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沛禹
人是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大多數安全生產事故的發生都與“人”的行為有關。落實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在煤炭企業安全管理中充分調動、激發員工自主保安的積極主動性至關重要。本文以落實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為中心,圍繞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創建安全文化氛圍、強化員工安全教育、嚴格監督管理四個方面展開詳細論述,旨在為提升煤炭企業整體安全生產管理水平提供一定借鑒。
在分析當前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現狀基礎上,針對“游學+研學”人才培養模式特點。從事前準備、場所選擇、團隊組建、研學問題確定、服務平臺搭建、效果考核等方面,論述了該培養模式在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專業中的應用。
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現狀
受國家政策導向的影響。在借鑒吸收國外發達國家職業教育經驗的基礎上,職業院校不斷探索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當前,汽車檢測與維修專業采用的幾種比較典型的人才培養模式有現代學徒制、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雙元制人才培養模式、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等。
這些人才培養模式具有校企共同育人的鮮明特征。現代學徒制模式采用師傅帶徒弟模式,由校內專業教師和企業師傅的“雙師”團隊對學生進行培養。實現校企合作、產教融合。一體化育人。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是學校根據企業人才訂單。按照企業的需求,由校企雙方在培養目標、課程設置、教學方法、教學內容、考核標準等各方面共同制定或開發實施。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學校文化與企業文化的對接。注重與企業員工同質行為規范的養成。強化對企業文化的認同感。具有鮮明的企業特征。雙元制人才培養模式是一種源于德國的職業教育模式。雙元指的是職業學校和企事業單位的校外實訓場所,按企業對人才的要求,由校企雙方共同培養人才。實施教學。
但是,現代學徒制模式的合作對象一般是相對固定的企業和師傅,訂單式和雙元制模式均為相對單一固定的企業。這種狀況很難適應當今品牌眾多、群雄逐鹿的汽車后市場和學生的寬口徑就業需求。很難滿足日新月異的汽車新技術發展需求。因此,為了更好的提升學生的就業能力,滿足汽車后市場對不同規格人才的需求,本文引入了“研學”、“游學”人才培養模式。
“游學+研學”人才培養模式及在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專業中的應用
游學與研學
(1)游學。游學是指離開當前熟悉的環境,到另一個全新的環境里進行游玩和學習。自古以來。國內外就非常重視游學對人格養成和知識形成的重要作用。例如有孔子率弟子周游列國治學事跡和馬可波羅游記傳世等,更是形成了“讀萬卷書,行萬里略”的古訓。
(2)研學。研學即研究性學習的簡稱。是學生基于實際需要或自身興趣,在教師指導下,從自然、社會和自身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專題,主動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研究性學習活動,
(3)二者特點及與傳統教學的異同。游學主要強調“游”中學。教學細化目標具有高度隨機陸,屬于一種“面”的教育;研學主要強調針對某一具體目標的研究性學習,針對性強,屬于一種“點”的教育。無論是游學、研學還是傳統教學其目的都是“學”,學習知識或者技能。但游學和研學又具有其顯著特征。游學具有無規律、不可控和非連續性的特征,研學具有明確的目的性、階段性、可控性和非連續性的特征。
因此,本著取長補短的原則,將游學和研學與傳統人才培養模式結合,發揮游學“面”教育的優勢作用和研學“針對性強、可控”的優勢作用。彌補傳統教育模式的不足,以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更好滿足就業市場對人才的多規格需求。
在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專業中的應用
(1)事前準備要充分。計劃實施前要制訂科學有效的游學+研學方案。方案主要包括游學+研學的目標、區域、路線、安全預防措施、安全責任界定、應急預案、保險;研學課題的確定辦法、研學記錄、考核辦法;過程監督與考核措施;等等。
做好思想動員和事前教育。出發前。對師生做好思想教育,提高思想認識程度,避免“游而不學”和“走馬觀花”。
簽訂安全責任書。建立行之有效的安全責任落實、事故處理、及糾紛處理機制,學校、學生、指導教師要簽好安全責任書。在研學地點要與企業簽署安全責任保障書。明確各方的權責。
(2)選擇合適的游學+研學場所。針對專業教學特點和教學進度。合理選擇教學場所。
游學區域要選擇一個汽車檢測與維修企業數量和品牌較多,規模較大,相對集中的汽車城,盡量減少旅途奔波。研學場所一般選擇技術服務水平較高、工作任務較多的技術服務車間。
(3)研學團隊的組建。一個研學團隊一般由1名學校指導教師、1-2名企業指導教師、10-15名學生組成??紤]到學生數量較多。學校指導教師可以同時帶領2-3個團隊,但必須與企業指導教師保持密切聯系。每個團隊必須推選1名學生負責人,并視工作能力和任務完成情況給予相應的額外加分。或者在服務平臺上。發現企業中某款車輛某個故障比較典型且具有代表性。值得進行研討,可確定為研學問題。該過程建議指導教師能夠跟上進行宏觀指導,并與企業的技術負責人保持密切溝通。
(5)搭建配套的服務平臺。服務平臺主要作用是聯系企業及記錄和監控學生學習過程的。外出前通過平臺對企業發函,邀請企業技術負責人人住平臺并及時發布車間的技術服務信息,例如,大眾技術經理發布一條發動機維修信息,描述故障現象,并說明可能的故障原因和維修時間,學生團隊可以選擇該研學問題并應約前去研學。一個團隊一旦選定則其余團隊不能再選。學生的學習過程由指導教師指導并上傳圖片、視頻、工單等,每次研學完一個任務。需要團隊共同整理資料,形成一個專題,并分享給其他團隊。上傳的專題內容包括故障現象、解決思路、解決過程、相關原理和知識點、學習心得等。要求視頻比例必須不低于30%。該平臺引入釘釘等軟件對學生位置和活動軌跡進行考勤監控,每天定時和隨機簽到,隨時掌握學生動向和學習狀況。
(6)游學與研學效果的考核。采用過程考核與結果考核的辦法。過程考核主要包括團隊上傳的資料、學生的考勤和企業指導教師評價;結果考核主要由校內指導教師根據研學內容進行測試。分為筆試和實操考核。
該種模式克服了傳統人才培養模式合作對象單一的缺點,解決了傳統教學模式階段性校外實習隨意性強、實習項目不可控的問題。解決了工學結合的項目教學中的部分問題。如部分故障排除的實訓項目不能在教學車輛上模擬出來的問題。提高了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并豐富了教學資源,真正實現了實習任務和學習內容是真實的企業工作內容,有利于學生技能提高,有利于學生盡早接觸企業體驗工作,有利于學生盡早熟悉今后就業崗位,端正學習態度,找準以后的努力方向。
同時,必須看到該模式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例如。體制機制約束問題,企業參與的積極性問題,安全責任問題,管理難度加大問題,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