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德興
近年來,隨著各大電商平臺愈發完善,跨境電商的熱潮也不斷升溫,跨境電商貿易額明顯上升,并為國際貿易的發展提供了一種新途徑。本文從供需關系變化、國際快遞體系的形成等方面出發,分析現代跨境電商對浙江傳統外貿所帶來的沖擊成因,研究跨境電商與傳統外貿的關系并得到啟示。
眾所周知,海外市場龐大且具有潛力,傳統外貿從中帶來的收益促進了國家經濟增長;尤其是浙江地區,進出口總額年年增長,在全國范圍內都屬于佼佼者。然而,最近幾年,現代跨境電商的快速崛起,使浙江傳統外貿出口總額有所減少,給浙江傳統外貿行業帶來不小的沖擊。如何使浙江傳統外貿在這種沖擊下站穩腳步,浙江對外貿易進一步發展,根據浙江省現代跨境電商發展狀況,剖析造成沖擊的成因,是主要契機之一。
現代跨境電商及浙江傳統外貿發展狀況
現代跨境電商發展狀況
據表1,2012年中國跨境電商交易規模為2.1萬億元,同比增長23.5%,2013年交易規模和同比增長率分別為3.15萬億元和50%,2014年的數據為4.2萬億元和33.4%,2015年為5.4萬億元和28.6%。與傳統市場上出口貿易金額相比,跨境電商貿易出口額仍占較低比例,但交易額呈迅猛發展態勢,其占外貿比重將會越來越大。
江傳統外貿發展狀況
根據浙江省統計局數據,2011年浙江省進出口總額達3.1千億美元,2012年至2014年逐年有所增長。雖然2014年的進出口總額達到歷史新高,2015年又再次下降,且幅度偏大,總值近乎低于2013年的3.35千億美元。如圖1,浙江傳統外貿的進出口總額下滑的同時,跨境電商交易規模的不斷上漲。至少在量上,跨境電商的快速發展對浙江傳統外貿的發展造成了不小的沖擊。
基于協同論的跨境電商與浙江傳統外貿的關聯性
相關理論概述及含義。協同論的核心思想,在于構成系統的各要素及子系統之間形成協調和同步。從而確保一個系統結構的穩定性,穩定性取決于系統的有序度,而系統的有序度又取決于各要素間的協同性。哈肯在其著作《協同學導論》中曾指出,當自然界各種事物的規模和復雜程度發展到一定數量級的時候,該事物本身就會產生自組織現象,這也是大自然的一個客觀規律。將協同理論運用于電子商務中,“協同”意義包含三層含義:第一層是指企業協同進化的思想。協同商務強調的是企業協同進化,強調合作、互惠互利和共同發展,強調合作式競爭、優勢互補的系統綜合。第二層是指企業內部資源的協同,包括各部門之間的業務協同、不同的業務指標和目標之間的協同,以及各種資源約束的協同。第三層是指企業內外資源的協同,也即整個供應鏈的協同,如客戶的需求、供應、生產、采購、交易間的協同。跨境電商與傳統外貿事實上屬于外貿整體系統的兩個子系統,彼此間的協同與否,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兩者功能的發揮,以及對整體外貿行業發展的推進。
跨境電商與浙江傳統外貿之間的協同表現。首先,跨境電商的零售與小額批發業務通過電子化、數字化商務流程極大地加快了對外貿易進程,使得交易次數增多、客戶人群增多,這在一定程度上為傳統外貿提供了原始積累。一方面,跨境電商可以為傳統外貿引入原本難以接觸到的貿易伙伴。跨境電商交易中的一小批量貨物(如同樣品)被貿易伙伴所購買并認同,會在交易者之間建立合作關系。這種間接性客源引入為傳統外貿的發展提供了不少的機遇。另一方面,跨境電商形成的信息快速流導,是傳統外貿企業打造自身品牌的一大助力。口碑、品牌效應是跨境電商開拓市場的介質,也為傳統外貿從中獲得更多利潤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其次,傳統外貿積累的雄厚實力是跨境電商快速發展的基石。在國內,傳統外貿積累的一手貨源、廠家資源,極大地降低了產品成本;尤其是對跨境電商目前以較低利潤獲取高信譽、好口碑的戰略方向來說,顯得極為重要。只有優等的廠家供應的優質產品才能讓跨境電商企業牢牢得占有市場份額,才能讓跨境電商蓬勃發展。在國外,傳統外貿積累的大量客戶可能會為其介紹需要通過跨境電商零售與小額批發業務來完成貿易買賣的其他客源;傳統外貿的資源供給為跨境電商能快速起步夯實了基礎。
協同論下跨境電商對浙江傳統外貿的沖擊成因
