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倩
【中圖分類號】R473.7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04--02
初產婦由于是初次生產,對分娩情況并不了解,很容易因為生產過程中遇到一些問題,出現在心理和生理上一些改變,而產婦的身體在產后處于抵抗力低下,身體素質較差的危險期,身體的機能也隨著生產而出現相應變化[1]。分娩后的產婦恢復對產婦和新生兒都是至關重要的一點,產婦身體機能恢復的高低水平直接影響到新生兒的喂養狀況,產婦如何進行科學有效的恢復和母乳喂養,成為初產婦及其家屬難以解決的一個問題[2]。產前宣教不僅能夠對初產婦進行孕期和產期有關知識的必要普及,還會對產后如何科學有效的恢復身體機能及母乳喂養也有相關的涉獵,基于此,本院開展此次研究,目的在于探討產前宣教對初產婦產后恢復及母乳喂養的影響。
1.基本資料與方法
1.1 基本資料
選取2015年1月到2016年1月在本院進行產檢并待產的初產婦100例,年齡分布在22到34歲,所有產婦均為初次懷孕,排除曾有人流、藥流、產科合并癥狀、心血管疾病、乙肝等各項系統疾病和傳染病情況,符合本次研究選擇標準。將選取的100例初產婦隨機均分為兩組,即觀測組和對比組,每組50例,兩組初產婦在年齡、文化水平、家庭情況、心理素養、產檢水平等各方面的臨床基礎資料都不存在明顯差異,具有可比性(P>0.05)。本次研究所有選取的初產婦及其家屬均在自愿獨立的基礎上了解本次研究工作,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初產婦護理
對比組的50例初產婦按常規方法進行產前護理及檢查,觀測組50了初產婦在對比組的基礎上加入產前宣教,培訓的主要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產后科學飲食。初產婦在生產后因為分娩造成的身體影響,需要科學合理有效的飲食搭配,以達到給養足夠營養的目的。產前宣教指導產婦及其家屬在分娩后應攝取多種類目的主食和輔食,飲食不宜過量,且保證必須營養即可,無需過多攝取,給產婦身體和新生兒腸胃吸收造成不必要的負擔。
(2)產后衛生護理。初產婦在生產過后容易出現抵抗力低下的情況,此時(下轉第頁)
(上接第頁)
加上分娩時不可避免的一些傷口,比如會陰部位或者剖宮產部位,很容易誘發產后感染。針對這一情況,產前宣教教導產婦在生產期間要做好個人隱私部位的衛生清潔勤換內衣褲,確保室內通風良好,禁止盆浴提倡淋浴,避免生殖部位產后感染風險。
(3)產后心理調節。初產婦因為初次生產,容易在心理上與孕期相比較帶來一定的心理落差,臨床醫療實踐表明,有較大比例的初產婦出現產后抑郁情況。產前宣教可以有效的對初產婦進行產期心理健康培訓,指導產婦學會自我心理調節,能夠有效的降低產后抑郁發生概率。
(4)母乳健康喂養。初產婦缺乏母乳喂養經驗,所以怎么指導產婦正確的喂養新生兒也是產期宣教必不可少的部分。產前宣教要指導產婦在孕期對乳房進行必要的保養,為分娩后的新生兒初乳提前做準備。產婦分娩后,待產婦情緒穩定,身體狀況允許的條件下,通過臨床醫護人員協助對新生兒進行初乳喂養,并告知產婦及其家屬預防乳腺炎癥的措施。
1.3 評價指標 所有產婦在產后第一次復檢的時候檢查產后感染情況即自然分娩產婦檢查會陰部位感染,剖宮產產婦檢查剖宮產傷口有無感染,初乳喂養后的兩組產婦母乳喂養情況并進行兩組產婦的數據比對[3]。
1.4 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SPSS19.0軟件進行數據的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百分比表示,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產婦產后感染 兩組產婦在產后第一次復檢時檢查產后感染問題,觀測組的50例產婦產后感染人數為0,對比組50例產婦產后感染人數為3人。
2.2 兩組產婦母乳喂養
兩組產婦同時在初乳后進行母乳喂養,觀測組的母乳喂養成功人數38人,對比組的母乳喂養成功人數為23人。
3.探討
初產婦由于是初次生產,缺乏有關的產后自我護理和心態調節的經驗,極易產生常見錯誤,同時,產婦的身體在產后處于抵抗力低下,容易出現并發癥的危險期,所以如何快速有效的恢復產婦身體機能,對產婦和新生兒都是至關重要的環節[4]。產前宣教不僅能夠對初產婦進行孕期和產期有關知識的必要普及,還會對產后如何科學有效的恢復身體機能及母乳喂養也有相關的涉獵,對于缺乏經驗的初產婦及其家屬是必不可缺的有效培訓[5]。而本次研究的結果也表明了,產前宣教能夠幫助初產婦對新生兒的母乳喂養更加科學有效,也更有利于產婦產后身體恢復,應該在臨床上大力推廣。
參考文獻
[1]程永紅,梁艷萍,梁國瓊.產前宣教對初產婦產后恢復及母乳喂養的影響[J].泰山醫學院學報,2013,34(5):385~386.
[2]侯雯蒞,余瑞欣,李鳳艷,等.產前宣教對產后康復促進作用的研究[J].河北醫藥,2012,34(18) :2782~2784.
[3]劉曉莉.母乳喂養同伴指導對初產婦產前母乳喂養自我效能及產后母乳喂養情況的影響研究[J].河北醫藥,2016,26(1):70-72.
[4]湯錦燕,肖燕蘭,余婉波.實施階段性心理干預和保健教育對初產婦臨床分娩及產后康復效果研究[J].實用預防醫學,2015,22(9):1099-1101.
[5]吳小紅,汪曉萍,蔡麗文,等.配偶納入健康教育路徑對初產婦產褥期知識及行為的影響[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5,23(34):4127-4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