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紅衛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04--01
冠心病是臨床常見的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療是近年來治療該疾病的主要治療手段[1]。為探究對應用介入治療的該疾病患者行臨床護理路徑的臨床療效,特做此研究,現將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擇70例接受介入治療的冠心病患者作為本次觀察對象,均為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經由本院治療的患者。將70例患者以擲硬幣法隨機分成兩組,其中給予常規護理的35例患者作為對照組,女18例,男17例,年齡53~87歲,平均(69.22±8.64)歲;另外35例患者給予臨床護理路徑,作為本次試驗的觀察組,女20例,男15例,年齡54~88歲,平均(66.09±9.22)歲。兩組患者在病情程度、例數等方面均無顯著差異,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應用常規護理,如健康教育,指導正確用藥,一般的心理支持等,觀察組患者給予臨床護理路徑,具體如下:①制定護理路徑:護理人員應多查閱與疾病相關的臨床資料,與患者的自身情況相結合后制定一套針對性的臨床護理路徑方案[2]。②執行護理路徑:對患者實施護理操作前,熟悉整個流程后得到患者的認可后方可實施。術前對患者的心理狀態、飲食以及睡眠做出健康指導,術中配合醫師進行操作,并時刻觀察患者的反應以及各項機體指標[3]。記錄患者的引流液量以及顏色,確保引流順利性。③術后健康教育:給患者講解術后需要保持的體位、需要注意的事項以及飲食的禁忌等。指導患者正確咳嗽,降低術后并發癥的發生概率。
1.3 療效評定標準
記錄兩組患者的住院時間以及住院費用。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5.0軟件處理,(%,n)表示計數資料結果,檢驗;(±s)表示計量資料結果,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對比兩組患者的住院情況
經不同方法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平均住院時間(7.94±1.54)天以及平均住院費用(3.97±0.54)萬元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的平均住院時間(12.32±2.97)天以及平均住院費用(5.88±0.98)萬元,其差別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冠心病是由于脂質代謝異常導致脂類物質堆積形成斑塊,致使血流受阻而發生心絞痛的一類疾病[4]。介入治療是指在不暴露病兆的前提下,在體內開一微小通道后在影響設備的輔助下進行手術的方法。該治療方法創傷小,術后易恢復,近幾年臨床應用率較高。故對該治療方法的護理尤為重要,本試驗應用臨床護理路徑方法配合治療,通過制定護理路徑、執行護理路徑以及術后健康教育進行護理,不僅以患者為中心,還調動了患者配合治療的主動性,使其發自內心地主動配合護理,對患者的治療與康復有顯著療效[5]。根據本次試驗的結果顯示,經不同方法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平均住院時間(7.94±1.54)天以及平均住院費用(3.97±0.54)萬元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的平均住院時間(12.32±2.97)天以及平均住院費用(5.88±0.98)萬元,其差別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述所述,對接受介入治療的冠心病患者應用臨床護理路徑護理相比于常規護理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明顯優勢,有效地提高了患者依從性,并利于患者康復,在臨床護理中具有顯著的價值意義。
參考文獻:
[1] 謝亞利. 舒適護理干預對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療術后心理和生活質量影響的效果評價[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1,27(11):11-13.
[2] 李俊鳳,陳宇,任麗娜,等. 主動脈內球囊反搏支持下高危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療的護理[J]. 護士進修雜志,2013,28(16):1469-1470.
[3] 孫朝霞,趙慶沛,陳寧,等. 臨床護理路徑在冠心病介入治療護理中的臨床價值[J]. 中國急救醫學,2015,35(z2):330-331.
[4] 鄭淑梅,楊秀蘭,呂燁輝,等. 延續性自我管理教育在冠心病介入治療患者心臟康復中的應用[J]. 中華護理雜志,2012,47(4):297-300.
[5] 羅淑平. 圍手術期護理在高齡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療中的應用[J]. 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27):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