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學遷
(安徽省宿州市蕭縣王寨鎮郝洼初級中學 安徽省宿州市 235261)
摘要:本文主要論述了如何指導中學生進行語文課外閱讀,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和閱讀能力。
關鍵詞:課外閱讀 指導 文學素養
課外閱讀是課內閱讀的必要補充,是課內閱讀的繼續與擴展,是閱讀能訓練必不可少的部分,是中學生走向社會后獲取信息進一步提高文學素養的主要手段。作為語文教師,我認為應該從這些方面去指導中學生進行語文課外閱讀。
一、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讓學生產生濃厚的閱讀興趣,才能激發他們的積極性,主動地搜集中外名著,潛心地去閱讀,漸漸形成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提高自學能力。特別是對于那些初學閱讀的學生來說,教師應該成功地激發他們的閱讀動機,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向學生簡介要讀的內容,用故事中精彩、緊張和感人的情節創設懸念,讓學生產生尋根究底的好奇心,使他們在頭腦中將閱讀與快樂相聯系。例如,在學習《智取生辰綱》時,學生對晁蓋等人用技之巧妙贊不絕口。緊接著,我又向同學們簡單介紹《水滸傳》中“景陽岡打虎”“醉打蔣門神”“血濺鴛鴦樓”等精彩故事。同學們深深地被吸引,極大地激起了他們閱讀探知的興趣。也可以設置一些問題,例如對人物的評價等,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效果會更好。例如,學習了《在烈日和暴雨下》,同學們深深地感受到了對祥子的痛苦生活,對祥子的命運無限關切。我趁熱打鐵,意味深長地告訴學生:開始祥子是一個好青年,老實、堅忍、自尊心強、吃苦耐勞,但后來卻變成一個麻木、潦倒、吃喝嫖賭、自暴自棄的行尸走肉。到底是什么力量毀滅了這個曾經生機勃勃的人?悲劇的原因何在?老師堅信,你們讀了《駱駝祥子》之后,一切就都明白了。因為這樣,學生閱讀《駱駝祥子》的積極性就更高了。
二、指導學生正確處理課內、課外閱讀的關系
課堂是學習語文的主陣地,課堂閱讀是課外閱讀的基礎,課外閱讀是課堂閱讀的擴展,要由課內帶動課外,讓課外豐富課內。從課內精讀學到的知識和閱讀方法技巧在課外閱讀活動中得到復習,加深認識和實際運用,即“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課外閱讀活動中培養起來的自學能力和獲得的廣泛知識,又為搞好課堂學習創造了良好的條件。例如,我教課文《爸爸的花兒落了》時,我就指導學生去讀《城南舊事》;教《我的叔叔于勒》,就介紹學生去讀《項鏈》;教《香菱學詩》,就引領學生去讀《紅樓夢》······這樣通過橫向拓寬,縱向引深,既可以加深對語文的理解,又可以豐富學生的知識,有效激起學生廣泛閱讀的興趣。
三、指導學生有選擇地讀書,鼓勵他們多讀好書
課外閱讀范圍很廣,形式多樣,內容各異,有的壞書直接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所以,在學生閱讀的過程中,不斷教育他們要有選擇地讀書,不光要多讀書,更重要的是讀好書,把聽、說、讀、寫有機地結合起來,指導學生通過多讀多練,把知識轉化為技能。例如,引導學生讀些描述偉大人物生活和斗爭的傳記,在革命戰爭和建設不同時期涌現的英雄人物的事跡以及有關人生觀、世界觀等思想修養方面的好書,有助于學生培養高尚的情操,樹立遠大的理想,有利于學生世界觀的形成。
四、注重良好的閱讀習慣的培養
嚴格要求持之以恒。在語文課外閱讀指導中,要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課外閱讀習慣,不可能一蹴而就。首先,要根據不同學段的學生身心特點,向他們提出某種要求,做到有計劃地循序漸進。其次,教師一旦提出某種要求,就必須堅定不移,嚴格要求,毫不放松。再次,教師要堅持以正面引導為主,特別留心去發現學生中由于好的課外閱讀行為而取得好的結果的典型,給予積極的正確評價,讓個別學生的成功成為良性的刺激,潛移默化地促進學生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的形成。
五、重視對學生課外閱讀方法指導
學生讀課外書,有時也苦于閱讀無法,一是不會選書,二是不會讀書。因此,需要我們教師進行從讀書內容到讀書方法上的引導點撥。前者,我主要采取的方法是:(1)介紹。我不但在班級的好書介紹欄里介紹一些好書,而且針對學生的閱讀時間提供不同類別圖書的建議。比如,平時時間少,我就讓他們讀篇文章。如散文,詩歌或短篇小說,而雙休日或假期我就建議他們讀長篇小說。(2)交流。同學之間交流各自所讀的書。而對于讀書方法,我則一律不強求,只是在課外閱讀指導課上介紹幾種讀書方法。比如,自己的書可以采取圈點、批注發;而借來的書,可以采取摘抄法;可以略讀,可以詳讀,甚至可以寫讀后感、讀書筆記的方法來促進讀書。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讀書方法,我就在班級里組織進行讀書方法交流的主題班會,要求學生互相交流所讀的文章,讀到好文章,要向大家推薦,有好的片段,就在課堂上朗讀,做到共賞。
總之,教師只有努力探索閱讀的有效途徑,有意識地把學法指導和學習品質的培養作為重要的教學目標,才能培養學生獲取知識的本領,逐步達到“用不著教”的理想境界,學生才能從課外閱讀中獲得更大的樂趣和更多的知識。