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向榮
在社會競爭日益激烈的形勢下,大學生如何在畢業后順利就業,如何解決大學生就業難題,這是一個現實性課題,而需求和供給的脫節、割裂是大學生面臨就業困境的突出原因。接下來就從大學生就業與供給側改革的適切性入手,探究提出促使大學生在供給側改革下突圍就業的路徑,從而有效解決就業難題。
供給側改革就是提高供給質量,合理配置生產要素,提高發展經濟的速度與質量。要想在供給側改革下解決大學生就業難題,就需高校、政府與市場形成合力、發揮合力,優化配置資源、優化再生資源,幫助大學生順利就業。那么大學生如何在供給側改革下突圍就業就成為亟待研究和解決的難題。
大學生就業與供給側改革的適切性
從本質上看。大學生就業是專業人才供需匹配,面臨著供給、需求之間的良心互動與協調平衡的問題。大學生就業需要高校人才供給對接市場人才需求,包括供需總量匹配、各種結構性匹配。換言之,大學生就業面臨供給側、需求側,供給側產品就是規格不同、層次不同、質量不同以及學科專業不同的大學畢業生。這取決于高校招生規模、專業設置以及人才培養等因素;需求側產品則是取決于產業、行業以及職業,且會隨著產業結構的不斷調整、行業興衰的日夜更替以及職業的持續更新、變遷等不斷發生改變。所以市場需求直接影響著高校的學科專業設置、人才培養模式,如果高校能培養應用型人才,就能達到由產品創造需求的目的。否則大學生畢業后只能被動接受對接市場需求的現實。由此可見。大學生就業的需求側、供給側之間是相互影響的,大學生能否在供給側改革下突圍就業的關鍵就在于供給側產品能否匹配需求側要求,供給側產品是否能創造新需求。
促使大學生在供給側改革下突圍就業的路徑
發揮高校、政府與市場的合力,提升人才培養質量。高校培養人才的質量不高。特別是創新能力不足。不僅對大學生就業有直接影響,即便大學生順利走上工作崗位,也會因無法為單位、社會創造新的價值而影響市場對大學畢業生旺盛的、持續的需求。因而針對大學生就業強調供給側改革并不是完全否定政府對高校自主辦學權的下放以及市場導向辦學,而要強調政府、高校與市場的合力的發揮,致力于通過提升高校人才培養質量。依托創新人才快速升級、轉型產業結構。從而使大學生獲得更多就業崗位。所以高校務必要強化人才培養意識,以培養具有創造力的高素質大學生為己任,承擔用人才供給拉動人才需求這一重責大任;政府不僅要下放高校辦學自主權,還要依法檢查、監督高校辦學的資質與水平,利用財政、政策等手段引導高校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市場不僅要通過就業檢驗高校所培養的人才的質量,還要對其進行綜合評估,同時向社會公開。憑借外部壓力督促高校注重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幫助大學生順利就業。
進一步健全大學生就業服務平臺。幫助大學生就業。一是拓寬高校就業信息宣傳平臺。高校要盡快建立完善的大學生就業信息服務平臺,包括就業信息欄以及就業信息網、QQ微博、微信、職業生涯測評軟件等,保證每一名大學畢業生都能精準獲取就業信息,奠定就業信息化技術基礎;健全政府、高校與行業協會、社會中介組織、企業等的就業宣傳平臺,形成多元化就業宣傳系統,利用人際關系資源主動為大學生做好就業宣傳工作。二是筑牢就業幫扶平臺。高校要重視組織大學生進入一些公益性崗位接受鍛煉或實習。通過就業推薦、培訓就業技能、分類指導等手段幫助大學生調整自己的就業期望,主動進行自主擇業、自主就業;聯合企事業單位舉辦雙選會,增加大學生就業率,同時按照雙選會情況為大學生實行實時反饋、輔導;建立健全大學生困難群體實名制動態管理機制,開展針對性強的一對一指導、幫扶與服務工作,加大援助困難大學生就業的力度。三是高校要參與或組建區域性的大學生就業服務組織。分層、分類指導大學生就業。高校可專門設置信息調查組織。采取問卷調查、訪談以及座談等方法調查大學生的職業觀、畢業后的去向等。也可專門設置從事大學生就業指導、就業服務活動的組織。以及專門設置從事發布就業信息、指導應聘技巧、提升職業技能等活動的組織,推動各個組織的相互聯系與促進,一起為大學生突圍就業提供精準服務。
完善大學生就業政策的制定與執行。保障學生就業。在制定大學生就業政策的環節。大學生的參與至關重要。大學生是就業政策的受益者、執行者。他們有必要且有權參與制定就業政策。只有大學生的參與才能使就業政策真實反映大學生就業需求。才能使政策滿足大學生的真實需要。制定并出臺就業政策需要高校、政府、市場的相互配合、合作,政府要提出與供給側改革相適應的政策,并加強宏觀調控,幫助大學生緩解就業壓力;高校要加大宣傳宏觀政策的力度,培養并提升大學生享用就業政策的能力,同時設置指導大學生突圍就業的相關課程;市場則要重視調整結構,為大學生拓寬就業渠道,基于勞動力市場運行城鄉統籌規劃,不斷改善大學生在區域間的就業情況,縮小行業之間、區域之間的收入差距,尤其是要調整中西部地區就業政策,緩解大學生面臨的區域性結構失衡矛盾,順利就業。當然,制定就業政策固然重要。但執行才是關鍵,只有執行就業政策,才能發揮其作用。政府可將執行就業政策的情況納入政府考核,加大執行大學生就業政策的壓力,督促各個執行環節的執行人員更主動地投入執行就業政策的過程。與此同時,執行大學生就業政策需要多個執行部門的配合,要預防發生相互推諉的問題。避免出現程序繁瑣、浪費時間的問題,加快辦理大學生就業優惠政策的速度,促使大學生更快享受就業優惠,保障就業。
為發展經濟與社會提供優質人才,提高配置人力資源的效率。這是大學生就業市場承擔的基本職能。而作為破解大學生就業矛盾的供給側改革就與大學生就業存在適切性,需要政府、高校和市場在實踐中給予大學生支持、扶持與培養。釋放大學生就業市場的生產力。促使大學生突圍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