分鐘后,胎盤尚未娩出者稱為胎盤滯留,又分為胎盤剝離不全,胎盤剝離后滯留、胎盤粘連胎盤植入、胎盤殘留幾種類型,胎盤不能及時排出會影響子宮收縮,從而引起產后出血。
1.3 軟產道損傷:分娩過程中,軟產道與胎兒大小不相適應或胎兒娩出過快,可造成軟產道裂傷,導致血管斷裂而出血。如子宮頸裂傷,會陰陰道裂傷表現為胎兒娩出后多量鮮紅色血液持續不斷地流出。
1.4 凝血功能障礙:產婦若患有全身出血傾向的疾病,如血液病、肝病等,也可引起產后出血。此外,如果本次妊娠有重度胎盤早剝、重病妊娠高血壓綜合癥,胎死宮內滯留過久,羊水栓塞,嚴重的宮內感染等,導致彌散性血管內凝血(DIC),而消耗血液中的凝血因子,也可造成凝血阻礙而發生產后大出血。
2.產后出血的護理
2.1 產前護理
2.1.1 加強孕前孕期保健:囑產婦定期產前檢查,避免重體力勞動,不亂吃藥及不接觸有毒物質,注意休息,保持每天睡眠八小時,左側臥位為宜,教會孕婦自我監測技能,重視對高危孕婦的產前檢查,對于高齡產婦來說,在飲食上有一定注意,各類營養要素的平衡攝入[1]控制高鹽、高糖、高脂肪的飲食,避免懷孕期間體重增幅過大。對于高危產婦應注意對其血壓、心率、血糖等敏感指標的密切觀察,嚴格對其飲食進行控制。
2.1.2 積極治療血液系統疾病及各種妊娠合并癥,對有可能發生產后出血的孕婦、如多孕、多產及多次宮腔手術者,羊水過多,妊高癥,子宮發育不良等應提前收入院。
2.2 產時護理
2.2.1 第一產程加強心理護理,解除產婦思想顧慮和恐懼心理,注意休息、睡眠,加強能量補充,保持精神愉快,避免體力過度消耗,嚴密觀察產程,防止產程的延長,有誘發產后出血因素者,應做好輸液、輸血的準備。積極防治子宮收縮乏力。
2.2.2 第二產程:告知產婦正確的憋氣和用力的方法,宮縮間歇適當的為產婦擦汗、喂水等,宮口開全后,勿使胎頭娩出過快,胎頭娩出后忽略胎肩的緩慢娩出。以免軟產道的損傷。助產手術時,避免操作粗暴,嚴格執行操作規程。
2.2.3 正確處理第三產程(1)對有誘發產后出血因素者,于胎兒娩出后立即靜脈注射縮宮素10—20g。(2)正確判斷胎盤剝離征象,在胎盤娩出前不應揉擠子宮或牽拉臍帶,以免擾亂正常宮縮。引導適時娩出胎盤。(2)胎盤娩出后,要仔細檢查胎盤及胎膜是否完整,有無遺缺。(4)仔細測量和認真估計出血量,特別對于少量持續出血者,以免延誤病情。注意血液的凝固狀態,以便及時發現凝血障礙。(5)陰道手術助產后,應常規檢查軟產道有無損傷。
2.3 產后2小時內護理:產后出血多發生于產后2小時內,故胎盤娩出后,產婦應繼續留在產房觀察2小時。這段時間內要嚴密觀察產婦的生命體征,產婦子宮收縮力及陰道出血量。出血的時間和出血的形式。膀胱充盈更引起出血量多。不能排空者應予導尿。早期哺乳可刺激子宮收縮,減少陰道溶血量,還應注意失血的全身癥狀。充分做好輸血和急救的準備。
3.產后出血的搶救
一旦發生產后大出血,醫院人員要冷靜,果斷迅速處理異常情況,建立靜脈通路,盡可能用留置針頭,監測生命體征,判斷出血原因。
3.1 子宮收縮乏力:立即以一手在恥骨聯合上壓制子宮下段,另一手按摩子宮底壓出宮腔內的積血和凝血塊,尊醫囑,給予縮宮劑應用,肌內或靜脈注射,宮底注射。
3.2 胎盤滯留:○1胎盤嵌頓,立即導尿排空膀胱,給予麻醉鎮靜劑,幫助胎盤娩出,做好陰道手術準備。方法:一手按摩子宮使其收縮,同時輕壓子宮底,另一手輕輕牽拉臍帶,協助胎盤娩出。○2胎盤部分粘連,在無菌操作下,徒手剝離胎盤,取出胎盤和殘留的胎盤組織,做好術前準備。○3植入性胎盤不能分離,應立即做好腹部手術準備,進行子宮次切除術。
3.3 軟產道撕裂傷:產道撕裂持續出血時必須注意是否有出血的血管,鉗合血管結扎后,縫合裂傷處;防血腫產生。不鉗合血管單縫合傷口,必會繼續出血產生血腫。縫合時應按解剖關系對整齊,逐層縫合,盡量做到恢復會陰、陰道原來的形態。
3.4 凝血功能障礙:若出現出血不凝,傷口出血不止等,立即通知醫生,同時抽血作凝血酶原,纖維蛋白源,3P試驗等。配新鮮血備用。
4.防止失血性休克
患者取平臥位,保持安靜,吸氧保暖,靜脈開放補充血容量,糾正酸中毒等一系列休克的搶救措施。嚴密觀察并詳細記錄患者的意識狀態,皮膚顏色、血壓、脈博、呼吸及尿量。尊醫囑用藥,做好會陰護理,加強營養及時糾正貧血。
5.產后心理干預及護理
做好產婦心理護理,解除其緊張恐懼感,預防產后抑郁癥的發生。據衛生部統計數字顯示,在孕期及產后,有60%—70%的產婦會出血,輕度抑郁癥狀,其中10%—15%為抑郁癥。[2]護理人員應多與產婦交流,注意產婦的情緒變化,及時發現及時糾正,進行合理的引導,使產婦盡快地走出心理誤區。
總之妊娠分娩是一種生理現象,分娩的產婦會出現強烈而持久的應激狀態[3]做好產前、產時、產后的護理及時發現導致產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并積極采取合理的護理措施,是防止產后出血的發生降低孕產婦死亡率的重要的舉措。
參考文獻:
[1]王躍軍,高齡初產婦臨床護理干預的效果觀察[M].護理實踐與研究,2008(9)
[2]洪秀儀、林怡、金恒善,192例高齡產婦妊娠與分娩結局臨床分析[M]中國醫藥導報,2008(18)
[3]李杰虹,孕產期健康教育對孕產婦分娩的影響分析[J]現代醫院,2008,8(11):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