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萬軍
經國務院批準,自2016年5月1日起,在全國范圍內全面推開營業稅改征增值稅(以下稱營改增)試點,建筑業、房地產業、金融業、生活服務業等全部營業稅納稅人,納入試點范圍,由繳納營業稅改為繳納增值稅。意味著運行20多年的營業稅要退出歷史舞臺,原繳納營業稅的現代服務業將在遵守稅法的情況下如何合理籌劃,降低行業稅負,已是目前財務工作的重心。
稅制調整、計稅方法變化對現代服務業稅負的影響
現代服務,是指圍繞制造業、文化產業、現代物流產業等提供技術性、知識性服務的業務活動。包括研發和技術服務、信息技術服務、文化創意服務、物流輔助服務、租賃服務、鑒證咨詢服務、廣播影視服務、商務輔助服務和其他現代服務。
納稅人稅負輕與重,要從適用稅率和計稅基數兩方面考慮,現代服務業原營業稅稅率為5%,而“營改增”后一般納稅人適用6%稅率,小規模納稅人和采用簡易方法計稅的納稅人適用3%的稅率;營業稅計算方法=營業額x5%,一般納稅人增值稅計算方法為=銷項稅額一進項稅額(銷售額/(1+6%)x6%-進項稅額),小規模納稅人和采用簡易方法計稅的增值稅=應稅服務:(稅率或征收率)=應稅服務÷(1+3%)x3%。“營改增”對于小規模納稅人稅率較原營業稅稅率直接減少2%,減負效果顯著,對于一般納稅人,稅率較之前高出1%,因計算方法不同,減負效果直接取決于納稅人索取進項稅額發票的情況。以年銷售額(含稅銷售額)500萬元以上的酒店為例(假設成本費用率為60%),將其歸為一般納稅人。原應納營業稅=500x5%=25(萬元),現增值稅=500÷(1+6%)x6%-500x60%x6%=10.3(萬元),而酒店的材料采購、設備采購、服務采購、不動產購置和租賃、辦公支出等都可以獲得進項發票抵扣,總體上看,納稅人的稅收負擔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年銷售額(含稅銷售額)500萬元以下的酒店,將其歸為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按3%的征收率計算繳納增值稅=500÷(1+3%)x3%=14.56(萬元),與原5%的營業稅稅率計算的應納稅額相比,其稅收負擔直接下降約40%。從上述例子看出,不論是一般納稅人還是小規模納稅人稅負在“營改增”后均有所減輕,充分體現了增值稅稅不重征、避免重復征稅等優點,大大減輕了納稅人的稅負。
現代服務業在“營改增”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部分企業可抵扣進項稅額發票難以取得,因無法抵扣致使稅負增加,如無法核算進項稅額的企業,或者人力成本占成本比重較大的企業,實際上將無法達到減負的目的;對規模較小的納稅人,取得可抵扣進項稅額發票意味著現金流出加大,造成生產經營資金緊張,而同時中小企業又面臨融資難的現實。
“營改增”后納稅人采取的違規行為
由于一般納稅人和小規模納稅人計稅方法不同,稅負差別較大。難以取得可抵扣進項稅額發票的納稅人在銷售額達到足可認定一般納稅人標準時,仍不愿認定為一般納稅人,究其原因為:一是一般納稅人納稅操作流程復雜,二是可抵扣進項稅額發票較難取得,若購進商品勞務無法取得正規增值稅專用發票予以扣稅,那么整體稅負就會大大增加,加重納稅人負擔,違背政府減負政策的初衷,三是取得發票將導致更多現金流出,加重中小企業資金壓力。上述因素會促使納稅人另辟蹊徑,采取“賬外賬”等方法進行財務核算,規避納稅,侵蝕稅基,同時加大了稅務監管成本。
為降低行業稅負,現代服務業采取主要措施
加強納稅籌劃。一般納稅人與小規模納稅人在稅率上差異,現代服務業可在稅法允許的范圍內,根據經營規模選擇適當的稅率,若認定為一般納稅人不可再變更為小規模納稅人;
盡量從正規途徑采購,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以扣稅。對于購進農產品,直接從農業生產者手中購進,可以抵扣13%的稅額;對于無法取得購貨發票的符合代開條件的可選擇從稅務局代開發票進行抵扣,作到應扣盡扣。
熟悉稅收法律規定,為企業減負提供法律依據。
充分利用稅收優惠政策用以減輕稅負。如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中月銷售額未達到2萬元的企業或非企業性單位,免征增值稅。2017年12月31日前,對月銷售額2萬元(含本數)至3萬元的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免征增值稅。
為降低行業稅負,政策建議
“營改增”的目的是為了調整經濟結構,減輕稅收負擔,促進經濟發展。要合理減輕企業稅負,保證稅負公平,保證中小企業健康發展。為此我們提出如下建議:
稅務部門提高服務意識,一方為企業解決稅收政策方面的問題,幫助納稅人學習和掌握“營改增”政策規定,另一方面解決增值稅扣稅發票取得困難的問題。
漸進完善增值稅抵扣制度。由于各種社會經濟和技術因素,增值稅的抵扣不可避免地存在不充分性,未來的進項稅額抵扣制度需要進一步貼近真實交易情形,盡可能在符合相關規定的前提下做到“能抵則抵”,將增值稅制度的優勢充分發揮出來。解決與管理者、勞動力等人員有關的費用支出的進項稅額不允許抵扣的問題。現代服務業尤其是中小企業,工資、社會保險、勞務費用占比較大,這方面不允許抵扣,對降低稅收效起遞減作用。
加大財政補貼政策扶持力度。支持鼓勵現代服務業快速發展,解決因經濟結構調整及“營改增”對現代服務業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