跨境電商是對外貿易發展過程中隨著信息技術不斷強大完善而產生的新模式,與此模式相比,傳統外貿的作業方式略顯繁瑣,顧客更易接受跨境電商中的新技術、新方式。結合跨境電商和浙江傳統外貿的協同表現來看,跨境電商對浙江傳統外貿造成沖擊有其客觀成因。
對外貿易環境的改變
第一,浙江跨境電商的興起以及創業熱潮。由于受到金融危機、貿易摩擦的增加以及生產成本的提高的影響,最近幾年浙江對外貿易發展有所阻滯;跨境電商則利用其技術優勢成為對外貿易中的營銷新模式。政府鼓勵電子商務創新發展,許多跨境電商平臺對中小賣家的入駐給予大力支持,這些外部資源優勢使得中小賣家幾乎可以零成本盈利,極大地降低了創業成本,創業門檻十分之低。浙江省政府對中小型企業的大力扶持,還表現為出臺各項優惠政策,積極鼓勵投資者投入到跨境電商創業熱潮中。
第二,海關政策的放松。2016年上半年新出臺的海關政策認可了業內通行的保稅模式。并且對上海、杭州、寧波、重慶、鄭州等跨境電商試點城市給予了跨境電商稅收上的優惠政策,免去了一般進口貿易的“關稅、增值稅、消費稅”。
第三,國內外顧客需求的改變。中國出口產品種類的單一性,使外貿具有一定的靜態性;信息化時代的到來,跨境電商的崛起,打破了這一靜態。大多數國外顧客不再局限于在其本國商店購買產品,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國內外顧客對產品多樣性和復雜性的要求。如果不更新貿易模式,傳統外貿即使加大產品供應力度,也依然很難滿足國外所有顧客的需求。跨境電商的零售和小額批發業務,因其具有靈活性、小眾性、針對性,更能滿足每一位國外顧客的要求,也更能適應國外顧客需求市場。
跨境電商商業模式的優勢
跨境電商從屬B2C這種商業模式,具有交易次數多,金額小的特點,其對應的優勢包括:第一,電子商務顛覆了傳統流通方式,減少了支付手段、交易成交等中間環節,使得生產者直接能和消費者完成交易,通過影響社會經濟運行方式來改變商貿模式和觀念;如,第二,電子商務的開放性和全球性,解鎖了傳統商貿的封閉性,為外貿企業帶來了更多的商貿機會。第三,電子商務使企業能夠以更低的資金鏈及成本進入全球電子化市場,中小企業有可能擁有和大企業一樣的信息資源,提高了中小企業的競爭能力。第四、電子商務將傳統的商務流程電子化、數字化,以電子流代替了實物流,可以大量減少人力、物力,降低了成本;也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時空限制,使得很多交易活動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進行,大大提高了效率。第五,電子商務加強了互動性,互聯網的快速信息傳導,使商家之間的交流直接化,商業談判速度化、效率化;消費者同伙交易平臺或商家網站反饋建議,為企業或商家及時了解消費者需求,掌握其在售產品的客戶滿意度,適時調整,良性互動。
國際物流體系的完善
國內外物流體系的完善是跨境電商快速發展的重要條件。第一,物流渠道多元化。近幾年,國內快遞體系飛速發展,從農村到城市遍布著多種物流渠道的快遞點。國際快遞體系中,最常見的物流渠道有平郵、小包和E郵寶,以及各種專線發往某個國家的物流途徑,如英郵經濟小包、中外運西郵,價格低、時效高等特點為跨境電商降低成本、增加利潤提供了先決條件。不少跨境平臺還為其平臺上的賣家提供特殊物流,如速賣通的無憂物流,為商家店鋪的物流糾紛分憂解難,為電商發展保駕護航。第二,物流服務質量體系日漸完善化。物流服務質量體系包括一級指標和二級指標:一級指標為有形性、可靠性、響應性、保證性和移惰性。二級指標為配送服務、產品和服務范圍、營銷物料、海關清關、價格和合同條款、發票、投訴處理系統、普通查詢系統、預定系統、賬單處理系統、網絡訂單跟蹤、電子裝運工具、上門取件服務、客戶經理服務和派送人員服務。物流服務質量會直接影響顧客對跨境電商平臺賣家店鋪的信任程度。
DHL、FedEx、UPS等物流企業在國際快遞物流上占有霸主地位,其終端服務質量和整體運營效率具備較高水平,遠超國內快遞物流企業。國內快遞物流企業在其發展過程中,可以向國際快遞巨頭不斷學習、汲取經驗,彌補自身在技術服務層面的缺陷,提升人力資源管理水平和質量,完善終端服務質量和整體運營效率。此外,許多國內快遞物流企業還積極和國外政府建立友好合作關系,設立多種快速安全的物流渠道,并配備較高質量的服務終端。這些都是國內跨境電商零售和小額批發業務的必要保障。
