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會
【中圖分類號】R926.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04--01
慢性宮頸炎性疾病是婦女最常見的疾病,我國最常見的是慢性宮頸炎,約占已婚女性的一半以上,且其與宮頸癌的發生有一定的關系,因此應對其引起重視。
1.慢性宮頸炎性疾病概況
慢性宮頸炎性疾病是婦科常見的多發病之一,多由急性轉變而來,其病理類型包括宮頸糜爛、息肉、黏膜炎、腺囊腫(納氏囊腫)、肥大、外翻。診斷時應分清描述,不能一概稱宮頸糜爛。
2.慢性宮頸炎與宮頸糜爛
2.1 宮頸糜爛:宮頸糜爛是指失去上皮或者上皮脫落或者潰瘍。它既不是慢性宮頸炎的代名詞,也不是宮頸癌的高危因素。多數是由生理因素來形成的。
2.2 轉化區:在生育年齡婦女,卵巢功能旺盛,受雌激素的影響,出現柱狀上皮外移到宮頸鱗狀上皮部位,即活動性鱗柱交界,也稱轉化區。僅肉眼看到單層柱狀上皮及其下間質中的血管透出而呈紅色的糜爛面。
2.3 糜爛樣改變:在青春發育期前和絕經期,轉化區(或移形帶)向宮頸內口轉移,糜爛面就很少見了。這不是病變,無須人為干預。所以目前稱其為宮頸柱狀上皮異位,或稱柱狀上皮外移等,但這是陰道鏡診斷名詞,臨床上可稱為“糜爛樣改變”。
宮頸柱狀上皮外移,HPV檢出率增加,但并不能說明兩者有相關性。對宮頸柱狀上皮外移是否能增加HPV感染以及CIN的發生?物理治療能否減少宮頸HPV的感染及CIN的發生?目前尚無大樣本和長期隨訪的直接證據。也即經物理治療后雖表面光滑,但不能避免CIN的發生。
對生育年齡婦女發現糜爛樣改變時在做物理治療前,均應行常規宮頸涂片防癌檢查,必要時還需進行陰道鏡檢查或宮頸活檢切片檢查,以除外宮頸癌。如為非癌前病變無須治療,一般不需手術。如分泌物增多、面積大者(中、重度糜爛)可給物理治療。
3.慢性宮頸炎性病變的主要癥狀
慢性宮頸炎性病變的主要癥狀包括陰道分泌物增多(乳白色黏液或淡黃色膿性、血性白帶);腰骶部疼痛、下腹墜痛;宮頸呈不同程度糜爛樣外觀,或有息肉形成,或呈肥大、裂傷、外翻及腺囊腫等表現。
4.慢性宮頸炎對婦女的影響
4.1 白帶增多,呈淡黃或膿性,溢至外陰引起瘙癢或外陰炎及尿道炎。
4.2 炎癥擴散到宮頸旁致骶主韌帶的淋巴管及毛細血管而擴散至盆腔引起腰骶部酸痛、下墜感。擴散到盆腔引起輸卵管性不孕。
4.3 膿性分泌物不利精子穿過,使陰道pH改變,引起宮頸性不孕。
4.4 長期慢性炎癥使宮頸肥大、外翻,如形成息肉時少數也會惡變。宮頸糜爛外觀與宮頸癌難以區分。宮頸糜爛患者只有在持續感染高危型HPV時,才有可能惡變,單純宮頸糜爛不會演變成癌的,因此宮頸糜爛不能隨便說成會癌變。
5.慢性宮頸炎性病變的診斷
5.1 慢性宮頸炎性病變的診斷:慢性宮頸炎性病變的診斷依據典型臨床表現、宮頸細胞學檢查及陰道鏡檢查及活體組織檢查。
5.2 診治中需的關注的問題:診治過程中需要關注的問題,包括:當陰道生態環境失衡時,陰道pH改變,發生陰道炎時也容易發生宮頸炎;月經周期變化時改變陰道內環境;性交活動時精液為堿性,性交后8小時,陰道內pH值仍不能恢復正常,對性交頻繁者不利;避孕工具如節育器尾絲、陰道隔膜等在陰道放置時間長,可影響陰道生態環境和免疫功能;分娩及各類陰道手術操作損傷;全身及局部用藥會影響陰道生態及免疫功能。局部用藥易引起陰道宮頸pH值的改變,因此,病原體不是宮頸炎唯一因素;個人衛生不潔;全身免疫功能降低。
