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玲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04--01
在臨床急危重癥疾病中,急性心肌梗死同時伴有重癥的左心衰竭為常見病,病情起病急,同時病情風險較高,臨床數據顯示病死率也居高不下[1]。嚴重的時候還可能會誘發低氧血癥或者血流動力學不足,最終加重病人的病情,常規的藥物往往很難在短時間內緩解病人的病情,而有學者通過研究發現機械通氣可以有效緩解病人的病情[2]。我院2014年2月-2017年2月收治了39例心肌梗死同時伴有重癥左心衰病人,將這39例病人作為本次研究的主體,分析機械通氣對急性心肌梗死同時伴有重癥左心衰病人實施治療的臨床效果,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我院2014年2月-2017年2月收治了39例心肌梗死同時伴有重癥左心衰病人,將這39例病人作為本次研究的主體。39例病人均符合心肌梗死同時伴有重癥左心衰的有關診斷要求。其中男性病人21例,女性病人18例,病人年齡最大的為81歲,最小的為53歲,平均年齡71.6±2.8歲。另外中前壁心肌梗死的病人有15例,廣泛前臂心肌梗死的病人有17例,下壁同時合并有右室心肌梗死的病人有7例,病人發病時間為2小時-32小時不等,平均發病時間是9.6±2.4小時。
1.2 治療方法
所選取的病人首先全部接受基礎性治療,涵蓋吸氧、抗血小板、溶栓以及臥床休息等,基礎治療完成之后給予病人機械通氣治療,科學有效的選用面罩或者鼻罩,同時對其進行固定,S/T模式,所吸入的氧氣溶度需要控制在65%-75%,吸氣壓力從4cmH2O開始,同時有層次的遞增,嚴格分析病人的基本癥狀表現、呼吸數值以及動脈氣血等,同時根據病人的實際情況給予科學合理的調整,在SaO2大于90%的情況下,其呼吸頻率要減至25次/min,同時可以開始考慮是否需要對通氣壓力和吸氧濃度實施調整,在IPAP以及EPAP降低到了7-9cmH2O和2-4cmH2O的情況下,其吸氧的濃度小于40%,則需要暫時停機,另外給予病人鼻導管吸氧。
1.3 觀察指標
分析研究治療之前以及治療之后病人的PaCO2、SBP、HR等相關指標改變狀況。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16.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組間差異、組內差異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檢驗,P<0.05時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如下表1所示,治療之后病人的PaCO2、SBP、HR等相關指標要比治療之前更優,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種常見的急診,該病主要是由于動脈粥樣硬化引起的心肌壞死,患者多伴隨胸骨后劇烈疼痛,并伴隨血清心肌酶活性顯著升高、心律失常、休克等嚴重并發癥狀,對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威脅[3]。而急性心肌梗死同時伴有急性的左心衰竭也為臨床中較為普遍危急病,有學者通過研究發現,淡出的使用藥物對該疾病實施治療其治療效果往往較差[4]。近些年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進步,機械通氣逐漸使用于臨床中,并沒廣泛應用治療急性心肌梗死同時伴有急性的左心衰竭,此種方法是通過降低氣時胸內負壓,同時降低回心血量,最終達到增加病人心排血量的目的[5]。另外還能夠有效增加功能殘氣量,最大限度的防治病人出現肺泡萎縮情況,在治療的過程中能夠不斷監督的給予病人高濃度的供養,還能夠糾正病人低氧血癥和酸中毒,有效緩解病人的基本病情。
本次研究顯示,39例病人通過常規治療同時結機械通氣治療之后,其病人的PaCO2、SBP、HR等相關指標改變明顯,有效緩解了病人的病情,降低病人因為病情危急而帶來的高死亡率。因此,可以得出結論,機械通氣對急性心肌梗死同時伴有重癥左心衰病人實施治療的臨床效果明顯,能夠改善病人的PaCO2、SBP、HR等相關指標。
參考文獻
[1] 李惠平,齊美麗,楊晶等.米力農聯合正壓機械通氣治療急性心肌梗死并發急性左心衰竭的療效觀察[J].山東醫藥,2013,53(5):69-71.
[2] 姚朱華,陳灣灣,曹明英等.注射用重組人尿激酶原治療急性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療效和安全性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全科醫學,2016,19(9):1061-1066.
[3] 農京國,田進文,彭亮等.冠狀動脈內逆向精確溶栓術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直接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中應用的研究[J].中國循環雜志,2016,31(12):1160-1164.
[4] 王小娟,鄧愛云,張鉦等.實時三平面組織同步顯像評價心肌梗死左心室心肌收縮不同步運動[J].中國醫學影像學雜志,2014,22(2):110-113,116.
[5] 鐘澤,胡家慶,孫勇等.myocardin相關轉錄因子-A在骨髓間質干細胞治療心肌梗死中對bcl-2基因的調控作用[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15,43(6):531-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