協同論下浙江傳統外貿企業的轉型與結構重組
跨境電商與傳統外貿同屬于對外貿易大環境的一部分,是整個對外貿易系統的構成要素。如上節論證,跨境電商對傳統外貿而言有各種優勢,并對后者形成了各種沖擊,但是,依協同論,作為統一系統的構成部分,為使對外貿易整體系統穩定有序,跨境電商與傳統外貿這兩個要素需要在沖突中協同發展,在競爭中齊頭并進。如伺做到兩者的協同,對傳統外貿企業進行方向性重組是路徑之一,而且,因傳統外貿與跨境電商一脈相承,前者向跨境電商轉型及其結構重組是可行的。
企業的轉型。依據跨境電商形成的沖擊理論,浙江傳統外貿企業的轉型要點集中在:
第一,注重客戶需求,提升產品質量。一般傳統外貿企業采購產品時,訂單數量金額大,交貨速度慢。這種特性使得傳統企業在了解產品質量方面具有滯后性。跨境電商產品采購路徑中,訂單一般數量少、金額小、交貨速度快。小訂單只是實驗性的訂購,更多的是能提前了解到產品本身,在了解并反饋產品信息后,客戶的需求與廠商的信息互動將保障產品更優質。對于傳統企業中的制造業企業,其優勢在于產品創新和研發能力,劣勢在于缺乏對零售終端客戶對產品體驗的感知能力。要在自主產品銷售的基礎上發展跨境電商,必須加強產品的調研工作,深入了解客戶對產品使用的體驗。要掌握產品的性能、主要市場、國內外競爭對手的情況、同類產品的優缺點等。
第二,細分目標市場,確認自身定位。傳統外貿企業在部分業務上向跨境電商轉型的初期,不管是做品類繁多的大賣場還是做單類品類的專營店,應該選擇垂直類目。垂直類目在運營、客服、產品、庫存等的低成本投入,大大地降低了風險。接下來就要細分目標市場。比如一個零件在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尺寸規格;對目標市場進行細分,最終目的是在此基礎上銷售適合消費者使用的產品,使交易可持續。
第三,選擇合適平臺,重視品牌沉淀。目前跨境電商平臺層出不窮,每個平臺都擁有自身的特點,了解各個平臺的特征,熟悉其規則,選擇適合企業發展的平臺,對跨境電商業務的發展和外貿企業拓展市場顯得尤為重要。如,阿里巴巴速賣通實質是外貿版的淘寶,在跨境電商領域中發展勢頭良好,但是仍然面臨價格戰的沖擊。又如,亞馬遜實力雄厚,十分注重產品質量和客服對產品的反饋,消費者市場大,但對于外貿企業來說,成本高、門檻高。企業需重視從商標到品牌的沉淀。當企業實現了通過產品占據市場,那么不管在哪個跨境平臺,企業都能站穩腳步。
企業結構的重組。在原有的外貿系統結構基礎上要發展跨境電商業務,會在業務決策及管理模式上遭遇瓶頸。通過企業轉型的方式進行結構重組是解決的途徑之一:
第一,企業的并購。有實力的傳統外貿企業通過并購其他跨境電商企業,可以快速躋身于跨境電商行業,其并購策略有:其一,經濟性并購,對并購對象僅以自身雄厚實力支持其內部運作,但不能改變其公司法律結構。目前所涌現出的越來越多的純跨境電商公司,這類公司由于資金鏈脆弱、產品及品牌弱勢、綜合競爭力較低等原因,在發展前中期會有疲憊感。并購此類跨境電商公司,能讓傳統外貿企業快速開展跨境電商業務,同時降低企業結構沖突帶來的的風險,使雙方達到共贏。其二,法律性并購。重整并購的公司法律結構,改變其股權框架,將其完整融入收購企業。目前有些跨境電商公司缺乏實力,但其所擁有的跨境電商專業知識、操作技能以及實戰經驗,是吸引和整合傳統外貿行業的優勢所在。傳統外貿企業可以其規整為自身專有部門,突破時間和空間的局限,實現利益最大化。
第二,企業內部業務的調整。企業結構的重組,最終目的是優化業務內部模式,以開拓市場,維持企業競爭力。首先,傳統外貿企業要引進專業技術,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跨境電商是將貿易電子化、數字化,熟練的電子技術是基礎,如,使用先進的電子商務系統(ERP),將從出單到接收、處理訂單再到完成訂單的過程實現自動化、一體化,減少人力成本,提高運作效率。其次,要引進專業人才,奠基企業發展實力。跨境電商人才屬于綜合型人才,既要有專業知識和技術,又要具備一定的外語基礎和創新等綜合能力。目前來說,跨境電商人才市場相當匱乏。企業擁有、充實并維系跨境電商人才實力,無疑會成為企業發展征程中的轉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