6.慢性宮頸炎的治療
6.1 藥物治療:①非特異性感染:糜爛面積小、炎癥浸潤淺的病例,中藥如康婦特栓,1粒,qn,連續7-8d。②淋病奈氏菌感染:壯觀霉素(淋必治)4g,im或2g,im,qd×2-3d。氧氟沙星200mgbid×5d。③沙眼衣原體感染:阿奇霉素首劑500mg口服,然后250mg,qd×9d或美滿霉素100mgbid×10d。④病毒感染的治療:可用人干擾素治療,有一定療效。
6.2 物理治療:①電熨此法較簡單,適用于糜爛程度較深、糜爛面積較大的病例。治療后陰道流液,有時呈膿樣污穢,須避免性交至創面全部愈合為止,大約需6周。陰道出血,有時可有多量,約占5%,多在電熨后2周左右發生,如出血多時可用紗布填塞止血。宮頸口閉鎖,電熨后由于纖維組織收縮,以及鱗狀上皮細胞增長而形成,可擴張宮口,避免經血停留。②冷凍治療:選擇適當的冷凍探頭,使其能全部覆蓋病變并略超過其范圍2~3mm為宜。將冷凍探頭緊壓住宮頸糜爛部位啟動冷凍機,根據糜爛面及深度行單次或重復冷凍。在術前應詳細詢問病史及臨床檢查,如有心臟病者,最好不用冷凍治療。③激光治療:使用CO2激光器治療糜爛,使糜爛部組織炭化、結痂,痂皮脫落后創面由新生的上皮覆蓋。療效:輕度糜爛痊愈率100%,中度糜爛痊愈率96.4%,重度糜爛95.3%,復查宮頸刮片均未見癌細胞,治愈的病例上皮光滑。因此用激光治療宮頸糜爛療效高。④微波治療:微波是一種新型的物理療法,當微波電極觸壓局部病變組織時,即在瞬間產生很小范圍的高熱而達到凝固的目的。其治療深度與電熨同,術畢子宮頸創面呈錐形深3~5mm,治療后11周復查(8~12周),一次治愈率達92.2%(142/154),較激光組的一次治愈率79.4%高。微波可對直徑2~3mm的血管起到良好的封閉止血作用,術中遇有粗大擴張的血管破裂后出血,可利用微波凝固而止血,糜爛面經微波治療后,在2~3周開始有上皮修復,修復后宮頸光滑、質軟、副反應小。但孕婦患宮頸糜爛,不宜用微波治療。⑤波姆燈治療:波姆燈光療儀是新的治療宮頸糜爛的儀器,照射糜爛面呈均勻的灰白色為止,術后使用抗生素10天,禁盆浴2周,禁性生活1個月。術后1~2個月復查,治愈率達97.1%,總有效率達100%。與同等條件下激光治療127例相比(療效達84.26%),療效優于激光。光療儀1次照射深度達2~3mm,并形成充血層,使正常組織得到保護,治療后隨訪中無陰道流血,也未見宮頸狹窄及宮頸粘連,頗受群眾歡迎。此法尚在繼續研究中。⑥紅外線凝結法:乃用紅外線照射糜爛,發生Ⅲ度燙傷,局部組織凝固、壞死、脫落,形成非炎性表淺潰瘍,肉芽組織生長后終為新生鱗狀上皮覆蓋而治愈。此法副反應少,術后陰道流液較少,痂膜薄而脫落快。
6.3 注意事項:治療前常規作宮頸涂片細胞學檢查(TCT),必要時行陰道鏡檢查及宮頸活檢,以除外宮頸癌前病變及宮頸癌。月經干凈后3-5天進行治療,月經前治療易發生宮頸子宮內膜異位癥。白帶常規檢查清潔度,在Ⅰ-Ⅱ度,無滴蟲、念珠菌、細菌性陰道病及其他感染。治療后2周內有水樣分泌物增多,免盆浴及性生活。每周復查宮頸一次,一般經6-8周創面愈合。
6.4 手術治療:宮頸息肉可行單純宮頸息肉切除術,切除標本須行病理檢查。少數慢性宮頸炎如宮頸肥大面積廣而深,宮頸管外翻者可行宮頸錐形切除或環形電切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