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芊芊
【摘 要】當前電視產業的發展為了迎合經濟利益,表現出快速發展的態勢。在這一過程中,如果做出既符合市場發展,又能體現我國電視文化發展的水平的節目,是衡量廣播電視產業發展的標桿。既要走心,又要良心,是擺在廣播電視產業面前的唯一選擇。
【關鍵詞】廣播電視產業 真人秀 賺錢
作為社會新興事物,也作為我國現在一個重要的經濟支柱,廣播電視產業(以下簡稱“廣電產業”)的發展速度可謂迅雷不及掩耳。與純經濟產業不同,它頂的還有我國文化力量的半邊天。如何創作迎合受眾,符合時代發展,既走心又用心的良心作品,是當下廣播電視產業亟待解決的難題。
一、廣播電視產業的發展狀況
廣電產業因需求強、資源廣、結構規范而越來越被重視,如今,它的衍生品和它本身都成了人民、國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文化上,像書報、雜志等平面媒體;娛樂上像廣播、電視節目;還有這個時代的主打新媒體都開始走向多元化,大大地滿足了百姓的精神生活。然而這也開始導致了媒體產品質量和信息的良莠不齊。
這個莠,或形式內容千篇一律,或取向導向偏離正軌,或內容編排漏洞百出。為了追求經濟效益,有些媒體已經陷入了誤區。或是不賺走心錢,或是不賺良心錢。為了迎合廣大受眾的需求,許多廣播電視作品單純地追求“收視率”。只有受眾喜歡看,作品才有回報,無論是制作方,還是投資方,都樂于制作這樣的作品,畢竟,這樣的作品收視率高,也有廣告商愿意投入。盡管一個熱播的節目生命力很短,但其曇花一現的瞬間,已經完成了獲取經濟利益的使命。
二、真人秀與神劇壟斷的廣電產業
電視產業如何發展,既要走心,又要保證不昧良心,這樣的作品在現在的廣播電視作品中已經是鳳毛麟角了。關于不賺走心錢,我們拿真人秀這個近幾年霸占全國屏幕的節目形式來舉例。我國的真人秀功底略薄,很多都是先引進國外版權,再根據國情民情社會需要來進行改編和加工,最終呈現到受眾眼前。在這種形勢下,的確有幾個真人秀脫穎而出,像根據韓國真人秀改編的《奔跑吧兄弟》和《爸爸去哪兒》,根據荷蘭真人秀改編的《中國好聲音》,現在還有國人引以為傲的純中國原創《中國好歌曲》……這些都得到了很高的收視率,也帶來了比較可觀的經濟收入。這些作品以“無劇本情況下所發生的真實狀態和現象的電視表現形式”吸引了眾多受眾的關注,成為一定時期內收視率較高的廣播電視作品。
但隨后而來的大批國產真人秀就要用“亂入”來形容了。爸爸剛去哪兒就“回來了”,“男神”“姐姐”們一起來“花樣”……幾乎都披著和自己國產前輩一模一樣的外衣,從內容上、環節上毫無新意可言。“經常被超越,從未被模仿”應該是我國這類節目目前比較真實的寫照。
如果說不賺走心錢是指媒體沒有創新意識,那么不賺良心錢就指媒體棄社會效益于不顧,缺乏社會責任感。這一點,各種“神劇”是一個比較好的詮釋。
很長一段時間霸屏的抗日神劇、穿越雷劇,情節脫線、趣味低級甚至可能還三觀不正,被網友紛紛吐槽,最后招來廣電的封殺。試問,這些神劇在被創作的過程中,編劇們對其發生的歷史背景、社會動向、人群特征真的仔細研究過嗎?考慮過它的播出效果和社會影響嗎?這些再配上演技浮夸做作的演員,又一部神劇“閃亮登場”。我們在感嘆編劇腦洞的同時不得不承認,這種做法就是一種不賺良心錢的表現。畢竟,現在很多的受眾喜歡這些神劇,受眾的支持,也是這些神劇能夠“被創作”的重要原因。
從真人秀和神劇等一系列作品不難看出,我們對待節目態度普遍是不走心的。一個電視作品在被創造的過程中,首要考慮的是如何獲得經濟效益,因此,很多的作品只考慮如何賺錢,而作品自身是不走心的。考慮經濟效益沒錯,擴大廣電產業規模、豐富產業形式的愿望沒錯。但從長遠考慮,企業一定要深思熟慮,從節目的取向、制作到內容、形式,從受眾需求到效果影響,制作方一定要反復推敲和琢磨。基于此種考慮,做出的作品才會是走心的、有良心的。
三、廣播電視產業如何發展
我國目前廣電產業的發展速度,無論是節目還是企業可能剛剛站住腳就有倒下的風險。怎么讓自己站穩腳跟?經營策略要正確、戰略定位要精確;創新意識要樹立、創作過程要獨立;企業形象要良好、企業文化要鮮明;頭腦清醒,了解社會的變化發展趨勢;統籌兼顧,規劃自己適合的發展道路。做到這幾點,才能問心無愧地說,我們這個錢賺的是“走心的”。
受眾和媒體其實就是水和船的關系,水湍急起來能讓船無蹤無影,傳媒及其衍生品不考慮受眾的感受也會被其所拋棄。我們呼喚業界良心,什么樣的節目和劇作才能稱得上是良心之作?不為刷收視率、賺大錢去博觀眾眼球的;尊重歷史尊重社會的;將價值觀念和輿論導向考慮周全的才能被冠以“良心”二字。對自己的每一部作品負責任、對受眾負責任、對社會負責任,“處理好經濟和社會效益的關系”,這個錢才賺得心安理得,才是“良心賺錢”。畢竟,作為文化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廣播電視作品也是經濟活動的組成部分,而“經濟活動本身也成了一種文化生產、傳播與接受的過程”。
綜上所述,實現廣電產業社會和經濟效益的雙重目標,追求創新、善于經營、注重樹立和維護品牌形象,走心地追求經濟效益;承擔社會責任、注重輿論導向、尊重受眾在其中的作用、擺正價值取向,良心地追求經濟效益。當媒體學會了如何去賺走心的錢、賺良心的錢,廣播電視產業也會隨之更加繁榮。
【參考文獻】
[1]謝滌葵、劉曠:《用真人秀節目打造現象級電視節目——以<爸爸去哪兒>為例》,《電視研究》[J],2014年第6期,41;[2]仲富蘭:《激活廣播電視產業文化創新力的對策思考》,《新聞記者》[J],2007年第12期,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